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螞蟻基金、天天基金的最新業績也紛紛揭曉。面對較爲困難的基金代銷環境,這兩家頭部代銷機構的淨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

業內人士認爲,在基金代銷業務難度提升,以及行業馬太效應加強的雙重壓力下,包括頭部機構在內,各類代銷機構都在“想辦法”,而從賣方銷售模式向買方服務模式轉型仍是最迫切的課題。

螞蟻、天天基金業績公佈

3月25日,恒生電子年報顯示,2023年,其參股公司螞蟻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26.27億元,同比增長13%。同時,近期東方財富披露的年報顯示,2023年天天基金的營業收入爲36.37億元,同比減少了16%。

“去年的震盪行情下,投資者避險情緒較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銷售整體遇冷。不同的產品結構,成爲導致代銷機構收入分化的重要原因。”有基金行業人士說。

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來看,截至去年末,以權益類基金爲主的天天基金,非貨基金保有規模下滑了近6%;而得益於資金對穩健類基金的歡迎,螞蟻基金的非貨基金保有規模提升了10%。

該人士分析認爲,螞蟻基金在股市結構性行情下引導用戶合理配置,穩健類基金規模穩步上升,因此帶來了收入同比增長。不過,穩健類基金費率較低,也會導致機構的利潤空間相對受限。

年報數據顯示,螞蟻基金2023年淨利潤爲3.5億元,較2022年下降逾35%。同樣,天天基金2023年淨利潤爲2.08億元,同比減少2.8%。另外,天天基金服務平臺的日均活躍訪問用戶數爲147.7萬,較2022年下降30%;其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平臺基金銷售額爲1.5萬億元,也較2022年下降23%。

去年以來,隨着基金代銷業務開展難度的提升,這兩家互聯網頭部基金代銷機構的淨利潤均出現了下滑,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當下行業面臨的壓力。

代銷機構迎來變化契機

在基金代銷業務難度提升,以及行業馬太效應加強的雙重壓力下,各類代銷機構都在困境中尋找出路,而從賣方銷售模式向買方服務模式轉型仍是最迫切的課題。

許多代銷機構正在行動。以螞蟻財富爲例,根據去年螞蟻財富平臺的調研數據,其七成用戶有配置意願,但不懂如何合理操作。因此,2023年11月,該平臺升級“三筆錢”工具,分爲靈活取用、未來保障和投資增值三部分,並在投資增值上首創量化目標配置法,推出“小目標”功能,對投資目標進行拆解和量化,讓配置過程有指引、有追蹤。

天天基金也表示,將秉承以用戶爲中心的核心價值理念,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服務能力,不斷完善重點產品功能,着力提升用戶核心交互體驗,並提供精細化用戶陪伴和專業理財服務,進一步提升用戶投資體驗。

近些年來,受益於ETF的快速發展,部分券商的基金代銷業務明顯增長,但財富管理轉型依然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東方證券副總裁徐海寧表示,未來券商要注重採取增量思維,放棄與買方場景不匹配的一些認知,從客戶的角度去想問題。這需要強化服務,並在服務的過程中進行客戶轉化,不能再採取過去簡單賣基金的銷售方式,這需要券商做好頂層設計和分工。

業內人士認爲,如今,從賣方銷售向買方服務轉型,已成爲全市場的大共識。未來,轉型要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的理念,進一步構建基於買方視角的產品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優化用戶的基金售前、售中、售後的全方面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