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醫生,你也給我看下,我也很崩潰。”47歲的陳先生是寧波大學附屬康寧醫院早期干預科朱曉芬主任醫師診室裏的老面孔。幾年來,他長期陪伴家中的4位老人來這個診室看病。這次,他卻遞上了自己的醫保卡。

“6個老人像大山一樣壓着我”

認識多年,這是陳先生第一次和朱醫生講自己的故事。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妻子身體不好,照顧雙方父母4位老人的重擔就都落在了他的頭上。此外,由於家庭原因,陳先生還要照顧年邁的阿姨和舅舅。

前幾年,6個老人的身體狀況還好,照顧起來並不是太累。這兩年來,陳先生覺得“負擔明顯重了。別的不說,單是陪看病就很費力。6個老人像大山一樣壓着我。”6個老人中,4個分別患有焦慮症、抑鬱症或睡眠障礙,隔段時間,他就要陪老人來一次康寧醫院。加上身體上的大病小痛,這個身體剛好,又要陪着那個去看醫生。

陳先生很無奈:“我每天口袋裏都放着6張醫保卡,隨時準備着陪他們看醫生。”

由於家中老人有焦慮症,陳先生對焦慮症的典型症狀也有一定的理解。“最近,我感覺自己也有焦慮症了,每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主要是擔心自己身體也垮了,照顧不好他們。他們經常生病,我也很自責,覺得自己沒把他們照顧好。”陳先生說。

多思多慮、失眠、胸悶……這些典型的焦慮症症狀,陳先生都集齊了。他說:“每天早上起來,覺得這一天又會很難熬;每天晚上躺下,覺得總算又熬過了一天。”

中年人患焦慮症比例高

經過問診和系列檢查,陳先生被診斷爲焦慮症。

朱醫生介紹,焦慮症是以廣泛和持續性的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爲主要特徵的神經症性障礙。中年年齡段發病比例較高,臨牀症狀表現以精神性的焦慮、軀體性的焦慮以及多種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且症狀反覆發作,遷延不愈,病程時間長,可影響此類人羣的社會功能。

精神性的焦慮主要是過度的擔心,這也是焦慮症的核心症狀。經常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料的危險、不幸的事件等,不能明確擔心對象和內容,提心吊膽,惶恐不安。

軀體性的焦慮有運動性不安、肌肉緊張、搓手頓足、肌肉緊張等症狀,還會有肌肉痠痛、緊張性頭痛、肢體震顫、講話聲音震顫等。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有心動過速、胸悶、氣短、皮膚潮紅、出汗、口乾等。

朱醫生說,中年人患焦慮症的主要原因來自職場壓力、家庭環境、對健康的擔憂這三方面。

其中,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家庭環境對焦慮症的影響不容小覷。主要有: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照顧老人的壓力。以陳先生爲例,照顧老人的強度和精神壓力都特別大,已經超過了他的承受範圍,成了誘發焦慮症的主因。

尋求幫助,更注重當下

朱醫生根據陳先生具體情況,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干預等。

同時,她也給陳先生以及同樣因照顧老人而焦慮的中年人一些建議:

首先,儘可能給自己“減負”。

照護老人不易,既會造成身體疲累,也容易被傳染負面情緒。以陳先生爲例,他可以在大家庭中尋求幫助,不要把照顧老人作爲自己一個人的事,可以尋求家庭成員的幫助。也可以不必苛求自己親力親爲,通過聘請家政人員等方式,來分擔家務和照顧老人的壓力。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老人。

其次,更注重當下。

以陳先生爲例,不要過多焦慮未來如何照顧6個老人。過度的擔心無濟於事,不如把重心放在當下。

另外,學會傾訴。

和家人、朋友多溝通、傾訴,得到身邊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助於焦慮情緒的宣泄、轉移。

此外,陳先生治療期間接受了系統的認知行爲治療,如正念冥想訓練等,朱醫生建議他在家中自己常複習,常訓練。大家如果覺得有需要,可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教程,跟着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