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開年以來,北交所迎來一波IPO“撤單潮”。

據北交所官網顯示,截至3月4日,北交所已有20家企業終止上市。除藍色星際外,其餘19家企業皆因主動申請撤回而被終止審覈。

1月26日,北交所表示,對藍色星際終止審查的原因是其未能在三個月內取消中止審覈情形或補充提交有效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終止企業數已超過全市場撤回企業的三分之一。易董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終止IPO的企業數量合計爲58家。

梳理撤單企業問詢函可知,從監管部門角度來看,其希望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企業自身能盈利穩定、內控達標。

今年20家上市失敗的企業共來自於多家保薦券商。其中,中信建投保薦北交所項目的撤回數最多,有4家;開源證券第二,撤回的保薦項目有3家;中金公司、中德證券、民生證券等家券商都是單個項目保薦未果。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保薦的北交所項目在2024年尚未有撤回。

在證監會嚴把“入口關”的新環境下,維持可持續經營能力是企業登陸北交所的第一道大關。若不滿足這個條件,即使企業已經成功過會,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也會因此半路“折戟”。

此前,北交所迎來時間窗口期,不少投行和企業抓住機會積極“北上”。但春節後,北交所迎來一波“撤單潮”,IPO審覈節奏有所放緩。

“雖然每年一季度往往是撤單的高峯期,但這個數據與‘此前北交所受階段性收緊IPO影響最小’的結論有些相悖。”某資深券商分析師指出,這反映了新任證監會主席上任後,在嚴把“入口關”的環境下,對於北交所IPO審覈暫時也比之前更嚴了。

自證監會階段性收緊IPO、滬深19條“加碼“以來,北交所迎來它的時間窗口期,不少投行和企業抓住機會,積極北上。

根據北京金融監管局的統計數據,北交所市場規模正在進一步擴大。從2022年末的162家上市公司增加到2023年末的239家,去年全年新增77家上市公司。

根據上交所最新公佈的上市企業服務信息,截至2月25日,北交所在審企業爲121家,與去年相比,同比增加61%。

此前,在北交所IPO賽道“一枝獨秀“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都在關注“北交所直接IPO“的政策何時出臺。因爲相比於掛牌新三板後完成北交所上市,該政策理論上能節省近一年的時間。

“想上北交所的人越來越多,競爭挺激烈的。”有業內人士估計,截至2023年底,各家券商總共向監管提交的直接IPO名單上約有60多家公司。

但從2月開始,“北交所IPO直接申報取消”的傳言時不時在市場上出現。

界面新聞從業內獲悉,北交所“直接IPO的政策”的出臺時間仍未確定,但綜合多位投行人士的說法,對該政策的落地預期都進一步降低。

某投行北交所業務負責人表示,深改19條剛出來的時候,業內普遍預計直聯北交所的政策最遲會在去年年底前出臺,時間過了之後,大家又覺得春節前政策能出來,但直到現在也還沒出文件。

另一投行人士表明,3月31日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點。“在直聯政策出臺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建議企業先掛上新三板再說。

界面新聞發現,北交所上市委的公告更新停留在一月底,這也意味着,春節以來的三週時間,暫無一家企業上會。

今年1月中旬,證監會發行司司長嚴伯進在證監會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當前IPO節奏明顯放緩。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嚴格把好IPO入口關,大幅提高擬上市企業現場檢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回應投資者的關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