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資金追捧的ETF,正在成爲公募基金產品的吸金大戶。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短短兩個來月的時間,全市場股票型ETF產品資金淨流入已達3525.6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淨流入額的近8成。

資金大舉加倉,也讓ETF產品的規模扶搖直上。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總規模已經超過2000億元,成爲國內第一隻規模超過2000億大關的股票型ETF產品。此時,距離其突破千億級規模僅7個月時間。

隨着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等產品相繼站穩“千億行列”,規模超過千億級的同類產品數量增至5只,規模總計達6579.03億元,相當於尾部706只ETF產品的合計規模(6513.49億元)。

多隻ETF規模晉升千億

今年以來,資金借道ETF入市的熱情依然積極,多隻產品規模屢破新高。截至3月12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總規模達2002.76億元,接近609只同類尾部產品的總規模(2009.79億元)。

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立於2012年5月4日,首募規模爲329.69億元。截至2022年底,其規模爲775.03億元。在2023年的ETF市場“大年”,包括該基金在內的多隻ETF,管理規模開始突飛猛進。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ETF市場資金淨流入達到5009.36億元,較2022年增長71.11%。其中,寬基ETF成爲資金配資的重要方向,滬深300、上證50、科創50等ETF規模大幅增長。其中,蹤滬深300指數的ETF最受青睞,全年資金流入達到1476.72億元。

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在2023年1月突破800億元,到當年12月底,該基金規模已至1310.87億元。今年1月、2月,該基金規模繼續上漲,短則1日、長則10個交易日,便可實現百億元的規模增長。

此外,還有多隻ETF產品規模屢破新高,相繼邁入千億俱樂部。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易方達滬深300ETF規模增至1324.6億元,華夏上證50ETF爲1153.47億元,嘉實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的基金規模則在1000億元至1100億元之間。

至此,股票型ETF市場已出現5只千億級“巨無霸”產品。據第一財經計算,截至3月12日,全市場有數據的729只股票型ETF產品,合計規模達1.86萬億元,而上述5只ETF產品的基金規模合計達6579.03億元,佔比35.47%。

這些寬基ETF深獲機構投資者歡迎,機構持有人佔比在65%至94%之間。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爲例,2023年中報數據顯示,該基金機構持有人佔比爲65.36%,除了中央匯金爲第一大持有人,國泰君安、平安人壽、友邦人壽等多家機構也出現在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

超3500億元資金進場

“巨無霸”產品的不斷湧現,與“抄底”資金快速進場有關。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全市場股票型ETF產品年初以來合計淨流入3525.6億元。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資金流入已達去年全年(4485.4億元)的78.6%。

資金重點“掃貨”對象,是滬深300ETF爲代表的寬基ETF產品。如易方達滬深300ETF發起式產品,開年以來資金淨流入764.44億元;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均獲得超過560億元資金淨流入。

持續大額淨流入的寬基指數,還有中證500和上證50指數,如南方中證500ETF、華夏上證50ETF同期的資金流入額分別爲320.03億元、286.48億元。截至3月12日,資金淨流入達到10億元的股票型ETF產品共有22只,百億元的產品數量則有25只。

爲何寬基ETF產品如此受歡迎?滬上一位指數基金經理對記者分析,一方面,寬基ETF一直具有風格清晰、持倉透明、適合作爲投資組合構成“模塊”的優勢,只是過去市場對此認識並不充分,寬基ETF長期處於“酒香巷子深”的狀態,但近年來隨着市場熱度增加,投資者對其瞭解程度也在增加。

另一方面,部分主流寬基ETF已經構建了包括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和ETF期權的衍生品生態,寬基ETF現貨的規模增長提高了衍生品持倉量的空間上限,衍生品的發展又反過來擴大寬基ETF投資需求,增強寬基ETF資金端的穩定性,形成了相互促進的正向循環。

此外,“國家隊”的入場也被認爲是原因之一。例如去年10月和今年2月,中央匯金數次增持ETF產品,爲市場注入了流動性。此外,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寬基指數基金獲得大量機構資金佈局。

“寬基ETF通常具備較高的容量,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覆蓋更多股票,能夠承載大體量資金的長期佈局需求。”一位來自頭部公募投研人士說,股票ETF仍處於發展機遇期,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該投研人士認爲,一方面,境內指數體系會迎來進一步完善,總體指數供給增加,ETF產品研發創新力度將增強,場內中低波動型產品、主動管理ETF等產品類型或有望面世;另一方面,監管層也在完善ETF市場機制,持續優化ETF投資生態環境,爲指數化投資營造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

前述基金經理則稱,溝內ETF市場雖然看起來已經飽和,但部分優質賽道對應的ETF產品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弱,如何實現這類產品從“有”到“優”的轉變,增強承接投資需求的能力,也是基金管理人可以發力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