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電視劇《繁花》的大結局有一個精彩的畫外音,阿寶說:“繁花似錦。赤子之心常在,人不響,天曉得。”讓人聽了心裏一顫,妙!

上海話的“不響”,可以解釋爲不吭聲或不想說,蘊含着餘味悠長的意境,是一種低調的留白。“不響”在《繁花》原著中出現過上千次,也貫穿電視劇從阿寶到寶總,再從寶總回到阿寶的全過程。在繁花似錦的世界裏,阿寶始終把“不響”視爲圭臬。無論是堅守赤子之心成爲寶總,還是堅守赤子之心變回阿寶,都是抓住了“不響”的真諦,充滿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機鋒和禪味。

如果說“人在做,天在看”有一種讓人評說的期待,那麼“人不響,天曉得”讓我看到了另一個境界。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了事之後如果別人沒有反應,該如何堅持下去。比如,領導安排工作,每次自己都認認真真地去做,完成後交給領導時,他都不肯定也不否定。時間長了,難免不爽,進而產生“還要不要堅持下去”的想法。

人都喜歡雙向奔赴。花了錢,自然要有收穫。投入感情,希望有所回報。哪怕丟個石子,也要有個響動。但投入是自己的事,可以控制;反應是別人的事,無法把握。不對等的回饋也是常態:沒有回報,只有看不到頭的付出;沒有溫度,只有忽略不計的冷漠;甚至沒有肯定,只有質疑和否定。比如,夫妻感情的不對等付出,教育孩子的不對等回報,人際交往中的不對等反饋……很多事都會讓我們委屈、心有不甘。我們應該怎麼辦?只做不說,多做少說。只要做的事情正確、有益,是善的,自己說不說,別人宣傳不宣傳,它都在那裏。只要做了,有功少不了,有錯逃不掉,說不說,老天都有數。盡人事,聽天命,努力就好了。

人,都是活在有生之年的,包括在孤寂中寫書的蒲松齡、曹雪芹,在憂憤中畫畫的梵·高,拒絕修改名畫《夜巡》的倫勃朗,他們都拼命掙扎過,可老天偏等他們去世後才讓他們不朽。所以啊,人不只是活在有生之年的,有些人是在生命體徵消失後才被發現和重新開始的。既然這樣,在這個繁花似錦的大千世界,只要用赤子之心活過,精彩也罷,暗淡也罷,平凡也罷,都是人生的值得。

老子說:“見小曰明,守柔曰強。”意思是洞察精微叫明智,持守柔弱叫強大。“繁花似錦。赤子之心常在,人不響,天曉得”。這裏面有大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