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玉

氫能源再迎利好政策。

2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聚焦“雙碳”目標下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需求,謀劃佈局氫能、儲能、生物製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未來能源和未來製造產業發展。

《指導意見》發佈第二天,氫能源概念股走強,密封科技、康普頓、雄韜股份、美錦能源、康盛股份等多隻個股漲停。

新動力董祕宗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氫能作爲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形式,正逐漸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中佔據重要地位。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以支持氫能領域的發展,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拓展,相信國內氫能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公司將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更多的合作,持續加強氫燃料電池材料技術的研發和創新。”

行業前景被看好

近年來,我國加速佈局氫能產業,行業利好政策持續推出。

除《指導意見》外,近日,山東省發佈通知,自3月1日起,對本省高速公路安裝ETC套裝設備的氫能車輛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試行2年。2月20日,廣東省多部門印發《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綠色低碳產業集羣行動計劃》的通知,有關氫能及燃料電池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此外,內蒙古、河北等地也出臺了相應措施。

中信證券稱,綠氫在“雙碳”目標推進的過程中,重要性不斷提升。隨着綠氫項目建設和下游應用的探索的推進,產業鏈商業模式有望逐步確立。看好綠氫市場的快速發展,綠氫設備及新興應用的需求擴張有望帶來投資機會。

中銀證券分析師武佳雄表示:“在政策引導下,氫能有望在交通、冶金、煉化等領域鋪開應用,氫能下游需求提升或引導上游規模化投資,具備技術優勢的電解槽、燃料電池、氫儲運、加註裝置等相關企業有望受益。”

隨着全球對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關注,氫能已成爲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領域之一。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數據,預計到2050年,全球氫能貿易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有望達到8%。

在中國,氫能產業的發展勢頭更爲迅猛。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預測不僅凸顯了氫能在中國能源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也預示着一場由氫能引領的經濟發展新潮流即將來臨。

上市公司聞“氫”起舞

氫能產業的崛起,無疑爲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面對萬億元產業鏈的巨大潛力,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加大在氫能領域的佈局力度,力求在這一新賽道上取得領先優勢。

2月29日晚間,海泰新能公告稱,爲支持子公司業務發展,擬對全資子公司增資9600萬元。此次增資主要用於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建設。管道目標市場爲唐山市的交通用氫、氫冶金、工業用氫以及城燃摻氫。此舉標誌着海泰新能在氫能領域的發展進一步加速。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在氫能佈局已經取得一定成效。如隆基綠能自2021年成立隆基氫能以來,已實現首臺1000Nm3/h鹼性水電解槽的成功下線,初步具備500MW生產交付能力。公司還成功中標了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並正式投入運營。

昇輝科技自2021年開始佈局氫能業務,通過設立控股子公司、對外投資及戰略合作等方式,全面佈局氫能的制儲運加、氫能儲能、交通運輸等核心產業環節。2023年1月份,公司聯營企業廣東盛氫制氫設備有限公司開發的1000Nm3/h制氫設備下線。華電重工自2020年開始佈局氫能業務併成立氫能事業部,2022年公司自主開發的1200Nm3/h鹼性電解水制氫裝置和氣體擴散層產品順利下線,並形成了150kW氫燃料電池分佈式供能系統、質子交換膜材料等研發成果。

新動力於2022年成功研發出“氫燃料電池催化劑”最新一代鉑載碳基催化劑產品。宗冉對記者表示:“爲了確保催化劑的質量和穩定性,公司還建設了首條500g/批次的燃料電池催化劑量產生產線,該生產線去年已正式投入生產。目前,該催化劑嘗試在小範圍商業化市場進行試樣。”

此外,冰輪環境、中材科技、京城股份、美錦能源、厚普股份、濰柴動力、石化機械、九豐能源以及雪人股份等上市公司均有氫能相關業務佈局。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全球對氫能作爲未來能源轉型方向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多家上市公司將氫能佈局提上日程,這一方面有利於提前佔領賽道,完善產業鏈,提高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推動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對早日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