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不易。

近日,浙商證券表示,此前的80億元再融資方案已過期自動失效。這表明,又一家券商的再融資被擱淺了。

一段時間以來,券商再融資波折不斷,有的券商再融資方案終止了,有的修改方案壓縮融資規模等等。今年,還將有幾家券商的再融資方案將到期,能否順利實施也充滿不確定性。

“監管一直鼓勵券商走資本節約型道路,上市券商更應該作出表率”,一中型券商分析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3月15日,證監會在推進一流投資銀行與投資機構意見中稱:“審慎開展高資本消耗型業務,合理確定融資規模和時機”。

80億元定增失效

3月18日,浙商證券公告稱,公司於2023年3月17日召開了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修訂稿)的議案》等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相關議案,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決議自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決議有效期屆滿自動失效,該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造成重大影響。

據悉,2023年1月18日,浙商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新一輪定增融資預案。浙商證券計劃面向不超過35名(含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11.63億股(含本數),擬募資不超過80億元。2023年3月17日,浙商證券召開了2023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該議案。

根據公告,浙商證券計劃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募得資金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具體包括不超過40億元用於投資與交易,佔比達50%;不超過25億元用於資本中介業務;以及不超過15億元用於償還債務。

針對此次募資的具體用途,浙商證券表示,在我國資本市場陸續出臺一系列新政並提倡行業創新的背景下,證券公司投資與交易、資本中介等業務已經成爲新的利潤增長點。證券公司的業務模式從過去的單純以通道佣金業務爲主,過渡到投資與交易、資本中介等業務並重的綜合業務模式。

“投資與交易、資本中介等業務規模的成長需要匹配相應規模的資金支持。”浙商證券稱,爲積極把握資本市場發展機遇,實現公司戰略目標,擬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補充資本金,相應加大對各項業務的投入,從而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優化公司收入結構,促進公司盈利模式轉型升級。

多家再融資未成功

在證券行業,浙商證券80億元再融資未成功並非首例,此前也有多家券商出現過類似情況,未來也不排除還會有類似情況發生。

中金公司於2022年9月公佈配股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70億元。2023年10月23日,中金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配股方案到期失效。

華泰證券於2022年12月30日發起配股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80億元。2023年10月30日,華泰證券發佈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審議,公司決定終止配股。

2023年7月22日,中原證券公告撤回不超過70億元的定增方案,公司稱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並統籌考慮公司實際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後,公司決定終止該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

2023年8月7日,華鑫證券母公司華鑫股份公告稱,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後,公司決定撤回此前40億元的定增申請。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目前還有多家券商的再融資方案即將到期,是否能成功實施備受關注。

多家調整再融資方案

除了再融資未成功的情況,目前也還有券商對再融資金額以及募投用途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2023年6月,國聯證券調整再融資方案,把募資額從70億減少至50億元,其中對自營業務的投入規模從40億元削減至35億元,把對兩融等信用業務的募投規模從20億元減至5億元。

財達證券在2022年底公佈了50億元的定增方案,其中35億元投向兩融、自營業務。2023年公司修改了定增方案,取消了對兩融業務的募投,轉而投向財富管理、投行、信息技術,對證券投資業務的募投規模也減爲5億元。

2023年6月20日晚,南京證券發佈公告,將原定50億元募資額的募投方向從五個方向拆至七個方向,原有的募集50億的方案保持不變,但是在募集方向上作出了明顯的調整。

審慎開展高資本消耗型業務

券商再融資紛紛出現波折的原因之一,或與監管的政策變化有關。

剛過去的3月15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其中提到“督促行業機構合規穩健經營,審慎開展高資本消耗型業務,合理確定融資規模和時機,嚴格規範資金用途,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在發佈的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中提到,“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2023年初,對於個別上市券商的大額再融資,證監會表態倡導券商“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