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胡無人》

唐朝是一個極爲開放的朝代,其文明大氣磅礴,國力威震四海,引得八方來賀,但是這不意外這唐朝對外族侵略就沒有警惕,歷史上真實的唐朝不僅文化極爲繁榮,武功也相當興盛,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唐王朝同樣是奮起反擊,而且由於唐朝尚武,所以即使是一些文人寫的愛國詩歌也顯得殺氣騰騰,比如李白的這首《胡無人》。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

這首詩大氣磅礴,同時也殺氣騰騰,“詩仙”李白以漢代唐,寫出一首漢軍與塞外胡人血戰的戰歌,可謂是盡顯中華的尚武精神。

二,于謙《嶽忠武王祠》

“于謙案”是中國歷史上僅次於岳飛“風波亭”的第二號冤案,明英宗被俘的時候,于謙力挽狂瀾,扶持新君穩定了局勢,同時還指揮了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入侵,但也不可避免地,其捲入了皇室的糾紛中。“奪門之變”後,于謙被誣陷,爲了明朝社稷穩固,其不做抵抗,含冤而死。

當年北京保衛戰的時候,很多投降派主張遷都撤退,于謙對這幫奸臣很是憤怒,便寫下這一首《嶽忠武王祠》來表達心中的憤慨。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

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還好,在於謙的努力下,大明沒有重演南宋的悲劇,但遺憾的是,于謙自己卻成了嶽武穆第二。

三,夏完淳《即事三首》

夏完淳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民族英雄了,其出身書香門第,飽含忠義之心,明朝滅亡後,其在江南堅持抗清,最後不幸被俘,痛罵賣國賊洪承疇而死,年僅十六歲。

其實明末已經是個死局,南明成不了氣候,但仁人志士卻仍懷這光復故國的雄心壯志,知其不可而爲之。夏完淳便是在這種氛圍下,滿懷悲涼的寫下了《即事三首》,這裏選第二首。

“戰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國破家亡,滿目瘡痍,大勢已去,唯有復國信念,這是何等的悲壯

四,黃遵憲《書憤》

甲午戰爭戰敗後,大清王朝最後的“遮羞布”都沒有了,列強也徹底看穿其本質,開始對中華大地進一步進行侵略,史稱“瓜分狂潮”,這一波次,是以1897年德國強佔膠州灣開始的。

中華大地的仁人志士看着這一切心情極爲沉痛,愛國詩人黃遵憲便寫出《書憤》一系列組詩5首表達憤慨,這裏選一首:

“一自珠崖棄,紛紛各效尤。

瓜分惟客聽,薪盡向予求。

秦楚縱橫日,幽燕十六州。

未聞南北海,處處扼咽喉。

(膠州古代產珠,有一段時期稱爲珠崖郡)

這首詩沉痛地抒發了作者對列強瓜分中國的憤慨,以及中華大地各戰略節點均被洋人控制的憂慮,滿清政府如此腐敗無能,又如何能維護地了民族利益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