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吳娟娟

日前,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東亞聯豐)行政總裁(CEO)李子恩在接受中國基金報獨家專訪時表示,短期來看,香港的資產管理機構可抓住美國利率下行背景下,投資者從定存類產品轉向其它投資品帶來的機遇。李子恩職業生涯的很長一段時間專注於爲全球機構投資者及養老金提供諮詢服務。她表示,養老投資需要跨越世代,這要求決策者擁有長遠的眼光,摒棄地緣政治等短期因素的干擾。

資料顯示,東亞聯豐是以中國香港爲基地的全球性資產管理機構,由中國香港的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及德國的德聯豐投資在2007年合資成立。其中,東亞銀行服務香港超過100年。截至目前,東亞聯豐在中國內地擁有證券私募管理人東亞聯豐深圳。

2023年9月12日,李子恩被任命爲東亞聯豐行政總裁。她在金融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在加入東亞聯豐之前,她曾任職於全球知名投資及養老諮詢機構美世和韋萊韜悅。她的職業生涯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爲全球機構投資者及養老金提供諮詢及投資實踐建議,她也是香港退休計劃協會的副主席。

中國基金報:2024年美聯儲降息關乎全球市場走勢,這會對香港市場產生什麼影響?

李子恩:美國利率下行,香港市場承受的壓力降低。2023年,美元資產利率高企,部分定存產品能提供超過5%的收益。因此,投資者對資產管理產品的需求被抑制。尤其是風險偏好低的機構投資者,過去一年,他們傾向於將相當一部分資產的放在定存類產品。

隨着美國利率下行,投資者開始考慮定存之外的選項。這個過程並非線性演進。近期,隨着通脹出現新的不確定性,利率走勢亦面臨新的不確定性。不過,自2024年初開始,陸續有客戶詢問2024年可以投些什麼。我們的投資團隊強調投資者需領先於市場行動,不要等到利率已經下降了再行動。

就香港市場而言,利率只是一個影響因素,其它的因素還包括地緣政治、香港和內地經濟情況等。目前,我們對香港市場持審慎的看法。

中國基金報:目前是否已經觀察到資金從定存流向其它領域?

李子恩:目前,資金流動還不是那麼明顯。投資者可能要等到定存到期之後纔會行動。不過,他們在考慮這個問題。資金從定存出來會流向哪裏?我們的投研團隊對2024年股票市場持樂觀看法。不過,考慮到今年全球數個國家會舉行大選,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或上升,部分投資者可能傾向於投向債券。投向固定收益,鎖定收益,可能會是利率下行後部分機構的選擇。儘管,大型機構投資者投資決策流程較長,但是,我們預計2024年一季度機構投資者陸續行動。

中國基金報:怎麼看待最近幾年香港市場的資金流向?

李子恩:任何市場都有高低起伏,即便是市場處於低谷時,投資者依然可以挖掘出具有吸引力的機會。如果市場一直被看好,那麼相關資產的價格反映市場預期,價格就會高企。相應地,投資者就等不到具有吸引力的價位入手。所以,好的投資機會往往是在風險發生的時候出現。估值是投資的重要考量因素。基於市場的估值水平,我們發現部分歐洲的投資者注意到香港和中國內地市場的機會了。

中國基金報:養老金等長期限的投資機構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李子恩:養老金投資是跨世代的,制定養老投資規則的人應該有跨世代的眼光。地緣政治等短期因素,不應該影響養老金的投資決策。當然這是理想情況。具體到每個國家,每個養老金投資管理機構會有自己的決策機制。但決策者須認識到養老金的決策一旦做出了,其效果要跨越很多年才能逆轉。因此,決策者應該審慎。

養老金的投資框架、策略要匹配養老金的長期規劃。就養老事業而言,目前全球面臨“人均壽命”延長帶來的“養老”問題。試想一下:若一個人60歲退休,退休之後,他(她)還有幾十年的時間。一個人要如何投資規劃,以保障在退休之後可以維持體面的、有尊嚴的生活?這是全社會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現在,不少社會都同時面臨人均壽命延長趨勢和“少子化”問題。這意味着,供款的人減少,支出的負擔越來越重,養老問題日益突出。養老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關乎投資,還關乎健康、醫療保障系統等。我們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來支持老齡化的社會。這類問題可能很難擠上報紙的頭條,但是,它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中國基金報:怎麼看待“跨境理財通”2.0帶來的機會?

李子恩:東亞聯豐的股東之一東亞銀行在國內擁有最多的分支機構的外資銀行之一。東亞銀行在前海的大樓剛剛揭幕。因爲疫情疊加其它因素,理財通1.0在運營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實際操作情況,客戶開戶和機構銷售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看到理財通2.0致力於爲客戶和機構參與提供更多便利,預期理財通2.0會更受客戶的青睞。對於客戶來說,海外配置需求是存在的。對於機構來說,致力於爲中國居民提供跨境配置選項的機構會積極推進理財通2.0。

中國基金報:你職業生涯有很長時間聚焦養老投資。養老金投資管理和設計涉及哪些關鍵點?

