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特幣價格突破60000美元,2月29日更是一度突破6.4萬美元,近一個月漲幅超過40%。此輪比特幣上漲動因在哪?未來走勢如何?面臨哪些投資風險?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

多因素帶動上漲

2021年11月,比特幣攀上近6.9萬美元的歷史高峯後,受美聯儲開啓激進加息週期、部分行業交易平臺倒閉及監管趨嚴等影響,價格一路下滑,一度跌至1.6萬美元的低谷。

談及近期比特幣價格回升,數字資產交易平臺OKX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偉表示,在逐步消化美聯儲激進加息政策以及行業“黑天鵝”等事件後,比特幣價格在2022年11月觸底,市場情緒逐步企穩,比特幣行情進入震盪修復通道。在此過程中,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比特幣現貨ETF上市、增量資金入場等諸多利好疊加共振,使加密貨幣行業估值提升,助力比特幣價格強勢上漲。

其中,比特幣現貨ETF的成功上市,降低了海外投資者參與門檻,提高了市場交易活躍度,成爲推動本輪比特幣走強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1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批准了包括貝萊德等機構在內的11只比特幣現貨ETF的申請。“這爲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提供了合規途徑,也爲廣大零售投資者帶來了便利,進一步擴大了比特幣的受衆基礎。”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香港區塊鏈協會榮譽主席於佳寧表示,截至2月17日,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第30個交易日淨流入3.317億美元,自1月11日以來的總淨流入量爲49.269億美元。增量資金的進入,爲比特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今年春節期間,全球宏觀經濟發展回暖、市場對比特幣即將到來的‘減半’行情保持樂觀預期等,推動市場價格上漲。此外,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衍生品和槓桿交易的影響,在市場參與者普遍使用高倍槓桿進行投資的環境中,短期快速拉昇也有可能觸發大量強制平倉,導致空頭踩踏買盤急劇增加,從而加速了市場的上漲動能。”於佳寧表示。

嚴監管並未鬆動

隨着比特幣現貨ETF上市交易,關於比特幣“合法地位”的探討逐步升溫,有人認爲這意味着海外主要市場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開始軟化,加密貨幣已經開始贏得與傳統金融監管拉鋸戰的勝利。

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比特幣ETF批准上市交易後不久,美國證監會主席加里·根斯勒就表態稱,儘管美國證監會已批准一些比特幣現貨ETF的上市和交易,但並未批准或認可比特幣。比特幣是一種投機性、波動性較大的資產。比特幣現貨ETF的獲批將帶來更多監管。投資者應該對比特幣以及價值與加密貨幣掛鉤的產品的風險保持謹慎。

“比特幣ETF獲批並不意味着加密貨幣將會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性進展。”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認爲,首先,ETF只是一種金融工具,並不會改變加密貨幣本身的性質。目前,世界各國普遍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視爲一種特殊的金融產品或是特殊的虛擬資產,也陸續出臺了針對比特幣的監管制度,比特幣ETF獲批並不影響各國對直接持有、使用和交易加密貨幣的既有規範。其次,從規制加密貨幣投資風險來看,ETF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影響和關係是單向傳導的,ETF並不能反向影響加密貨幣,也就不能對加密貨幣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規制。此外,比特幣自身存在其他加密貨幣不能替代的特殊性,其他加密貨幣想要發行ETF相較而言更爲困難。

還有人關心,比特幣ETF公開上市交易,我國大陸地區居民是否可以購買?事實上,我國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一直實行嚴監管。早在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規定,“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於非法金融活動”等。

“這意味着,海外比特幣ETF經銷商不能向我國公民售賣相關金融產品,我國大陸地區居民也不得在大陸地區直接使用相關工具直接購買相關金融產品。”肖颯表示,總的來看,加密貨幣未進入主流市場這一事實並沒有改變,建議投資者保持清醒頭腦。

風險不容忽視

比特幣價格走強,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關注,接下來比特幣行情如何?是否會開啓另一輪“牛市”?

對此,東吳證券研究團隊認爲,2024年比特幣將迎來三重利好:“減半”、比特幣生態崛起、美聯儲降息預期。其中,“減半”是比特幣特有的發行機制,大約每4年比特幣挖礦獎勵將“減半”,這意味着比特幣挖礦難度將增加、供應量將減少。最新一次“減半”將於今年上半年發生,從歷史經驗看,供應與需求的變化往往有助於比特幣價格上漲。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比特幣‘減半’確實曾多次成爲觸發新一輪‘牛市’的催化劑,但僅依賴歷史模式來預測未來市場走勢存在一定侷限性。”於佳寧認爲,比特幣每次“減半”的背景都不盡相同,且加密貨幣行業已比以前更爲成熟和複雜,其他因素如宏觀經濟狀況、政策調整和技術進步等,也可能對比特幣價格造成更大影響。

自比特幣問世以來,價格一路起伏不定,暴漲暴跌幾乎是常態,市場面臨的多重風險不容忽視。“風險是金融活動的內在屬性,加密行業也不例外。當前加密貨幣市場仍面臨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大、行業‘黑天鵝’猶存以及監管政策尚未明朗等潛在利空因素。”趙偉表示。

“作爲一種新興數字資產,比特幣價格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環境、技術創新、監管政策等。”於佳寧分析,各國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和政策正處於不斷演變之中,任何新的監管措施都可能對比特幣價格產生顯著影響。同時,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如利率變化、通貨膨脹率和國際貿易關係等,也可能影響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價值。此外,當前加密貨幣交易平臺和錢包仍面臨着黑客攻擊和安全漏洞等風險。

長遠來看,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數字資產行業最終的出路還是要服務於實體經濟,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過去幾年,不少主流數字資產取得較大成功,就是因爲其在數字技術和產業應用等方面的創新,切實改變了實體行業痛點。”於佳寧表示,因此,數字資產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應是以數字科技創新爲動力、以商業模式創新爲表現、以應用場景擴展爲本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