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高壓態勢不減。同花順數據顯示,以處罰日期爲準,截至記者發稿時,年內已有近60家A股上市公司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同比增幅超60%,且千萬元級別的罰單頻現,違法違規成本大幅提高,嚴監嚴管信號持續釋放。

年內受行政處罰公司數量同比大增

上實發展近日披露稱,公司已收到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上實發展涉嫌違法的事實有三方面,即涉嫌未及時披露預計經營業績發生虧損、涉嫌未及時披露訂立重要合同、年度報告涉嫌存在虛假記載,其中2016年至2021年度合計虛增收入達47.22億元、虛增利潤總額6.14億元。上海證監局擬決定對上實發展及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罰款,罰款金額合計達2545萬元,同時擬決定對相關責任人曹某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不久前,匯金股份收到河北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未按規定披露重大事項等違法事實,河北證監局擬決定對匯金股份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00萬元罰款,對多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並處罰款。同日,ST實達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公司未按規定披露重要合同訂立事項、年度審計報告保留意見所涉及事項影響已消除的臨時報告存在虛假記載,ST實達及相關責任人被予以責令改正、警告等處分,並處罰款。此前2月22日,證監會更是在官網一次性披露6份行政處罰書,涉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爲,共有11人被罰,合計罰沒金額超過1.2億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高壓態勢持續,接連有上市公司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年內A股市場已有近60家上市公司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大幅超過去年同期的34家,同比增幅超60%。具體來看,財務信息造假、未履行信披義務、定期報告披露超期限、內部制度不完善、內幕交易等成爲今年上市公司受到行政處罰的主要原因。

記者注意到,與往年相比,今年千萬元乃至上億元的罰單頻現,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大幅提高。

因存在公開發行文件編造重大虛假內容、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等多項違法事實,1月8日,思創醫惠收到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思創醫惠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8570萬元罰款;對時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章笠中給予警告,並處以750萬元罰款,採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

2月上旬,ST華鐵收到廣東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經查,該公司存在開展虛假貿易虛增業績、連續四年隱瞞關聯交易、控股股東違規佔用鉅額資金等多重違法違規行爲,證監會擬決定對ST華鐵及多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並處罰款金額合計達2630萬元,並對公司實控人、時任董事長宣某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發行人“申報即擔責”,監管層對於欺詐發行等行爲更是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予以嚴厲打擊。近日,證監會對上海思爾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首發上市過程中欺詐發行違法行爲作出行政處罰,依法決定對公司及負責人處以罰款,罰款總額合計達1650萬元。該案系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發行人在提交申報材料後、未獲註冊前,證監會查辦的首例欺詐發行案件。

從嚴監管信號持續釋放

今年以來,證監會密集發聲,資本市場從嚴監管的信號持續釋放。

1月29日,證監會通報*ST左江財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證監會表示,將繼續保持“零容忍”執法高壓態勢,從嚴從快查處各類造假行爲,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使造假“保殼”者“應退盡退”,讓造假亂市者付出慘痛代價。

1月25日至26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突出強監管、防風險與促發展一體推進。堅持把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作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把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落實到位。依法將所有證券期貨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

3月6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監管方面重點突出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將瞪大眼睛,對問題機構、問題企業強化早期糾正,對各類風險及早處置,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爲露頭就打,對重點領域的重大違法行爲重點嚴打。特別是一些觸碰底線的,比如造假欺詐、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爲,都要嚴厲打擊。

3月15日,證監會集中發佈了《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等四項政策文件,從發行准入、上市公司持續監管、中介機構監管等各方面系統性提出政策措施,突出“兩強兩嚴”(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宣佈,上述四個文件發佈後,還有相應的配套規則、相關的制度舉措將抓緊出臺,通過這些政策和舉措,促進有利於完善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體制機制,走好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之路。

“今年以來的資本市場監管在嚴格性、覆蓋面、科技含量、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展現新特點,開啓了資本市場監管的新格局。”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證券監管正在“長牙帶刺”,監管力度不斷加強,對於違規行爲嚴懲不貸。嚴監管信號非常明確,任何違規行爲都將受到嚴厲懲處,不容姑息。

“以投資者爲本”夯實資本市場基石

業內專家分析,一系列監管政策的穩健發佈以及嚴監管信號的持續釋放,展示出我國建設以投資者爲本的資本市場、彰顯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心,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助力投資者信心提振,對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影響重大。

“政策密集部署彰顯維護資本市場決心。”國泰君安策略首席分析師方奕認爲,證監會發布“兩強兩嚴”四項政策文件,突出“強本強基”和“嚴監嚴管”,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政策一方面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從嚴加強證監會隊伍管理。將投資者利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強投資者獲得感。

中金公司認爲,監管政策文件的密集發佈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助力投資者信心提振。結合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3月兩會相關精神,資本市場改革發力有助於進一步增強我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實現金融強國。

“法治化是市場化的基礎。只有嚴監管、零容忍,才能實現市場的風清氣正,才能推動競爭的公平公正,才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才能實現資本市場的長足健康發展。”田利輝認爲,近期的一系列監管政策的部署以及對於證券違法行爲的嚴厲打擊,能夠維護市場秩序和穩定,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市場形成更加健康、公平和高效的運行環境,對於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影響重大。這有助於推動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促進市場的優勝劣汰,推動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和經營質量,及時化解市場風險,也可引導市場資金流向更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領域,推動市場形成更加合理和健康的產業結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