造車新勢力還有多少後勁?這是2023以來人們在潛意識裏集中尋找答案的一個話題。

在“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不再客氣”的時代語境下,從小鵬、哪吒的受挫,到威馬、高合的墜落,單個新勢力車企的任何負面變化,都可能會被敏感地放大爲對新勢力陣營的反思。

在汽車圈,人們已習慣感慨“優勝劣汰”一詞中“劣汰”兩個字的殘酷性,但站在整個行業的視角,其實“優勝”兩個字所反映的現實,更加波瀾壯闊。

2月26日,理想汽車公佈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這份財報的要點包括:營收突破千億大關、銷量坐穩造車新勢力頭把交椅、首次實現年度全面盈利、現金儲備達千億級別、自由現金流創新高……

隨着財報發佈,理想汽車成爲全球最快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也是全球唯三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想汽車正與比亞迪和特斯拉鼎足三分;在高端豪華市場,理想汽車正在徹底動搖奔馳、寶馬、奧迪等老牌豪華品牌延續數十年的穩固地位。

此外,在利潤下滑、競爭慘烈的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銷量,更需要信心。

對於其他新勢力車企來說,理想汽車這份歷史最佳財報是“憂”但更是“喜”,雖然它們隨之開始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但它們也將獲益於理想汽車爲整個新勢力陣營帶來的市場信心與方向指引。

價格戰不該成掉隊的藉口

新能源的蛋糕還在快速擴大,但咬下每一口都需要車企付出比以往更大的力氣,因爲2023年價格戰的慘烈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在此情況下,犧牲利潤保銷量成爲整個企業行業的普遍選擇,銷量、營收、利潤三大指標同時增長被視爲“不可能三角”。在很多車企的眼中,只要能夠保證兩個指標甚至一個指標增長,2023年就已是算是平穩着陸。

理想汽車三大指標全面增長的2023年財報,向整個行業展示出,雖然車企面臨價格戰的重壓,但業績低迷也不應該成爲一件心安理得的事情。

根據財報,理想汽車2023年營收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淨利潤118.1億元,理想汽車實現了自啓動交付以來的全面盈利,併成爲中國率先年營收突破千億元大關的新勢力車企。

千億元營收在車企中並不罕見,但理想汽車的成長速度驚人。對照來看,理想汽車從成立到營收1238.5億元只用時8年,而特斯拉和比亞迪分別用時15年和21年。

與營收、利潤相比,銷量更能反映理想汽車目前的行業地位。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交付量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作爲參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整體同比增幅爲37.9%。

理想汽車無論是37.6萬輛的2023年銷量,還是啓動交付以來的累計銷量,都領先其他所有造車新勢力,而且形成了斷檔式的領先。其中,理想汽車2023年交付量是排名第二的蔚來的兩倍多,兩家差距達到21.6萬輛。

根據中汽數據,在中國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理想汽車的市場份額自2023年一季度的10.9%增長至四季度的16%,成爲第四季度市佔率最高的中國汽車品牌。從銷量完成率看,2023年,理想汽車以125%的銷量目標達成率超過其他所有國內車企。

2023年,極氪、智己全新車型售價跌破品牌地板線,嵐圖、飛凡換代車型售價“打骨折”,在其他新能源車企都在搞下沉競爭,向更低端市場要銷量的時候,理想汽車在高端市場地位卻更加穩固。

30萬元是國內約定俗成的高端豪華車市場價格分界線,在此之上的市場長期是BBA的天下。2023年,理想汽車成爲了30萬元以上SUV市場的銷量冠軍以及3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冠軍。

在30萬元以上的SUV市場,2023年理想汽車銷量達到34.8萬輛,市佔率19.25%,而寶馬、奔馳、奧迪的銷量分別爲28.01萬輛、20.45萬輛、17.41萬輛(根據汽車上險銷量)。

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成績還是建立在BBA通過促銷積極反擊的前提下。根據市場信息,在2023年年末,寶馬X3 2023款最高降價10萬,30萬元級的寶馬iX3降價至20萬元以下,奧迪Q3也降價至20萬元以內。

新勢力並非虧損的代名詞

過去十年,儘管造車新勢力以自信、創新的姿態,引領汽車行業進行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但卻一直沒有獲得外界的全面認可。

這樣的結果並不難理解。無論新勢力車企如何努力,都始終面對鉅額虧損這一“阿克琉斯之踵”,以及隨之而來的質疑——燒錢無度、寅喫卯糧、缺乏造血能力,隨時倒閉跑路,模式不可持續……

盈利難嗎?其實,既不難,也很難。一方面,通過出售資產、獲取補貼等一些短期手段,在財務層面曇花一現式地產出一份盈利的季度財報,是完全可能的。但另一方面,如果想要通過產品競爭,紮紮實實地建立起穩定盈利的能力,則非常不容易。

