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歷來發揮着總結過去、計劃未來的承前啓後作用。“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產業政策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對應到資本市場,往往也會孕育相關產業的投資機會。本篇報告重點分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產業政策的亮點,展望對應的投資機會。

歷年兩會報告重視的方向往往蘊含全年重要投資主題。覆盤歷史發現,歷年兩會報告中提及的重點產業往往能成爲當年的投資熱點,例如19年半導體、21年碳中和、22年煤炭、23年國企改革等主題投資機會的展開,都得益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相關產業政策。那麼今年兩會後,又有哪些主題投資機會可能孕育呢?

兩會期間的產業亮點1:新質生產力。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位列24年政府十大工作的第一位;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政策之所以如此強調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這與我國當前所處和宏觀背景和發展階段息息相關。2010年以來我國GDP增速中樞不斷下移,過去傳統要素投入驅動模式不可持續,加快發展和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性持續凸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做了如下三個方面的部署:一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二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三是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我們認爲,政策支持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部分領域投資機會或逐漸孕育。例如,報告提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疊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數字基建作爲中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經濟結構調整的結合點,有望成爲政府支出的重點。根據中國通服基建產業研究院的《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數據中心產業規模複合增速將達到25%。又如,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的加持下,我們認爲AI技術在汽車、家居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也將提速。根據華經情報網的數據,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將達2262億元,22-25年間CAGR爲23.2%。

兩會期間的產業亮點2:設備更新、耐用品換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通過“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來擴大國內需求。其中,“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分別是擴投資和促消費的重要抓手。我們認爲這一政策能夠帶動我國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從長期看,一方面,通過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加快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通過節能減排降碳,推動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下降約束性指標。從短期看,這一決策有利於消費和投資之間形成良性循環,通過擴投資、促消費來提振內需、改善民生。

1)設備更新方面,本輪大規模設備更新聚焦方向可能在於三個領域:第一,與提高技術、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相關,這主要包括鍋爐、電機、充電樁、通信基站等能耗較高的設備。第二,與基建投資相關,比如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等。第三,與改善民生相關,比如教育醫療設備等。我們認爲,或通過央行專項再貸款爲設備更新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3Q4,央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餘額爲1567億元,預計24年隨着其他領域設備更新的加快,專項再貸款規模或進一步提升。

2)耐用品換新方面,我國汽車和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市場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並重時代”。家電換新中,11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拉動直接消費3420多億元。汽車換新中,近年來新能源車在我國新車銷售中的滲透率快速提升,但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佔汽車總量的比重僅爲6.07%。這也意味着本輪汽車以舊換新中,新能源汽車銷量仍然有着較大的提升空間。當前各地正積極出臺政策促進消費品以舊換新,例如上海市商務委公佈2024年新一輪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煥新補貼政策,拉動汽車、家電消費品以舊換新。我們預計2024年財政對於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的財政補貼或將增加,將對家電、汽車消費帶來提振。

底部第一波反彈行情仍在延續中。我們將本輪行情定位市場見底後的第一波反彈行情。當前政策面和資金面的積極變化仍在支撐行情展開。政策層面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宏觀政策穩中求進的大基調。財政上發行萬億國債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貨幣上,後續逆回購、MLF、存款等政策利率或繼續調整。資金層面看,近期活躍資金與外資持續回補。受前期行情影響,去年底至今年2月以融資交易爲代表的A股活躍資金明顯淨流出,目前已經在逐漸回補中,滾動60天視角下,當前融資淨買入速度逐漸回升。外資迴流也在持續,02/06以來外資累計淨流入達400億元,滾動60天視角下,當前北上資金淨流入速度已經自低位回到了18年以來的均值水平。本輪反彈行情的時空可以借鑑歷史底部第一波反彈及春季躁動行情:回顧過去四次大盤築底的第一波反彈行情,行情往往持續3個月左右、指數漲幅25%-30%左右;從季節性規律看,當前是數據空窗、政策頻發的春季躁動期,歷史上A股春季行情持續時長平均超2個月,期間上證綜指及滬深300的漲幅平均超20%。但我們認爲,對照歷史本輪行情上漲速率明顯較快,市場也積累了一定的獲利盤壓力,接下來也應注意,短期市場上漲節奏或有放緩,甚至不排除階段性休整的可能。

短期行業或輪漲,中期重點關注白馬。歷史上市場低點的第一波反彈期間市場往往呈現各行業輪漲特徵,我們認爲本輪反彈行情或也類似,短期內行業有望迎來輪漲。中期來看需要關注白馬股,當前白馬板塊跌幅已顯着,估值處在歷史低位,24年政策或進一步加碼,宏微觀基本面有望改善,白馬股有望佔優。短期經濟復甦需鞏固,海外降息再延後,市場風偏待修復,白馬穩定或更穩健。中期白馬成長仍是主線,重視受益於兩會政策催化的硬科技製造及醫藥,硬科技製造重點關注電子、數字基建和數據要素、AI應用,醫藥重點關注24年業績有望佔優的創新藥/血製品/高值耗材。此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我們認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長期來看將有助於推動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近期管理層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出多項部署,未來產業併購正在成爲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主流和監管重點支持方向,後續或可逐步關注上市公司治理改善帶來的投資機會。

本文轉載自“股市荀策”微信公衆號,分析師:吳信坤、楊錦;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