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虛擬貨幣上演“驚險一幕”。

北京時間3月17日,虛擬貨幣市場突然閃崩,比特幣價格一度跌破65000美元/枚,日內最大跌幅超6%;以太坊價格日本一度暴跌9.77%。據CoinGlass數據顯示,最近24個小時內,虛擬貨幣市場共有161,273人被爆倉,爆倉總金額達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44億元)。

這一輪暴跌前夕,以比特幣爲首的虛擬貨幣市場上演了一輪瘋狂大牛市,大量投資者湧入虛擬貨幣市場,比特幣價格不斷刷新歷史最高紀錄。3月14日,比特幣盤中創出歷史新高,逼近74000美元/枚,相比今年年初累計漲幅超70%。前100種代幣(包括Ether、BNB和Solana等)的指標也都上漲了約60%。

據證券時報17日報道,支撐比特幣這一輪上漲行情的主要邏輯有以下三點:

一是比特幣現貨ETF發行爲市場帶來更多增量資金。數據顯示,2024年初至今,比特幣基金流入資金高達1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3億元),推動現貨比特幣價格一路走高;

二是“減半”等利好發酵。據瞭解,比特幣“減半”是挖礦獎勵減半,大約每4年發生一次,具體時間取決於比特幣網絡的區塊生成速度,這將減少比特幣的供應量,預計在2024年4月23日,屆時區塊獎勵將從6.25枚(BTC)降至3.125枚(BTC),在供給減少的預期下,在4月份的“減半”事件之前,交易者紛紛湧入比特幣市場;

三是,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也爲比特幣價格瘋漲提供了動力。

資金瘋狂最捧比特幣的背景下,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黃金ETF出現資金流出的同時,比特幣ETF則迎來了資金流入。數據顯示,2024年初至今,比特幣基金流入資金高達106億美元,與此同時,實物黃金ETF卻流出了76億美元。

另據北京商報報道,多重信號之下,比特幣是否還有進一步上行空間?未來如何走?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香港區塊鏈協會榮譽主席於佳寧指出,以比特幣爲首的數字資產可以被認爲是一種“未來資產”,其價值能夠有效穿越經濟週期。而數字資產可以理解爲數字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就如同股市反映實體產業的關係一樣,數字資產價值重估反映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但作爲一種高波動性的資產,比特幣的價格短期內可能會經歷劇烈波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環境、監管政策等因素。

於佳寧同時提醒,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是其本質屬性的一部分,任何投資決策都應基於充分的市場研究和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解比特幣在數字資產中的地位,以及數字資產與數字經濟關係的深層次邏輯,對於投資決策和市場分析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參考消息援引英國《新科學家》週刊網站3月12日報道,美國政府已經提議對加密貨幣挖礦者徵稅,以減少該行業對環境的巨大影響。但專家警告稱,此舉可能只會將問題轉移至其他地方。

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通過被稱爲“挖礦”的過程來保證安全性。該過程涉及密集計算和大量電力消耗。英國劍橋大學的最新數據顯示,比特幣挖礦活動的耗電量佔全球用電總量的0.69%。

在美國,政府方面估計,2023年全國高達2.3%的電力是137家加密貨幣礦場消耗的。與此同時,得克薩斯州居民的電費增加5%,這被認爲與加密貨幣挖礦者導致電力需求增長直接相關。

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2025財年預算案指出,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會影響環境正義,還會抬高與數字資產挖礦者共享電網的人支付的能源價格”。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商報、參考消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