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消息,當地時間3月12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等五大工會組織提出請願,正式要求拜登政府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不合理和歧視性”做法展開貿易調查。美貿易代表辦公室須在45天內決定是否啓動調查。

這份126頁的請願書聲稱,在過去20年間,中國政府採用了一系列“非市場政策”主導了全球運輸和物流網絡,並正利用商業造船業主導全球貿易的方方面面,“扼殺”所有競爭對手,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

請願書羅列了所謂中國政府“不公平”支持其造船業的證據,包括提供國有銀行貸款、稅收優惠等,並對整合供應鏈物流數據的中國“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LOGINK)提出所謂“國安擔憂”。

USW主席戴維·麥考爾還復讀了美媒過去一段時間熱炒的“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海軍”這一新版“中國威脅論”論調,渲染稱重建美國造船業不僅對提高海運能力至關重要,也有助於鞏固軍事和商業造船業所共享的關鍵供應鏈,讓美國“更安全、更有韌性”。

工會據此敦促拜登政府對在美國港口停靠的中國船隻徵收“港口費”,並設立美國造船業振興基金。請願書稱,“港口費”應用於解決調查過程中發現的“數千億美元的不公平政府支持”,以及請願書中記錄的“其他不合理、歧視性和不公平的行爲、做法和政策”。

3月1日,蘇州,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多艘船舶開工建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份請願書是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提出的,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2018年,特朗普政府也曾依據這一法規發起“301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高額關稅。

牽頭該請願書的USW代表着100多萬北美鋼鐵行業工人,其中大部分在美國。其他簽署請願書的工會組織包括美國國際機械師及航空航天工人協會(IAM)、國際鍋爐製造、鐵船製造、鐵匠、鍛造與助手兄弟會(IBB)、國際電氣工人兄弟會(IBEW)和勞聯-產聯海事貿易部(MTD)。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12日發表聲明呼應工會主張,稱“期待着詳細審查這份請願書”。她聲稱,中國在鋼鐵、鋁、太陽能、電池和關鍵礦物等產業“製造了依賴性和脆弱性,損害了美國工人和企業的利益,給我們的供應鏈帶來了真正的風險”。聲明說,貿易代表辦公室將依法審查,在45天內決定是否啓動調查。

最早報道此事的英國《金融時報》分析,隨着早些時候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一案引起爭議,鋼鐵產業成爲2024年大選中的熱門議題,作爲一向支持勞方的民主黨總統,拜登應該會支持啓動這一調查,否則必然遭到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攻擊。

《金融時報》12日指出,在過去幾十年裏,美國造船業陷入衰落。1975年,美國造船業的產能在全球排名第一;近50年後的今天,美國的商用船舶產量已不足世界總量的1%,全球排名跌至第19位。與此同時,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遠洋船產量是美國的三倍。去年,中國生產了1000多艘遠洋船,而美國僅生產了10艘。

1951年至2015年,美國商業和海軍船舶建造數量變化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0.2%、66.6%和55%,三大指標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造船產品逐步覆蓋市場上全部船型,產量佔國際市場份額超過40%,行業全年收入超過5000億元。

根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2022年的一項研究,中國企業在96個境外港口擁有或運營一個或多個碼頭,其中36個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一百位。在這前一百位的港口中,又有25個位於中國大陸,這使得中國與全球61%的主要集裝箱港口建立了聯繫。此外,航運業的大量設備業來自中國,國有企業振華重工(ZPMC)提供了全球70%的船岸貨運起重機。

美國造船專家表示,美國造船業的萎縮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首先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取消了對造船業的大部分補貼,因爲這一做法與當時里根政府所奉行的自由市場經濟背道而馳。

國防官員和工會稱,由於美國製造基地的萎縮和外包,生產新船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在美國已無法獲得,這也是其他製造部門在美國面臨的問題。同時,由於生產方式的改變,美國承包商不願意擴大生產,據麥考爾說,美國各地鋼廠目前只動用了約70%的產能。

另外的重要因素便是行業內的整合,以及日本、韓國和最近中國生產的廉價船舶的崛起。《金融時報》稱,這導致美國對技術、工廠設備和工人培訓等方面的投資減少。根據海軍和工會以及一些勞工經濟學家的說法,其結果是美國造船廠的競爭力和產能全面下降。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2022年至2032年,美國海洋工程師和建築師的數量將“幾乎沒有變化”,而在韓國、中國等國家,此類職業的就業市場卻正蓬勃發展。

對於美國而言,從零開始重建勞動力和工廠需要時間,實現對成本效益和生產率至關重要的規模化和高速迭代更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投資。爲了填補這一缺口,美國一直在向盟友尋求幫助。

2月底,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託羅接連造訪韓國和日本的幾家知名大型造船廠,鼓勵他們考慮在美國爲美國市場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彌補其全球市場份額被中國奪走的損失。《金融時報》指出,這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但美國熟練工人和產能的短缺顯然是盟友所擔心的問題。

“看似只針對一個行業的案例,實際上卻具有巨大的全球影響。”《金融時報》分析,這樁潛在的調查不僅有可能重新點燃中美貿易衝突,還將使人們更加關注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和龐大商業航運業,並引發對美國在戰略領域進行再工業化的能力甚至意願的質疑,從而影響到2024年美國大選。

“對於一位在大選年支持勞工的民主黨總統來說,(是否支持工會請求)是個不費腦筋的事。”美國喬治城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奧巴馬政府時期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更廣泛的挑戰在於,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美中關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兩國國內政治對兩國關係的影響與地緣政治一樣大,甚至更大。”

《金融時報》認爲,拜登政府在這一問題上的取捨以及中方的回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世界的經濟和政治格局。報道援引託羅去年9月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一次演講寫道:“歷史證明,從長遠來看,從來沒有一個海軍大國不是一個海洋大國、一個商業造船和全球航運大國。”

原標題:又生事?自己衰落幾十年後,美工會要求對中國造船業發起“301調查”

編輯:李坐廷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