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異地查老檔案糾父子關係一字之錯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直面難題爲羣衆“辦成事”

□ 長江日報記者魏娜 通訊員張敏 徐天羿

2022年7月26日,武漢市東湖高新公安分局在關東街政務服務分中心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門爲羣衆辦難辦的事,截至發稿,受理“難辦事”496件,八成多已辦成。

■ 異地查檔案補齊父子關係證明

3月27日下午2時,家住武漢光谷的俞先生來到關東街政務服務分中心,給落戶武漢的父母辦了新身份證。事後,他專門找到“辦不成事”窗口民警李凡連聲感謝:“要不是你去年想辦法幫我證明了父子關係,老人的戶口就沒法隨遷到武漢了。”

30年前,俞先生從安徽銅陵老家到武漢落戶。去年,見父親年事已高,他準備將老人從老家接到武漢一起生活,誰知遷戶口時卻遇到了難題。按規定,父母隨子女遷移戶口,需要關係證明,可他們父子分戶多年,戶籍多次變動,兩人的戶口本上均沒有對方的信息,無法證明關係。

2023年9月25日,徵詢戶政窗口民警建議後,俞先生從工作單位調出個人檔案佐證,帶着父親和二人的戶口本,到關東街政務服務分中心戶政窗口申請戶口遷移,結果又出了問題。窗口工作人員在檢查二人證明材料時,發現材料中俞父的出生年月登記不一,在俞父的戶口本上是“1952年10月”,在俞先生的工作檔案中則爲“1950年10月”,無法證明是同一人。

無奈,俞先生向一旁“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窗口值班民警李凡判斷,這類差錯多爲謄錄筆誤導致,屬於歷史遺留問題。

“我來想辦法,你不用再帶着老人來回跑了。”加了俞先生的微信後,李凡找到了俞先生父親戶籍所在地銅陵市石誠路派出所的聯繫方式,通過電話溝通,請求對方派出所查詢戶籍檔案記錄,看能不能找到俞先生父親的老戶口本記錄。功夫不負有心人,3天后,石誠路派出所回信:“俞家存檔的老戶口本找到了,上面有俞先生出生後上戶口的記錄。”李凡立即通知俞先生,通過微信向石誠路派出所申請,拿到了他們父子二人關係證明的截圖。俞先生父子戶口遷移難題終於解決了。

■ 特事特辦3個孫子落戶爺爺名下

2024年3月25日,記者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羣衆接待登記簿上看到,496條求助信息有八成多打了鉤,表示事已辦成或問題得到化解。其備註顯示,其中容缺(缺材料,幫助補齊)辦理100件,協調(其他單位)辦理180件,指導(這裏不能辦,指明別的辦理途徑)辦理166件,待辦理50件。

作爲三名派駐窗口的民警之一,李凡介紹:“來我們窗口求助的,大多是不能正常辦理的事。有的材料無法直接定性,需要佐證材料,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儘量幫他們補齊;有的是一個窗口辦不成,我們就想別的辦法,找其他途徑,儘可能幫他辦成;有的情況特殊,需要相關部門批准,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我們盡力促成。”

當天,在李凡的幫助下,72歲的代爺爺獲特批,爲孫子辦下了戶口。

代爺爺的兩個兒子先後去世,3個孫子,一個成年,兩個未成年,都跟着他一起生活。他家房子拆遷後,還建在關南轄區,去上新戶口時發現,根據政策,兩個未成年的孫子,戶口應跟着法定監護人媽媽。可他們媽媽的戶口在外地,兩個孩子在本地上學就成了問題。成年的大孫子落戶也同樣遇到問題。按武漢落戶政策,要麼有房產要麼有學歷,這些條件他都不具備,這讓代爺爺愁得睡不着覺。

3月18日,代爺爺在“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找到了李凡。問明情況後,李凡添加了代爺爺的微信後安慰:“常規辦理確實不符合政策,但是您的情況特殊,我們去打報告,一起商議一下,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向分局人口大隊寫情況說明後,李凡向分管領導打報告申請特事特辦。經過覈實審批,上級單位批覆,批准3個孫子一同落戶在代爺爺的戶口上。

■ “未辦成的事”記掛一年多辦成

在李凡的工作微信上有600多個聯繫人,其中545個是求助者,這樣方便隨時聯繫,提供服務;剩下的是衛生健康委、華僑辦等單位的辦事人員,以便協調工作。她的兩個同事也同樣如此。“我們是政務窗口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除非是沒有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撐的,完全無法辦理的,只要羣衆求助到我們這裏,我們都會想盡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有的是當時辦不成的,我們會幫他記着,等以後有機會再幫他去辦。”

2022年9月,市民焦先生到政務中心申辦子女投靠父母的遷移手續,因其子超過投靠年齡,手續沒有辦成。看着焦先生失望而去的背影,“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值班民警楊軍把這事記在了心上。

一年後,購房新政推出,父母可通過與子女共有房產的形式遷入孩子戶籍,楊軍立即將好消息告訴了焦先生。

“我兒子已買房,面積較小,達不到落戶政策標準。”“現在購房政策取消房屋面積限制。”2024年1月17日,在楊軍指點下,焦先生在政務中心爲兒子辦理好購房落戶手續。

東湖高新公安分局負責人表示,分局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是爲了直面羣衆辦理戶政手續時的痛點、難點,以問題爲導向,換位思維,爲羣衆竭盡全力辦成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