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曝光馬克龍私人談話:烏克蘭可能很快就要失敗)

觀察者網消息,“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3月21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20日在愛麗捨宮會見法國政界人士,討論了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等事項。“政客新聞網”援引一名參會者的話稱,期間,馬克龍表示“烏克蘭可能很快就要失敗(L’Ukraine peut tomber très vite)”。

截圖自“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 

近期馬克龍頻頻做出強硬姿態,但有法國媒體披露,他是受了軍方悲觀報告的“刺激”。而他的最新言論直接表達了悲觀看法,似乎側面印證了相關報道。

馬克龍頻發強硬“暴論”,多方忙澄清表態

一段時間以來,馬克龍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強硬言論,聲稱不排除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可能性。

3月14日,馬克龍接受法國電視一臺和法國電視二臺聯合採訪時稱,如果俄羅斯贏得衝突,“歐洲的信譽將降至爲零”。他敦促歐洲人不要“軟弱”,要做好應戰的準備。但馬克龍同時保持了“戰略模糊”,強調法國不會“領導攻勢或採取主動”。

馬克龍14日還明確表示俄羅斯是一個“對手”,但拒絕將其稱爲“敵人”。他聲稱,如果“俄羅斯升級局勢,把所有人捲入其中”,法國會將俄羅斯視爲敵人,但他“強烈希望這不會發生”。


1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法國巴黎的總統府出席大型記者會

據法新社16日報道,馬克龍15日與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波蘭總理圖斯克在柏林舉行了三方會晤,以表示對烏克蘭的支持。會晤結束後,馬克龍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我不想這樣做,我也不會主動採取行動。但也許在某個時間點,我們將不得不採取地面行動,來對抗俄羅斯軍隊……法國的優勢在於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

馬克龍這一系列爭議表態很快引發軒然大波,其他北約和歐盟國家領導人不得不出面澄清和否認。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曾明確表示,北約固然在爲烏克蘭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但該組織沒有計劃直接派兵。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裏烏斯此前表示,馬克龍的言論無助於解決烏克蘭問題,“我們不需要討論派出地面部隊的話題,也不需要討論有多少勇氣的問題。”朔爾茨15日也重申:“我們支持烏克蘭,但同樣清楚的是,我們並沒有與俄羅斯交戰。”

法媒稱馬克龍可能受到法軍方報告的“刺激”,勒龐:馬克龍言論出於政治目的

有關馬克龍“暴論”頻發的原因,法國媒體近期分析稱,馬克龍可能是受到了法國軍方三份評估報告的“刺激”。

據取得這些內部報告的法國右翼新聞雜誌網站“Marianne.net”稱,所有報告都指出烏克蘭軍隊無法在俄烏衝突中取得勝利。

據法媒報道,第一份機密報告寫於2023年秋季,在基輔發動災難性的地面進攻後,這份報告得出的結論是“烏克蘭不可能在軍事上贏得這場戰爭”。

第二份報告則概述了2024年的前景。報告稱,基輔每個月需要3.5萬名男性入伍,但“招募到的人數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反觀俄羅斯,每月能招募3萬名志願者。與此同時,烏軍因2023年的攻勢又損失掉基輔12個作戰旅中的一半。

第三份也是最新的一份報告,它將阿夫傑耶夫卡戰役描述爲可能會讓烏克蘭軍隊“潰敗”的一場戰鬥,這個結論讓法國觀察員“驚出一身冷汗”。

據俄羅斯衛星社3月21日報道,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在接受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節目採訪時表示,烏克蘭衝突並不危及法國的切身利益,因此馬克龍可能出兵烏克蘭的言論是沒有道理的,只會助長衝突升級。

她說:“如果我認爲烏克蘭衝突危及法國的切身利益,我會支持戰爭。但我認爲法國的切身利益並未受到危害。”

在她看來,沒有北約的參與,烏克蘭不可能取得勝利,但是北約不應加入衝突,並且,“馬克龍遠不是最後一個參與衝突升級的人”。

勒龐強調道:“實際上,他(馬克龍)是在利用戰爭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這也是爲什麼他聲稱可能調派地面部隊或核武器(介入戰爭)。”

俄羅斯:不建議任何人測試俄羅斯是否做好了強硬回應的準備

俄羅斯衛星社3月22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亞歷山大·格魯什科接受《共青團真理報》採訪時,就馬克龍關於向烏克蘭派遣歐洲軍隊的講話發表評論稱,俄羅斯不會建議任何人爲了測試“俄羅斯是否做好了充分且強硬回應的準備”進行“探路”。

他認爲,如果北約國家“試圖單獨或作爲聯盟的一部分公開進入烏克蘭”,烏克蘭衝突升級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圖爲亞歷山大·格魯什科(資料圖) 圖源:俄羅斯衛星社

俄羅斯克林姆林宮此前也指出,已注意到馬克龍有關“向烏克蘭派遣軍事人員”的言論,莫斯科清楚法國總統所持的立場。

克林姆林宮同時指出,直接捲入衝突“絕對不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他們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