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以來,從董監高、研究所所長到資管公司“一二把手”,不少券商對人事進行了調整。這一輪人員變更的特點是什麼?背後有何成因?又體現了哪些行業趨勢?

研究所

人員快速流動

投研生態“劇變”

◎記者 孫越 徐蔚

一段時間以來,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德邦證券、華福證券等券商研究所所長紛紛發生變動。隨之而來的,是團隊成員集體流動、“組團”跳槽。

人才流動的背後是行業“陣痛”,券商研究所不斷調整戰略及人才架構,以應對行業發展的新態勢。尤其是分倉佣金“蛋糕”縮小帶來的轉型升級壓力之下,研究所商業模式勢必要更加多元化,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

風起:研究所管理層持續震盪

2023年末以來,海通證券、西部證券、首創證券、華福證券、德邦證券、財通證券、國泰君安、國金證券、國海證券等券商傳出有研究所所長或副所長變動的消息。

有新銳研究所管理層“大換血”。例如,周勵謙不再擔任華福證券研究所所長等一系列職務,原德邦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任志強接棒,成爲華福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而在任志強“出走”後,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由今年初加盟德邦證券的原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擔任。

也有賣方行業的標杆性人物離開長期堅守的研究所所長崗位。例如,深耕證券研究領域28年的黃燕銘不再擔任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改任國泰君安金融學院院長、財富委委員、首席策略官。又如,在海通證券研究所擔任所長10年後,路穎出任海通資管“一把手”。

“工作羣的每個人都是所長拉進來的,人員來來去去,所長一直在那裏。現在連所長都退羣了。”一位經歷了研究所核心管理層變動的分析師深刻感受到,券商研究所正經歷巨大的行業變革。

歲末年初一直是賣方研究人員的高頻流動期。而近期業內一些所長的變動,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行業及監管形勢變化帶來的研究所“自我變革”。

某大型券商資深分析師表示,目前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行至“第二階段”,調降公募基金證券交易佣金費率、佣金分配比例上限是改革重點,券商研究所面臨分倉佣金費率下滑的短期衝擊。收入下滑讓各家券商研究所重新考慮盈利模式,成本支出也更加謹慎。此外,一些券商研究所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爲公司輿情管理、合規風控等帶來一定壓力,這或許會使公司管理層出手整頓。

變局:降本增效下人員加速流動

研究所人員流動現象是研究人才爭奪激烈的表現,也是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

2023年末以來,受公募基金降傭降費等因素影響,券商研究所採取各種措施控制成本,包括降薪、大規模優化團隊。據悉,有券商研究所強化內部考覈,對研究團隊實行末位淘汰制,派點低且內部排名較低的團隊會被降薪甚至裁員。

賣方一大新變化,還體現在券商春季策略會規模縮減上。與往年不同,今年不少券商選擇簡化策略會流程,如興業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華創證券、光大證券等取消了首日的主論壇環節,只保留上市公司交流會環節。春季策略會“風光不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賣方行業整體縮減開支、降低成本的思路。

此外,近期相關券商研究所的人事變動或與對應公司本身的戰略定位變化有關。“我們研究所業務做了一年多了,一直沒有產生效益,公司管理層不太滿意。”一家中小型券商研究所人士坦言,研究業務需要的資金投入很大,大券商還能選擇降薪,小券商研究所要討論的是有沒有留存的必要了。

困局:“蛋糕”縮小的同時人數創新高

降傭與降費是行業變動的導火索。儘管業內預期賣方研究面臨“裁員降薪”,但分析師規模卻創下新高。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證券行業分析師人數分別爲3551人、4068人和4781人。目前,證券行業分析師人數超過4800人,增長勢頭仍未停滯。

從增長情況來看,2023年有12家券商分析師人數淨增長超過20人,其中中金公司、浙商證券、華泰證券和國聯證券增長人數居前,分別增長76人、39人、31人和30人。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末分析師人數超過50人的券商中,有5家券商分析師人數淨增長率超過50%,分別是國聯證券、華福證券、德邦證券、浙商證券和財通證券。

數據顯示,共有14家券商分析師人數超過100人。中金公司分析師最多,爲320人,人數比第二名高出75.8%;緊跟其後的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興業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國金證券、浙商證券。

此外,有19家券商分析師人數在50至100人,包括一些近幾年發力打造賣方研究團隊的“新勢力”,如國海證券、國聯證券、德邦證券、華福證券。這些券商的分析師數量在最近兩年都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持續擴容的同時,“蛋糕”卻不斷縮小。據中信證券研報測算,在僅考慮佣金費率調整的情況下,預計2023年A股市場席位租賃佣金規模從2022年的188.7億元下降至126.4億元,降幅爲33%。

