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總經理到任後,未來如何帶領長期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華泰人壽,走向更富有“國際化”和“差異化”互相兼容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備受期待。

文/每日財報 慄佳

近年來,在“安達系”成功控股華泰人壽後,人事調整就一直在悄無聲息的跟着發生變化。人事變更也意味着“牽一髮而動全身”,華泰人壽的經營戰略、業務佈局等方面勢必也會產生相應調整。

2月26日,有消息顯示,友邦人壽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鄭少瑋將赴華泰人壽出任總經理一職。如這一人事變動順利獲得監管批准,鄭少瑋也將成爲華泰人壽第五任總經理。

事實上,華泰人壽總經理一職自2022年7月劉佔國辭職後就一直處於空缺狀態,雖然這期間業內傳言有新將接棒,但一年半時間裏仍未有官方消息確定有合適者赴任。

如今,隨着新任總經理人選落地消息一出,也讓市場對這家由本土化到國際化的老牌壽險公司備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來自安邦人壽的另外兩大幹將,也先於鄭少瑋已在2023年年底加盟了華泰人壽。他們分別是友邦人壽四川分公司原總經理姚乃偉、友邦人壽北京分公司原副總經理暨營銷員渠道業務發展總監王文旭。

如一切落定,三位來自友邦人壽的老將,會給華泰人壽帶來哪些新變化?而在壽險改革轉型的新時代洪流下,

華泰人壽的個險是否會打上“友邦化”的烙印,從而順利完成轉型?

友邦三員大將加盟,鄭少瑋或任總經理

從掛帥上任的總經理從業履歷來看,鄭少瑋是從基層一步步歷練成長起來的,不僅擁有非常厚重的國外保險管理經驗,而且也深諳國內保險市場,尤其是在壽險行業,也同樣擁有出色的管理經驗。

據悉,這位“65後”早年畢業於馬來西亞科技大學後,就開始投身於保險業,基層保險職業生涯由此徐徐展開,曾先後入職馬來西亞友邦保險和馬來西亞保誠保險。在這期間,鄭少瑋適應並學習到了外資險企的先進管理方式,爲後期走上管理崗位積蓄經驗。

回國後,鄭少瑋於2004年正式加入中信保誠人壽,擔任廣州營業部業務系統總監、副總經理等職位,而在隨後的時間裏,則又一步步升任湖北及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要職。

直到2011年,在友邦保險拋出橄欖枝下,鄭少瑋重回老東家,並於2012年12月接任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在該崗位服務長達10年之久。而在友邦保險經歷改制之後,鄭少瑋擔起重任南下江蘇,於2022年7月開始擔任友邦人壽江蘇分公司負責人,直至去年9月離任。

不難發現,在壽險行業“摸爬滾打”30餘年的鄭少瑋,其職業生涯既帶有濃厚的國外險企基因,深刻理解了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業務模式,並將此靈活應用於實際工作中。這種跨文化的經驗和視野,也促使其在國內外壽險市場都能遊刃有餘。

而更重要的是,鄭少瑋在國內市場展業足跡遍佈了廣東、上海、北京、江蘇等保險業務尤爲繁榮的地區。這些重要地域和市場上所積累起來的深厚經驗,不僅讓其更加深入瞭解了國內壽險業的發展趨勢,也讓自身在實踐中不斷磨礪和提升能力。

也正是對其能力的認可,在2020年整個行業面臨疫情“黑天鵝”攪動,衆多保險精英受困於經營壓力之時,鄭少瑋卻逆勢而行摘得“中國壽險年度經理人”鉑金獎項。

此外,據業內消息稱,另一位來自友邦的得力干將王文旭,或將出任華泰人壽副總經理,與鄭少瑋形成緊密搭檔,共同爲華泰人壽“出謀劃策”。資料顯示,王文旭早在2000年便加入友邦保險,並於2017年9月提升爲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至今在保險業務上擁有超過20年從業的經驗,始終奮鬥在業務管理一線。

個險改革轉型迎嫁接,華泰人壽或將“友邦化”?

