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见习记者 胡雅文 北京报道

经历了前两年的高峰后,锂电行业景气度明显下降,锂电企业盈利情况也大不如从前。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了57家锂电企业的业绩预告情况,有18家在2023年亏损,较2022年多了10家。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正在面临增长压力,有45家企业的净利润负增长,剩余12家实现净利润增长。

这57家企业分布在锂电产业链的上下游,涵盖锂矿锂盐、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添加剂、设备、锂电池各个领域。从影响盈利的原因来看,不少企业都提到了上游碳酸锂价格下降和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从披露的波动原因来看,承载着厚望的出海业务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不同企业手里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正极材料企业亏损多

相比2022年,锂电亏损的企业已经明显增多,较2022年(8家)多了10家。

这是由于出现了12家由盈转亏的企业。包括正极材料制造商天力锂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长远锂科和龙蟠科技;锂电池装备制造商利元亨;动力电池制造商科力远;电解液添加剂制造商华盛锂电、怡达股份;导电剂制造商捷邦科技;锂电池检测厂商星云股份;涉猎锂矿的新迅达。

可以看到,12家新增亏损企业遍布锂电池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而不论是从新增还是整体来看,亏损的企业当属正极材料企业最多。

从天力锂能、万润新能、德方纳米、长远锂科和龙蟠科技提及的亏损原因来看,主要是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一是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其他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也出现了非理性下滑,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较大,导致成本费用占比增加。二是锂电池产业链去库存导致需求放缓,生产线开工率不稳定,产品整体单位售价降幅大于单位生产成本降幅,产品毛利率低。

知名财税审专家、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刘志耕告诉记者,原材料价格下降会直接降低采购成本,使得企业的产品成本下降,最终增加盈利。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原材料价格下降一般都会引起市场产品价格的下降。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下降后,企业此前采购的原材料还是高价格,会导致原先已采购还在仓库的原材料、停留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及库存成品耗用的原材料都是高价格。这部分的成本都高于市场价格,如果这部分高于市场价格的差额很大,超过了企业的可收回金额,企业可以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如果计提,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

不过,不同企业的境遇并不完全相同,德方纳米表示产品毛利率下降是由于销售价格下降,但销量是增长的。长远锂科则遭遇了量价齐降。据其披露,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和下游去库存影响,公司产品销量是下降的。同时,上游原材料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也导致产品售价同比下降。

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

2023年,锂电行业变化不小,比如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剧烈波动。整年来看,碳酸锂的价格大降8成。我的钢铁网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去40万元左右,从年初的50万元降到了10万元区间。

上海钢联新能源研究员李攀分析指出,多方因素促成了价格的快速回落。其中,2022年底新能源抢装潮叠加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计划造成了2023年上半年价格快速回落。此后,在买涨不买跌的负反馈效应下,全产业链去库存也呈现出供强需弱的局面。

受上游碳酸锂影响,2023年磷酸铁锂行情也一路向下,全年呈现“跌涨跌”走势。生意社数据显示,磷酸铁锂价格高点在2023年初,为166000元/吨;价格低点在12月末,为46000元/吨;全年下跌72.29%,跌多涨少,只有5月和6月跟随碳酸锂走势有小幅回升。

下游电芯价格走势相似。根据ICC披露的数据,2023年以来我国动力锂电池电芯价格持续下降。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价格从2023年1月的0.82元/瓦时下跌至2023年12月的0.43元/瓦时,降幅超47%;方形动力电芯(三元)价格从2023年1月的0.92元/瓦时下跌至2023年12月的0.52元/瓦时,降幅超43%。

2024年初,业内已有消息传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进一步推动降本。业内广泛认为,在激烈竞争下,为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动力电池价格下探到0.3元/瓦时只是时间问题。

8成企业增长承压

数据显示,预告净利润变动中值为正的仅有12家,这意味近8成企业面临的是负增长。(预告净利润变动中值:iFinD根据业绩预告计算的预告净利润中位数)

盈利中值下降最多的是星云股份,跌幅达2084.22%,预计亏损1.76亿元左右。它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检测厂商,核心产品为锂电池组充放电检测系统。从披露原因看,营收利润双双承压。

据称,因2023年国内锂电池产能增速阶段性放缓及需求波动,以及公司减少了部分毛利率较低订单的承接执行,导致锂电设备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此外,2023年公司仍处于在锂电设备业务基础上拓展规模化产品的转型期,受行业情况波动、费用投入增长、储能及快充产品尚在推广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利润下降。

此外,预计盈利降幅超过100%的有14家,基本上都是在2023年由盈转亏或增亏的企业。盈利大幅下降的有26家企业,都保持了盈利,降幅在49%-97%之间。

净利润大幅上升的企业仅有6家,占比约11%,分别是比亚迪、国轩高科、杭可科技、蓝晓科技和珠海冠宇。iFinD数据显示,这6家企业的预计净利润中值分别为300亿元、9.5亿元、8.7亿元、7.6亿元和3.3亿元。

其中,国轩高科和珠海冠宇两家企业增速最大,分别为205%和262.62%。据披露,国轩高科提到了海外业务初显成效,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储能业务交付能力提升,实现良好收益;此外也有供应链布局、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内部降本增效成果。

珠海冠宇则表示,主要是受益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等原因。

另外保持了较高增速的两家企业是山河智能致远新能,盈利中值的变动幅度分别为102.79%和245.45%。均涉及负极材料行业,并且都在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山河智能也提到了海外业务,表示公司持续完善海外布局,新增海外销售渠道、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24%,境外收入占比超过50%,致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高。

致远新能主要受益于天然气重卡业务,并表示新建的石墨化锂离子负极材料产品项目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可以看到,订单毛利更高的海外业务是不少企业保持增长的重要助力,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海外业务都进展顺利。

2023年,蔚蓝锂芯预计盈利下降60%左右。据称,公司锂电池业务继续受到2022年下半年以来海外通胀、国际品牌工具去库存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海外大客户采购恢复缓慢,锂电池总体销量及利润同比下滑,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大。

利元亨则是由盈转亏,预计盈利中值下降161.33%。公司表示,2023年第四季度部分海外项目的验收进度不及预期,海外订单规模自2021年开始增长迅速,受海外客户锂电工艺标准和产品要求与国内客户有一定差异、海外项目需要较长的海运时间、海外客户厂房建设进度延期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部分重要境外项目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的验收工作延迟至2024年,导致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及毛利额大幅减少。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