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近年来,南昌工学院系统推进思政课建设,扎实推进教学改革,配齐建强教师队伍,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努力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南昌工学院党委始终把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马院组织实施、院部支持配合、师生积极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学校先后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文件,形成了思政课建设制度体系。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思政课堂,讲课、听课、评课,参加集体备课会,向思政课教师提建议、传经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江西省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改革,不断探索思政课备课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改革。在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立项评选中,该校申报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获批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团队。

南昌工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坚持以问题导入教学、以专题呈现教学内容、以团队实施授课,形成“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探索“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及思政课教师“主讲+助讲”等“双师同堂”思政课。运用沉浸式、体验式、演绎式等方式,采取互动交流座谈等形式的“师生同台”思政课。邀请红军后代、道德模范、行业楷模等走上思政课讲台,用心用情讲述亲身经历的鲜活感人事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积极开展“一课一品牌”主题教学和品牌教学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开展“与信仰对话”活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爱在南工”活动。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程,完成了4门课程的线上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并在超星教学平台开始运行使用。

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南昌工学院把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政策倾斜,将思政课教师纳入紧缺人才类别。目前,学校有思政课专任教师89人,其中博士10人、在读博士4人,博士占比11.2%;教授8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占比23.6%;专任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政治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思政教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内培外训。2014年以来,学校每年暑假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中培训或外出学习,十年来共组织500余人次教师赴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学习考察,教育引导教师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举办教学技能培训班,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

五年来,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师风硬、师能强的优秀思政课教师,2人入选江西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 人获评江西省高校“最美思政课教师”。

善用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

南昌工学院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坚定信仰。深入开展“一线课堂”走读实践。组织师生前往莲花县沿背村、南昌县黄马乡等地调研贫困村脱贫之路,基层人民群众法制观念法治思维变化,在“一线故事听变化、一线走读访样板、一线收获话真知、一线成果展风采”的基础上制作的微课获得全省高校“一线课堂”优秀微课,以一线走读中的素材组织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多次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获奖。

建设学校思政馆,建设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馆围绕“三次理论飞跃”的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全景式系统性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参与融入课堂教学,打造现代化沉浸式思政课堂。学校积极推进馆课结合、馆课融合,破解思政课教学实践难、入脑入心难等痛点和堵点问题,着力打造“思政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