在2020年8月份之時,華泰人壽就曾發佈公告稱,安達北美洲保險正式成爲公司股東,而根據其最新信息披露,目前安達保險母公司“安達系”旗下另外3家公司還通過直接控股華泰保險集團間接持有着華泰人壽79.68%的股權。

再次結合此次的人事調整,業界普遍認爲,隨着外資“安達系”從華泰保險集團由上到下的層層滲透,以及任命多位擁有外資經驗的高管,也極大程度上凸顯出鏖戰21年才得以入主的“安達系”,對華泰人壽的掌控力度在持續加強,外資成色也越來越濃厚。

由此,也能預見的是,隨着“安達系”對華泰人壽多方面“改造”的不斷深入,此次的重大人事變更,無論是在內部管理,還是在壽險轉型發展上,華泰人壽未來將會自帶外資“友邦化”的基因。

從鄭少瑋在友邦保險長達十幾年的從業經歷來看,在友邦保險從人力粗放式增長年代推出的“卓越營銷員策略”以及“營銷員2.0”,再到迎接數字時代激烈市場競爭的“營銷員3.0”持續迭代升級的策略指引下,鄭少瑋更加註重優化渠道發展環境,竭盡全力來支持友邦保險營銷員渠道變革轉型的順利落地。

特別是在擔任友邦北京領航人、掌舵人的十年間裏,鄭少瑋從分公司創建初期帶領百餘位員工和營銷員篳路藍縷開創先河,在踐行打造國際化的培訓體系及系統化的激勵管理體系下,如今友邦北京到現在已壯大發展了萬餘人精英團隊,逆勢成長、渠道新單市場份額均位列北京市場三甲。

鄭少瑋也曾公開表示,當前保險業仍處於高質量轉型階段,面對外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營銷員隊伍始終都是行業發展最重要的“護城河”,各家險企對於營銷隊伍改革的方向,需要增優培優。

可見,身爲一名壽險“老將”,鄭少瑋在友邦積極推行的體系建設、變革轉型路徑、企業文化等核心戰略方針上,或將一併帶至華泰人壽,成爲未來新的發展方向。

轉型下業績承壓,新掌門能否破局而上?

揮斥方遒擔重任,傳承志業抒領袖。在鄭少瑋即將履新的同時,也意味着需要挑起華泰人壽經營業績穩增長的大梁,但就目前現實情況而言,其身上的擔子難言輕鬆。

根據華泰人壽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業績又延續了此前增收不增利趨勢,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73.12億元,同比增長2.82%;淨虧損較2022年大幅擴大至8.82億元。

時間在往前推移,華泰人壽的盈利能力疲軟似乎也早有預兆,從2019年其淨利潤達到5.06億元的歷史最高位後,卻開始逐年呈現階梯式下滑,在2022年更是打破了此前自2014年以來的穩定盈利期。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其淨利潤分別降至4.12億元、2.82億元和-2.25億元。

當然,導致去年業績虧損的因素也是多重的,既有國內壽險市場消費不振、經濟週期波動等因素,也受權益市場波動影響,行業內也基本是如此節奏。

此外,持續走高的退保率,也是影響華泰人壽業績滑坡的不容忽視重要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華泰人壽的綜合退保率已從2022年四季度末的0.78%升至2023年末的1.01%,其中退保率最高的“華泰人壽福壽康寧終身壽險(萬能型)”這一款產品,年度累計退保率就高達85.95%,同比2022年上升了4.17個百分點。

而在年度累計退保規模上,2022年其位居前三位產品的總計退保金額爲4.98億元,而到了2023年末,該數值直接增長了72.09%至8.57億元,竟與去年的淨虧損值相當,其中,“華泰人壽財富金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產品在去年累計退保金就達到驚人的7.48億元。

據悉,近年來華泰人壽摒棄了此前一直以來的廣鋪機構、人海戰術等粗放式的擴張模式,取而代之的則是積極走向了一條具有“差異化競爭”戰略思維的轉型之路。但在這個過程中,亦或是受到業務渠道改革轉型的調整影響,其產品設計、運營和服務等環節或沒有及時跟上,導致退保問題也成爲華泰人壽需要重點着手解決的方面。

在以上機遇與挑戰並行的背景下,鄭少瑋的加入,無疑具有很大的看點,未來如何帶領長期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華泰人壽,走向更富有“國際化”和“差異化”互相兼容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備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