拉長時間看,多年來公募基金快速發展,其管理的資產規模從2012年的2.8萬億元增至2022年的25.75萬億元,增長超過8倍,而同期證券研究行業所獲得的分倉佣金僅從40.67億元增至188.74億元,增長3.6倍。分倉佣金增速落後意味着,即便未來公募基金規模持續擴張,分倉佣金也未必同步增長。

探路:加強協同拓展創收渠道

轉型已成大勢所趨,多家券商研究所都在探索多元化創收路徑,綜合各家賣方研究所的探索來看,有以下幾種:

一是把研究所的定位聚焦在產業研究。如天風證券研究所表示,以產業鏈研究方法爲核心,致力於打造國家級產業研究智庫,爲產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投資者服務。財信證券研究所所長袁闖認爲,目前與產業相關的研究需求非常大,但這一塊還沒有得到研究機構的重視,市場有待進一步開拓。

二是改變純賣方定位,強化對內服務,服務公司戰略。包括國泰君安、中信建投、銀河證券、國投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研究所早已探索轉型:從單一的研究換佣金模式轉向對內對外並重,更加重視研究業務與各個線條業務的協同。

“立足於外、服務於內是未來賣方研究發展的關鍵。”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所長武超則認爲,過去十年,研究所往往專注於立足於外,更重視市場聲譽、影響力,而接下來要好好思考如何服務於內。佣金只是一個收費模式,問題的本質仍在於研究是不是被市場需要,是不是有價值。所以,未來研究所要更聚焦底層的研究本源,新的付費模式會應運而生。

三是拓展對外服務對象和機構,包括私募基金、保險資管、海外機構等客戶羣體。某券商研究所所長表示,私募基金、養老金及境外資金是潛在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並且這些長線資金不受降傭限制,研究所可以加大私募機構的服務力度,爭取更多研究佣金,大力發掘私募在衍生品、兩融、託管等方面的非研創收潛力。

“研究業務正迎來價值擴張的時代。”有研究所負責人稱,其客戶不僅早已拓展到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私募等機構投資者,近年來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產業資本、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方面的需求,也爲證券研究帶來了廣闊的價值實現土壤與展業空間。

高管

換帥頻繁上演

新老接替提速

◎記者 李雨琪

2024年以來,天風證券、財達證券、東海證券、民生證券等4家券商更換了董事長。此外,還有超20家券商發生高級管理人員變動。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還有多位“掌門人”臨近退休年齡。

“換帥”頻繁上演

今年以來,4家券商更換了“掌門人”。

3月18日,財達證券公告稱,選舉現任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張明爲公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張明在財達證券任職近28年,歷任財達證券副總經理、董祕、總經理等職,經歷了財達證券成立、改制、上市等重要節點。

3月11日,民生證券董事長在空缺近兩年後迎來補位,新掌門顧偉來自第一大股東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2月,東海證券原董事長錢俊文因工作調整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董事會投資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新任董事長王文卓曾任常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常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等職。

而隨着“當代系”股權退出天風證券後,包括董事長餘磊在內的一衆高管於今年初悉數離場。

除公司“掌門人”外,不少券商的總經理、副總裁等職務也發生變動。如申萬宏源董事會審議同意張劍爲公司總經理,浙商證券聘任樓小平爲公司副總裁,國元證券聘任梁化彬爲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

其他高管人員聘任方面,招商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聘任張興擔任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銀河證券同意公司業務總監、執行委員會委員劉冰兼任董事會祕書。

此外,不少券商還密集發佈關於高級管理人員辭職的公告,包括副總經理、業務總監、首席信息官等崗位。

業內人士表示,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監管趨嚴態勢,對券商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開展相關業務需要更加高素質的管理人才,這也推動了券商高管職位的密集變動與調整。

“一把手”新老交替提速

到齡退休是券商高管離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券商的掌門人或高管是第一代證券從業者,他們是20世紀90年代入行的,現在已接近退休年齡。

就年齡線而言,2024年將有不少券商出現“掌門人”到退休年齡的情況。華泰證券董事長張偉、東方證券董事長金文忠、廣發證券董事長林傳輝、東北證券董事長李福春、國金證券董事長冉雲、西南證券董事長吳堅、財通證券總經理黃偉建、方正證券總裁何亞剛等均生於1964年;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生於1963年,屬於“超期服役”。

隨着高管密集更替,多家券商在前任高管離職後迎來了較爲年輕的董監高。例如,國泰君安聘任李俊傑爲公司總裁,原總裁王松到齡退休。資料顯示,李俊傑出生於1975年8月,2021年6月起擔任國泰君安副總裁。

