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打造中试集聚区 院士专家项目纷纷入驻

武汉经开区中试平台集聚建设初具规模

武汉先进院新材料研发实验室。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双双 通讯员阳艳兰 张欢)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武汉经开区正在行动。3月28日,“武汉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联盟”成立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首批来自高校、研究院、企业的40家建盟成员单位加入中试平台联盟,将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打造“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中试产业创新模式,助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中试是连接科研成果和产业化之间的“转化桥梁”。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武汉经开区依托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中科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先进院)等创新平台,在军山新城打造总面积达650亩的中试集聚区,目前已有“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制备与成形产业化”“生物制药用纤维基过滤分离膜材料成果转化”等23个院士专家项目入驻,备案省市级中试平台22个,中试平台集聚建设初现规模。

作为武汉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联盟理事长单位,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先后吸引14个中试项目入驻研究院中试基地,10条中试产线点火运行,孵化成立科创企业9家,赢得投资机构频频抛来“橄榄枝”。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李江华介绍,中试平台联盟将整合武汉市科技优势和创新资源,依托高校及各类创新主体,打造集中试熟化、孵化培育、技术应用等于一体的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在李江华看来,科学家专攻“从0到1”的科技创新,工程师负责“从1到100”的中试放大,企业致力“从100到N”的市场推广,多方联动齐发力,共同打造“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中试产业创新模式,将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跨越“最后一公里”,实现开花结果。

同为新型研发机构,武汉先进院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先后在磷酸铁、气凝胶、微胶囊等项目上实现产业化。

武汉先进院执行院长康翼鸿博士说,2023年,研发团队结合湖北省磷化工产业特色,开发出以低品质磷酸及其副产物等为原料生产磷基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与合作企业共建年产30万吨的磷酸铁产线,目前首期10万吨磷酸铁产线已投产交付,并成功导入头部电池企业,“从立项迎来项目投产,不到两年完成”。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中试平台、中试基地,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武汉经开区科创局局长辛龙表示,将以中试平台联盟成立为契机,推动中试产业基地创新链与产业链、信息链、金融链深度融合衔接,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率,助力武汉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