坦率來說,理想汽車2023年全面盈利對於改變市場對造車新勢力陣營整體的觀感和信心,作用非常突出。當然,這種作用並不僅僅來自於盈利本身,而是更多來自於理想汽車此次盈利的含金量。

在全球範圍內,理想汽車是繼比亞迪、特斯拉之後,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也是三家中最快實現盈利的。在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率先實現盈利,打破了新勢力造車長期虧損的困局。

理想汽車的盈利,依託的是健康的毛利率。20%的整車毛利率是一個智能電動汽車企業能夠長期健康發展的合格線。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毛利率爲22.2%,其中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分別達到22.0%、23.5%。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FO 李鐵在財報業績會上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的目標仍是將毛利率維持在20%以上的健康水平。同時,理想汽車2024全年的毛利率目標也是20%以上。理想MEGA和2024款L系列新車型的上市,會對理想汽車毛利率提升帶來積極影響。

成本控制也是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以2023年第四季度來看,在嚴格的成本管控和高效的執行力下,理想汽車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爲32.7億元,費用率佔比7.8%,較去年同期進一步降低。

理想汽車其他財務指標也表現優異。第四季度自由現金流創新高,達到146.4億元,現金流的高低反映企業賺錢能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現金儲備達到1036.7億元,龐大的現金儲備意味着更強的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對於車企的經營狀況,資本市場的反應極爲現實。蓋世汽車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上市車企市值排名中,理想市值超過長城、長安、廣汽等傳統車企,躍居中國車企市值第二,僅次於比亞迪。隨着此次財報發佈,理想汽車港股2月7日收報175.5港元,漲幅達25.45%。

造車已無投機躺贏的捷徑

不同時代的洪流下,企業成功的難度,有時天差地別。此前國內SUV需求爆發之初,一大波水平一般的車企輕鬆喫到了市場紅利,只要性能湊合、產品便宜,再加上外形模仿豪車,一年就能賣出十幾萬輛乃至幾十萬輛。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增長的紅利同樣巨大,但想靠搭時代順風車輕鬆“躺贏”的企業,卻再也不會如願。

從自遊家新車意外“難產”,到小鵬G9車型遭遇“滑鐵盧”,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致一家新能源車企的發展勢頭被打斷。在這樣的環境中,失敗的企業不一定就是弱者,但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全方位的強者。

覆盤理想汽車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到,準確的戰略定位是這家新勢力車企後續一切成果的根本依託。以增程路線切入、聚焦家庭用戶需求、專注20萬元以上中高端市場,理想汽車構築起了極有辨識度的企業形象,踩準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鍵機遇。

在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看來,到2030年,20萬以上的家庭用戶市場,理想汽車只需在中國市場獲得三分之一的份額,就可實現超萬億級別的收入。如果還能在海外有不錯的表現,到2030年僅靠20萬以上的家庭用戶市場,理想汽車就可接近iPhone手機的全球營收。

在戰略定位後的執行上,理想汽車也顧及到了每個關鍵維度,從產品層面的關注家庭用戶需求,到財務層面的堅持高水平研發投入,從服務層面的大手筆佈局補能基礎設施,到技術層面的站穩前沿智能化領域。

理想汽車總裁、總工程師馬東輝在財報業績會上透露,理想汽車在2023年年底推送了OTA 5.0版本,目前全場景NOA已經在全國超過110個城市開通。2024年二季度,理想汽車會在Max車型上實現無圖版,城市NOA會在全國進行開放,使用範圍不再受城市的個數限制。

理想汽車銷售與服務副總裁鄒良軍在財報業績會上透露,理想汽車已爲充電站的建設配備了足夠的投入資金。到2024年底,理想汽車計劃總共建設2000座充電站,包括將在高速公路上建設超過700座超充站,覆蓋中國70%的高速公路以及四大經濟帶90%的高速公路。

根據財報,理想汽車2023年第四季度研發費用34.9億元,同比增長68.6%;全年研發費用105.9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6.1%。

李想表示,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理想汽車都會更加專注,做好真正的用戶價值。2024年每款車型從每個細節到完整的交付,理想汽車都要做好。理想汽車也會大幅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提升在智能駕駛、智能空間、智能電動方面的技術能力,並把這些能力轉化爲用戶價值。

新一年的想象力

走增程路線曾讓理想汽車遭遇無數質疑,但銷量數字印證了這一選擇的意義。目前,混動車型銷量增速全面超過純電車型,在越來越多車企跟隨理想步伐、投入增程懷抱的同時,理想汽車卻又再次特立獨行地回頭全面發力純電。

在“增程+純電”的兩個引擎推動下,2024年被理想汽車定義爲史無前例的產品大年,3月純電旗艦MPV理想MEGA將迎來發布和交付。一季度,隨着理想MEGA和新款理想L7、L8和L9的大規模交付,理想汽車預計新車交付量將達到10萬-10.3萬輛。

“我們將在2024年挑戰80萬輛年銷量,實現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第一的目標,爲此,公司的各個團隊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李想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