李子恩:首先,養老金的投資管理和設計要綜合考量。因爲養老金投資管理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投資管理模式。供款人每月繳費,投資期限跨世代。對於長期限的投資來說,我們不能基於一年的表現來斷定投資的成功或失敗。養老金的投資管理需要匹配一個長期的戰略配置方案。

其次,不少養老金在設計上都帶有本土偏好。這有其合理性。因爲當養老金的投資表現與本地物價掛鉤,它才能幫助供款人抵禦通脹,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第三,要充分分散風險。因爲,我們很難事先預判哪個市場會跑贏。對於養老金投資機構來說,資產配置的能力非常重要。近年來,在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專注於全球宏觀和戰略資產配置的基金經理似乎有減少之嫌,而專注於選股的基金經理人數增多。亞洲市場尤其如此,資產配置的專業人才相對較少。但對於養老金來說,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非常重要。

第四,養老金在產品發展方面,真正做到去對沖“長壽風險”。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前些年推出了香港年金,以對沖長壽風險。但這類產品的銷售仍有提升空間。規劃退休的人需要思考,什麼產品能真正幫助自己管理“長壽風險”。

中國基金報:目前部分投資者開始佈局目標日期產品。怎麼去評估資產管理機構管理這部分產品的能力?

李子恩:首先,投資任何產品前投資者都需要對管理人和相關產品有充分的理解。管理人方面,需要了解機構的基本情況、包括產品供給、投研團隊等。具體到產品,還需要了解組合的持倉情況。一般來說,目標日期產品擁有較爲明確的投資目標。隨着時間推移,投資者需要觀察產品的實際投資情況是否符合它事先在投資材料中聲明的目標,也即是否言行一致。如果產品的投資與產品的目標出現偏離,投資者需要考慮是否需要繼續投資於這隻產品。    

其次, 成功的目標日期產品需要基於機構強大的資產配置能力。如何衡量機構的資產配置能力?機構各類資產的投研配置等可作爲參考依據之一。基本原則是,機構需要有多個資產類別的投資和研究能力,並對資產配置有自己的研究和見地。

中國基金報:晨星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美國主動基金規模超過被動基金。主動管理機構是否應該感到擔心?

李子恩:首先,指數的編制規則與日俱進。被動產品蘊含的“主動考量”越來越多。

其次,被動產品崛起的背後是在美國等成熟市場,基金經理越來越難跑贏基準。被動產品還有費率優勢,因此被動產品越來越受投資人歡迎。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因爲基金經理越來越難跑贏基準,那麼,機構投資者越來越難找到跑贏基準的基金經理。對於投資委員會來說,使用被動工具在很多時候更容易“免責”。

第三,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將組合全部交給被動工具。那麼投資者需要自行做好戰略配置,要做好自己的組合經理。

最根本的原則是,投資者需要明確自己買的是什麼,對持倉有充分的研究、瞭解。

從長期來看,我完全不擔心主動管理的資產管理機構無用武之地。

中國基金報:怎麼看待這幾年香港基金數字化營銷趨勢?

李子恩:內地的數字化營銷令人印象深刻。香港仍在數字化的路上。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用數字化的方式來分銷。例如,數字化平臺買賣交易越來越靈活。銀行也在快速跟進,提升數字化服務體驗。未來,智能投資顧問等智能服務、工具將在金融機構中扮演重要作用。這些工具給了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但是,當選項增加多了之後,投資者要審慎決策。簡單的原則是,看不懂的就不要碰。

中國基金報:數字化對香港銀行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李子恩:我們認爲香港的頭部銀行將受到一定的衝擊。但是,他們在擁抱變化方面也是領先的。

舉例來說,如果比較香港和新加坡的智能平臺發展,我們會發現新加坡智能平臺近年來快速發展。這一方面與當地的零售客戶的習慣相關。另一方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聚集了全球的投資機構,但是本地人口有限。這樣一來,香港的金融機構來說,要做到前幾名纔有規模效應。只有有了規模效應,它纔有可能去創新。 所以,排名靠前的金融機構在數字化方面也會走得更爲靠前。

中國基金報:數字化趨勢下,香港會出現“餘額寶”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嗎?

李子恩:香港的第三方平臺發展迅速。例如,電子支付越來越流行。數字錢包可以與不同的銀行合作。這個趨勢可能與內地相同。

至於,香港會否出現餘額寶這樣的現金管理工具?我們認爲現金管理工具在香港擁有廣闊的空間。不過,眼下大家認爲利率已經見頂。日後,資金是流向現金管理工具還是流向其它投資產品?這個問題還有不確定性。我們認爲可能投資產品也會吸收一部分資金。

相對確定的一點是,數字化正在發生,香港年輕一代,已經很少去銀行。他們習慣於在手機上辦理相關業務。未來10年,香港的金融市場會與現在大不相同。

中國基金報:香港是競爭激烈的全球金融中心,如何看待東亞聯豐未來的前景?

李子恩:作爲一個總部位於香港的全球性資產管理機構,坦白說,無論是市場還是商業發展方面,我們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於投資管理來說,危與機是共存的。對於東亞聯豐來說,我們總部在香港,但是我們也有全球投資的能力。我們有東亞銀行提供的營銷網絡,也有Union Investment提供的全球配置能力。

基於此,我們希望可以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爲投資者提供具增值能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無論是對個人投資還是對養老金管理來說,資產配置和管理不同資產的能力都至關重要。市場總是週期運轉的,沒有一個市場是永遠好的。

就個人來說,我很樂於看到香港產生標誌性的本地資產管理公司。作爲總部在香港的資產管理機構,我們基於本地和全球投資能力爲投資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全球的資產管理機構同臺競技。我們希望可以帶領香港資產管理業持續蓬勃地發展,帶給大家信心。這也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能力建設的應有之義。

編輯:小茉

審覈:木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