又如,國元證券聘任梁化彬爲該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副總裁,聘任李洲峯爲執行委員會委員。梁化彬和李洲峯均爲“80後”,且兩人曾長期在投行條線任職,後來分別轉戰客戶資管部和戰略客戶部。目前,國元證券高管隊伍中的“80後”已增至四位。

聘用年輕高管也是中小券商應對行業激烈競爭的選擇。粵開證券原總裁王保石“因年齡原因”辭去總裁職務後,公司啓動總裁全球招聘,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年輕化的用人導向,尊重企業家精神,以清晰堅定的戰略目標,搭建職業經理人幹事創業的舞臺,招攬具有豐富的機構業務或投行等從業經驗,以及優秀團隊管理能力的行業領軍人才。

資管公司

高管密集更迭

推進公募化轉型

◎記者 李雨琪

在公募化改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券商資管業務格局正在重塑。2024年以來,券商資管人事變動步伐加快,已有7家券商資管的“一二把手”出現變動。此外,設立、增資資管子公司動作頻頻,公募業務牌照申請熱情高漲。

有券商人士分析稱:“券商資管高管變動頻繁與戰略轉型密切相關。在券商私募資管規模持續壓降的背景下,券商須尋找新的增長點,發力公募賽道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券商資管核心高管密集更迭

2024年以來,華泰資管、長江資管、萬聯資管、銀河金匯、申萬宏源資管、華泰資管和海通資管等7家券商資管核心管理人員發生變動,涉及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資管現任董事長路穎,在調任海通資管之前,深耕賣方研究23年,曾任海通證券研究所所長長達10年。據悉,海通資管以公募、私募雙輪產品戰略驅動,致力於打造全能資產管理機構:一方面,積極謀劃資管業務轉型並佈局公募市場,初步形成了產品風險等級由低到高、持有期限差異化的公募產品矩陣線;另一方面,持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打造私募資管產品體系。

除公司“一二把手”變化外,券商資管高管人員也密集變動。廣發資管公告稱,王華新任公司副總經理。據悉,王華曾在浙商基金、博時基金、泰達宏利基金、中航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任職。

此外,中信資管、光證資管、德邦資管、國君資管、天風資管也變更了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首席風險官、首席信息官等高管人選。

業內人士認爲,券商資管子公司不斷選拔出新的優秀人才來擔任高管,反映了券商對資管業務的重視程度。同時,在行業整體加快轉型的大背景下,優質的資產管理能力成爲券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持續選拔、聘任從業經驗豐富的人才,有助於提高公司資管業務服務能力,進一步開拓市場空間。

公募化改革加速重塑行業格局

券商資管人員變動,核心還是爲了提升公司業績。目前,券商資管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券商私募資管總規模爲5.25萬億元(包含資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環比微降1.12%,同比下降13.67%。其中,券商私募資管業務平均規模爲546億元,管理規模中位數229億元。管理規模大於2000億元的券商僅6家。

國海證券表示,2023年,券商資管總體呈現“加速公募化、主動化轉型,以特色模式服務實體經濟”的特徵,業務格局經歷重塑。行業發展方面,券商資管行業“頭部化”趨勢進一步加劇,券商資管子公司審批加速,在券商資管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的趨勢下,設立資管子公司並申請公募牌照,成爲券商資管業務的重要戰略佈局。

華寶證券分析師衛以諾認爲,券商資管主要從三方面提高公募化業務滲透率:一是申請資管子公司;二是以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業務牌照;三是申請設立基金公司+變更基金公司股權。

當前,證券行業中的資管子公司數量擴容至30家。僅2023年,證監會就覈准了華福證券、國信證券、國聯證券、華安證券、長城證券等5家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此外,積極籌備申請資管子公司的券商不斷增加,還有券商母公司對資管子公司進行增資。

在衛以諾看來,券商資管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未來須從三方面佈局:第一,戰略佈局方面,“一參一控一牌”公募化發展趨勢下,打造基金投顧平臺是券商資管公募化的關鍵經營思路,充分利用券商資管公募、私募兩大業務基礎,以投顧業務爲抓手,“串聯財富+資管”實現以客戶爲中心的一站式服務;第二,客羣分佈方面,私募降費讓利投資者是大勢所趨,券商資管鬚髮力C端客戶服務,通過“業務聯動+渠道拓展+投教陪伴”,提升直面C端客戶服務質量,促進業務結構優化調整;第三,展業抓手方面,ETF業務地位不斷攀升,券商資管力爭成爲ETF一站式服務核心,佣金新規重塑基金代銷業務模式,券商資管未來在細分主題ETF等泛指數化投資方面空間廣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