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3月5日上午,备受各界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同时,相较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部分,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变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奠定了货币政策总体基调。

报告还提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这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今年在“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的方向下,货币政策将会根据内外部形势、市场需求情况相机抉择,更加灵活适度。

在“精准”方向下政策更为“有效”

中国货币政策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分别为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

从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发现,货币政策跟随当年的经济形势变化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中“灵活适度”的表述常出现在经济现实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年份。如,2020年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2022年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年初以来,50个基点的全面降准、支农支小领域定向降息,以及5年期以上LPR单独大幅下调,都体现出货币政策前置发力,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同时,在稳汇率、防空转、提效率等考量下,2月MLF利率继续“按兵不动”,1年期LPR也维持不变,实现非对称调整,既保持了对实体经济合理的支持力度,又提高了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与政策的自主空间。

谈及“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要保障货币政策支持力度,提振微观主体活力,为经济进一步回升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率,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

“2024年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三大工程、重点项目等领域均是金融政策发力点。”周茂华补充道。

具体来看,“‘灵活适度’”意味着在2024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在年初实施全面降准及5年期以上LPR报价大幅下调后,二季度降准及政策性降息(下调MLF利率)都有可能落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王青判断,综合支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着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各类影响因素,2024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会比上年有小幅多增。

结构方面,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效”,这意味着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得到具体落实。

在“精准”方向下,民生银行首经团队认为,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等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为使政策效果更为“有效”,王青判断,着眼于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2024年PSL用于这方面的额度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治理“资金沉淀空转”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是继2020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防止资金“空转”套利之后,再次将“资金空转”抬至市场镁光灯下。

“资金空转”一般指的是资金出于规避金融监管的目的留存于金融体系,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利用负债刚性和资产风险错配进行制度套利,最后金融资源非但没有注入实体经济,反而由于层层嵌套套取收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反而上升。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资金空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银行体系的贷款投放意愿又较高,这中间就产生了一些空转现象,部分资金“转一圈”又回到银行,反映为信贷增长较快,但同时存款增长也比较快,部分资金未在实体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

在避免“资金沉淀空转”问题上,方正证券研究所认为,“盘活存量”或是治理本轮“资金沉淀空转”的主要切入点。盘活存量既包括盘活存量贷款,也包括盘活存量货币,预计今年年内或继续调降存款利率以压缩“资金空转”空间、控制贷款投放节奏、整顿贷款市场竞争秩序,理顺存款和贷款两类市场之间“降成本”的协同作用。

“但是‘治理资金沉淀空转’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引导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降息’和‘降准’等政策或依然会适时推出,但是短端资金利率或随着治理‘资金沉淀空转’的金融监管政策节奏而波动,中长端收益率受影响较小,无风险利率曲线或继续趋向扁平化。”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在研报中表示。

谈及后续货币政策动向,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称,整体方向偏宽松,降准降息仍有发力空间。

“要进一步巩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必要通过降息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起到扩内需、稳预期的作用。降息的同时,央行需要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未来仍有进一步降准和引导降低存款利率的可能。潘功胜行长多次指出,中国央行降准空间较大,通过存款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也将有助于推动LPR下行。”罗志恒表示。

周茂华则认为,在政策工具方面,预计央行继续使用“总量+结构工具+改革方式”为经济复苏营造适宜货币环境,在推动经济稳步恢复的同时,与财政等政策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后续降息、结构性工具仍在工具箱,在经济为明显偏离修复轨道情况下,预计央行更多倚重结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内外均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