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初步覈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長5.4%。國民總收入1251297億元,比上年增長5.6%。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國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我國經濟頂住壓力砥礪前行,總體恢復向好,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量增

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甦動能不足,全球通脹水平仍處高位,主要經濟體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凸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等風險上升,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發展面臨不少困難,週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經濟恢復進程波動曲折。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着力擴內需、提信心、防風險,系統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國民經濟恢復向好。”

經濟增長實現企穩回升。2023年,我國經濟總量穩步攀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2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實現了5%左右的預期目標。

“縱向比較,5.2%的經濟增速比上年加快2.2個百分點,也快於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橫向比較,我國經濟增速明顯快於美國2.5%、歐元區0.5%、日本1.9%的經濟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有望超過30%,仍是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盛來運表示。

在就業方面,基本盤總體穩定。2023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爲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總體平穩回落;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比上年多增38萬人。

同時,核心CPI基本平穩。2023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2%,保持了溫和上漲態勢,低於美國4.1%、歐元區5.4%的漲幅,與主要發達經濟體飽受高通脹困擾形成鮮明對比。盛來運說,近期,在春節假日帶動下,居民消費需求增加,旅遊出行、文體娛樂等服務消費較爲活躍,有望帶動居民消費價格逐步企穩回升。

發展提質

觀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中國經濟,既要看“體量”,更要看“體質”。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過去一年,不僅守住了宏觀經濟‘穩’的基本盤,更在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拓展了‘進’的新空間。”盛來運表示。

具體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盛來運介紹說,“各地區各部門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紮實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深化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壯大”。

其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培育,2023年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比上年增長3.8%,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升至15.7%、33.6%。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紮實推進,電子商務交易額比上年增長9.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9%。現代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新建高速鐵路2776公里,年末5G基站數達338萬個。

在科技創新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新投入穩步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創新能力實現新提升。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 D)經費支出3.3萬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達2.6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增長9.3%。

動能煥新

“國內仍處於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關鍵期,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困難挑戰。”盛來運表示,這些問題,說到底是發展中的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握緊高質量發展這把“總鑰匙”。

從供給能力看,我國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配套能力和集成優勢突出,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形成了200多個成熟的產業集羣,爲快速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變化提供了先決條件。

從需求潛力看,我國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不僅消費規模龐大,消費結構也在迭代升級,旅遊、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高品質消費需求仍在加快釋放。

從要素稟賦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我國還是世界第二大“數據富礦”,應用場景豐富,海量的數據資源爲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從創新能力看,我國前沿科技領域厚積薄發,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40萬家,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羣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正在加快轉化應用。更要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爲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仍然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奮力開闢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推動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盛來運表示。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