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异地查老档案纠父子关系一字之错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直面难题为群众“办成事”

□ 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张敏 徐天羿

2022年7月26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公安分局在关东街政务服务分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为群众办难办的事,截至发稿,受理“难办事”496件,八成多已办成。

■ 异地查档案补齐父子关系证明

3月27日下午2时,家住武汉光谷的俞先生来到关东街政务服务分中心,给落户武汉的父母办了新身份证。事后,他专门找到“办不成事”窗口民警李凡连声感谢:“要不是你去年想办法帮我证明了父子关系,老人的户口就没法随迁到武汉了。”

30年前,俞先生从安徽铜陵老家到武汉落户。去年,见父亲年事已高,他准备将老人从老家接到武汉一起生活,谁知迁户口时却遇到了难题。按规定,父母随子女迁移户口,需要关系证明,可他们父子分户多年,户籍多次变动,两人的户口本上均没有对方的信息,无法证明关系。

2023年9月25日,征询户政窗口民警建议后,俞先生从工作单位调出个人档案佐证,带着父亲和二人的户口本,到关东街政务服务分中心户政窗口申请户口迁移,结果又出了问题。窗口工作人员在检查二人证明材料时,发现材料中俞父的出生年月登记不一,在俞父的户口本上是“1952年10月”,在俞先生的工作档案中则为“1950年10月”,无法证明是同一人。

无奈,俞先生向一旁“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窗口值班民警李凡判断,这类差错多为誊录笔误导致,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我来想办法,你不用再带着老人来回跑了。”加了俞先生的微信后,李凡找到了俞先生父亲户籍所在地铜陵市石诚路派出所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沟通,请求对方派出所查询户籍档案记录,看能不能找到俞先生父亲的老户口本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3天后,石诚路派出所回信:“俞家存档的老户口本找到了,上面有俞先生出生后上户口的记录。”李凡立即通知俞先生,通过微信向石诚路派出所申请,拿到了他们父子二人关系证明的截图。俞先生父子户口迁移难题终于解决了。

■ 特事特办3个孙子落户爷爷名下

2024年3月25日,记者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群众接待登记簿上看到,496条求助信息有八成多打了钩,表示事已办成或问题得到化解。其备注显示,其中容缺(缺材料,帮助补齐)办理100件,协调(其他单位)办理180件,指导(这里不能办,指明别的办理途径)办理166件,待办理50件。

作为三名派驻窗口的民警之一,李凡介绍:“来我们窗口求助的,大多是不能正常办理的事。有的材料无法直接定性,需要佐证材料,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尽量帮他们补齐;有的是一个窗口办不成,我们就想别的办法,找其他途径,尽可能帮他办成;有的情况特殊,需要相关部门批准,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尽力促成。”

当天,在李凡的帮助下,72岁的代爷爷获特批,为孙子办下了户口。

代爷爷的两个儿子先后去世,3个孙子,一个成年,两个未成年,都跟着他一起生活。他家房子拆迁后,还建在关南辖区,去上新户口时发现,根据政策,两个未成年的孙子,户口应跟着法定监护人妈妈。可他们妈妈的户口在外地,两个孩子在本地上学就成了问题。成年的大孙子落户也同样遇到问题。按武汉落户政策,要么有房产要么有学历,这些条件他都不具备,这让代爷爷愁得睡不着觉。

3月18日,代爷爷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找到了李凡。问明情况后,李凡添加了代爷爷的微信后安慰:“常规办理确实不符合政策,但是您的情况特殊,我们去打报告,一起商议一下,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向分局人口大队写情况说明后,李凡向分管领导打报告申请特事特办。经过核实审批,上级单位批复,批准3个孙子一同落户在代爷爷的户口上。

■ “未办成的事”记挂一年多办成

在李凡的工作微信上有600多个联系人,其中545个是求助者,这样方便随时联系,提供服务;剩下的是卫生健康委、华侨办等单位的办事人员,以便协调工作。她的两个同事也同样如此。“我们是政务窗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除非是没有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撑的,完全无法办理的,只要群众求助到我们这里,我们都会想尽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有的是当时办不成的,我们会帮他记着,等以后有机会再帮他去办。”

2022年9月,市民焦先生到政务中心申办子女投靠父母的迁移手续,因其子超过投靠年龄,手续没有办成。看着焦先生失望而去的背影,“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值班民警杨军把这事记在了心上。

一年后,购房新政推出,父母可通过与子女共有房产的形式迁入孩子户籍,杨军立即将好消息告诉了焦先生。

“我儿子已买房,面积较小,达不到落户政策标准。”“现在购房政策取消房屋面积限制。”2024年1月17日,在杨军指点下,焦先生在政务中心为儿子办理好购房落户手续。

东湖高新公安分局负责人表示,分局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是为了直面群众办理户政手续时的痛点、难点,以问题为导向,换位思维,为群众竭尽全力办成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