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2024广州市属国企混改项目推介会在穗举办

混改“东风”激活国企“春水”

“新活力 新动能 新国企”2024年广州市属国企混改项目推介会在穗举办。主办方供图

3月28日,由广州市国资委主办、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广州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协办的“新活力 新动能 新国企”2024年广州市属国企混改项目推介会在穗举办。

活动邀请了多名专业投资机构、民营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参会,通过企业路演、产融对接形式,对外释放企业混改信号,现场推介混改项目,助力企业吸引优质投资者,让混改“东风”激活国企一池“春水”。

推介会上,13个灯塔项目集中亮相,广汽集团如祺出行项目、广州工控集团广州电缆厂和万力轮胎项目、广州交易集团碳排放交易中心项目等4个项目进行了集中路演,越秀集团、广州产投、广州金控与致景集团,广州工控集团与圣丰集团,人才集团与国改双百发展基金举行了合作签约。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亮家底

穗国资系统

近年规模最大推介会

据介绍,作为近年来广州国资系统规模最大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题的推介会,本次活动旨在借助专业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投资的风向标作用和主导力量,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提高市属国企核心竞争力,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国资国企担当。

推介会上,全市国资国企主动亮出“厚实家底”,精心筛选和策划每个项目,涵盖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建筑、批发零售、餐饮、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领域。

始创于1608年、已有416年历史的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也在本次推介名单之列。致美斋党总支副书记庞宗飞介绍,目前正在阳西投资建设新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全面投产,投产后将彻底解决产能瓶颈。因此,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和大发展的窗口期,致美斋希望引入战略理念趋同,且对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业务布局、品牌提升等专业能力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做强做大致美斋品牌。

充分整合来自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资源,将有效在产业链协同、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赋能国有老字号企业,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字号企业的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焕发老字号新活力。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次推介的混改项目均注重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向投资者释放董事席位,合理设置股权结构,致力于发挥投资者在优化治理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健全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介会现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混改项目吸引了许多投资机构代表的关注。相关代表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确立的背景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国有企业在部分特定领域有资源禀赋优势,投资机构可以利用其市场触角,和国企混改项目相结合,从而实现双赢。”相关代表说。

“广州市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各类企业实现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条件。”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方能够借机进一步加强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实现协同共赢和高质量发展。

谋发展

国企混改来到

深化改革新节点

2023年6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标志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重点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深化改革。关于混改的措辞,已经从“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变为“同各类所有制企业一道,积极探索深化合作的有效模式”。

同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定调“国民共进”协同发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和民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来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节点。”在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教授李善民看来,要实现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任务,不能仅仅只靠国有资本。如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发挥社会资本特有优势、引导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一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为当前急需攻克的难题。

推介会上,既有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如祺出行项目,也有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的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项目、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科技感十足。

李善民建议,国有企业应瞄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前沿领域形成标志性产品。同时,与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民企与外资开展全方位混改。

国有企业在资源储备、政策支持、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具备优势,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则长于灵活性、市场平台、创新性等方面。国企混改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资本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激发国企的活力,盘活国有资源的效益,提高国有资本的回报率。

李善民也指出,过去几年,国企混改在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上都有增加,但也呈现出“重在混资本、轻在改机制”的情况,涉及到治理模式、经营机制等深层改革方面的并不多。因此,需要结合硬实力方面的“混资本”和软环境方面的“改机制”,方能有助于参与混改的企业共同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