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能源

《中國能源報》記者專訪華爲董事、華爲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

日前,2024華爲中國數字能源夥伴大會在深圳舉辦。作爲數字能源行業的引領者,華爲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爲數字能源”)在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方面有着強大優勢,近年正在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礎設施、新型電動出行能源基礎設施、新型數字產業能源基礎設施等方向發力。對華爲數字能源來說,要依靠怎樣的核心技術和戰略佈局,支撐業務的“多點開花”?如何面對AI帶來的顛覆性改變?又需要怎樣的手段吸引更多夥伴進入數字能源行業?帶着這些問題,《中國能源報》記者專訪了華爲董事、華爲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

技術與場景融合

在外界看來,成立於2021年的華爲數字能源十分年輕,但侯金龍卻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指出:“2021年我們其實是從一個產業組織變成一家公司,但實際業務早在2012年就已經起步。當時我們也在思考,一家公司該憑藉什麼發揮自身價值、帶動數字能源行業發展?我們認爲是技術創新。”他表示,伴隨能源行業的清潔轉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成爲未來方向,行業發展將從過去的“資源驅動”向“技術驅動”轉型,“所以我們瞄準了電力電子、儲能管理、熱管理、數字化等最爲關鍵的幾個技術作爲公司業務核心。”

侯金龍認爲,能源行業的清潔轉型仍面臨一系列痛點。例如,光伏和風電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但新能源的併網、消納、安全等問題是清潔能源基地發電需要面對的問題;充電基礎設施不足或質量參差不齊,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的超快充充電基礎設施亟需廣泛鋪開;5G和AI改變大衆生活,算力需求與日俱增,這背後是龐大的電力需求,高能耗數據中心正尋求減排增效措施。

“我們現在聚焦不同核心場景,持續推動技術與業務場景融合,來幫助整個數字能源行業進步。”侯金龍表示,針對不同場景,華爲數字能源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通過“AI+構網技術”打造智能風光儲發電機,對電壓穩定、頻率穩定、功角穩定進行重構,大幅提升電網新能源的消納能力和穩定可靠運行。而針對充電場景,華爲數字能源利用可靠的充電解決方案,推動車網互動、虛擬電廠、充電站疊儲疊光,建設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從追求“車樁比”向追求“高質量”轉變。此外,華爲數字能源還針對城市/園區、家庭和數據中心等多個場景推出智能化、低碳化解決方案。

擁抱AI新機遇

近期,以Sora爲代表的AI技術成爲各個行業關注的焦點。“AI正在顛覆千行百業,將爲包括能源產業在內的多個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侯金龍認爲,AI將進一步加快能源產業低碳化、智能化發展,爲數字能源行業帶來更多新技術、新機遇,未來AI在數字能源涉及的每個應用場景中都將體現出價值,而關鍵在於怎麼用好AI、理解AI。

侯金龍表示,華爲數字能源正積極擁抱AI帶來的新機遇,有關技術也已經在多個項目中實際應用,特別是用於協助清潔能源基地發電量預測,“未來的新能源發電會進入電力交易市場,這意味着發電側必須準確預測幾天內的發電量,不然可能會爲電網帶來壓力。但風電、光伏‘靠天喫飯’,發電量隨天氣波動,對此我們利用智慧大模型,深度學習分析基地所在區域的氣候特徵、天氣數據,發電量預測準確性隨之大幅提升。”

而在汽車行業廣受關注的50多款主流車型以及華爲智選車中,負責電驅動系統、動力雲的正是華爲數字能源。侯金龍介紹,AI可以防故障於未然,保證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車在路上跑,該怎麼準確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將汽車的三電系統聯通雲端,通過對以往故障的深度學習,系統會提前預測電池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事故發生前,就可以預警車主進行維修。”侯金龍特別指出,AI的一大特點就是“越用越聰明”,深度學習是通過對各種類型的事故進行歸因,因此故障模型和相關數據收集越多,AI積累經驗越豐富,預測準確性也就越強。

行業成長靠夥伴

侯金龍指出,數字能源行業擁有極大的寬度和深度,一家企業獨木難支,行業發展需要多方參與,形成共贏的生態。“我們首先把自己定位得很清楚,就是一個技術產品公司,首先是有技術,第二聚焦產品,同時應用場景也很確定。所以我們針對場景,做好產品,面向市場,其他方面則要依靠夥伴。因爲一個場景需要很多東西,完整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我們做好自己份內的事,還需要其他夥伴共同努力。” 他同時指出,類似“光伏+N”、“交通+N”這樣不同領域間的協同進一步拓展了數字能源行業的寬度,儘管不同場景所涉及的技術有所相通,但構建新場景仍需多方協同。此外,伴隨電動汽車下鄉,充電設施也要配備到縣一級單位,要爭取隨之帶來的下沉市場,也需要依靠商業夥伴。

“但是如何讓那些有能力的夥伴加入我們呢?那就需要創造更多利益,並保證人人能從中分一杯羹。所以我們提出‘以利益爲紐帶、以誠信爲基礎、以規則爲保障’的原則,這也是我們這幾年一直的策略。數字能源行業發展到現在,機會很多,我們也希望能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數字能源行業的合作。”侯金龍指出,這需要從夥伴政策、夥伴定位及業務邊界、政策執行等維度來保障,讓夥伴更放心、更安心地與華爲合作。同時,通過加大夥伴激勵、穩定商業體系等,讓夥伴擴大業務,獲取更多收益。建立完善有效的合作規則,維護市場秩序,簡化流程、優化IT、打造夥伴一站式數字化平臺,讓合作更加簡單、高效。此外,也要結合業務場景變化,優化能力標準,完善賦能體系。在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數字化變革等方面進行支持,提升夥伴整體能力。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楊沐巖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