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3月5日訊(記者 鄒俊濤)如何才能推動險資等中長期資金積極入市?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在向兩會提交建議中指出,目前仍需進一步消除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隱性障礙”。其中,她重點提到了償付能力指標對險資參與權益市場產生較大約束。

3月5日,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償付能力指標確實是影響險資入市的重要因素,儘管去年監管已專門對此出臺過相關文件進行優化,但依舊沒能從根本上改變險資投資權益市場的比例。

受訪人士指出,未來還是希望能監管能進一步完善償付能力指標體系,更科學合理反映險企的風險狀況,放開不必要的限制。此外,希望能通過頂層設計進一步降低風險因子,提升險資入市比例。

近期,新華保險中國人壽通過共同出資成立私募基金的方式加大對權益市場投資,備受市場關注。有研究機構指出,這種方式預計在償付能力覈算上區別於直接投資股票計量的風險因子。

業內反饋償付能力指標約束險資入市

據賈文勤介紹,自2022年1月實施償付能力新規,保單盈餘分檔計入調整、風險全面穿透計量、權益風險因子不同程度提升,帶來了整個行業償付能力指標斷崖式下降,70家主要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均值從2021年四季度的332%下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280%。

賈文勤指出,因償付能力指標與權益投資比例呈正向關係,導致保險公司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均有不同程度降檔。截至2022年底,權益投資比例上限超30%的公司從2021年底的15家下降至10家,權益投資比例上限低於20%的公司從2021年底的8家增至20家。

償付能力指標是否是約束險資入市的重要因素?3月5日,萬聯證券一營業部總經理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償付能力指標確實是影響險資入市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償二代二期推出以後直接導致權益投資比例上限低於20%的公司大幅增加。

而從公開信息來看,監管應該也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2023年9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降低投資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科創板股票、公募REITs的風險因子,來鼓勵保險公司將資金更多地用於長期投資。

不過,賈文勤認爲,監管部門雖優化了償付能力監管標準,但因需統籌考慮償付能力指標、財務指標穩定性、負債端剛性成本要求等因素,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意願仍然有限。

如何破局?業內呼籲優化償付能力指標

在受到償付能力指標約束,又該如何更好推動險資入市。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賈文勤在給兩會的建議中提到,優化完善償付能力指標。

賈文勤表示,研究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指標,並弱化指標對權益投資的約束。她認爲,可以適度提高每一區間償付能力充足率所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上限。

值得關注的是,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在近期共同出資500億元,自己組建成立私募基金公司——鴻鵠志遠(上海)私募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註冊,並於3月1日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距離入市只有一步之遙。

3月3日,華創證券徐康團隊指出,從報表與會計理解角度,國壽與新華各自出資50%設立私募基金公司,其將以長期股權投資的形式計入保險公司報表,並使用權益法進行覈算,因此其投資的股票波動不會直接反映到保險公司報表上,有助於熨平權益類投資帶來的波動。此外,對於償付能力覈算方面,預計將區別於直接投資股票計量的風險因子。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上述觀點在行業內目前仍存在爭議。根據“償二代”7號規則《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穿透計量》,償付能力需要穿透到底層資產,此前有業內人士認爲即使設立私募基金,在償二代下對於風險因子和資本要求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據華創證券此前觀點,不排除“償二代”二期規則下,對該投資事項特殊豁免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