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时逸人筹划“国医御敌团”

——探秘近百年前的中西医擂台比赛

凡略微了解民国初期中医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时逸人先生的鼎鼎大名。他是一位很值得我们现代中医人记取并尊崇的著名中医老前辈。

时逸人(1896-1966),字益人,号了一山人、折背叟,原籍江苏无锡,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出生于江苏仪征,民国初年举家迁居江苏镇江。他是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家,还是中央国医馆发起人之一,并先后担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常务理事、推行处主任、学术整理委员会专任委员、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主任秘书、代理馆长,中国医学教育社理事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时逸人先生曾执教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高级师资班,被誉为“南中医八老”之一。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政府动用行政手段从全国征召30余位名医大师进京,时逸人先生奉命调到北京,应聘为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任内科主任,并担任卫生部创办的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主讲教师。

时逸人先生一生先后在镇江、上海、太原、南京、武汉、重庆、昆明、北京、银川等地悬壶济世五十余年,毕生主张整理中医学术,他积极办学、创刊、立社,并积极参与维护中医事业传承与发展等多项活动,为振兴中医事业尽心竭力,为捍卫中医教育呕心沥血,多途径、多渠道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是我国近现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他为中医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早在1926年,年轻气盛的时逸人先生曾经参与筹划“国医御敌团”,并在杭州《三三医报》上发表了《国医御敌团刍议,中医一律改称国医》一文。关于“中医”改称“国医”一事,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和西医,把中医称为“旧医”,把西医称为“新医”“西医”“科学医”,他们欲“废止中医”。时逸人先生为中医抗争,他率先提出将中医一律改称“国医”。此后,得到了中医药界的普遍认可,并建立了“国医节”。所谓“御敌”,并非抗御外国入侵之敌,而是要以当时的西医为敌。其时一帮血气方刚的中医,眼见中医日受排挤,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跃马横刀,设擂比武,要与西医一争高下。按照时逸人先生的设计,这次决斗就是组建“国医御敌团”,然后在同一家医院进行中医与西医的真正比武。

时逸人先生提出了详细的比武方案如下:

1.本团(国医御敌团)正式成立后,总部设在北京,为中外瞻观所在之地,创设大规模之中国医院于本团总部中。即名“本团第一医院”,如上海广益医院、杭州三三医院、沧州立达医院、山西中医改进会之附设医院,皆其先导。故筹设医院,乃当务之急。

2.团职员分列五组,轮流应战,例如第一组团职员共十人由总事务所发出通告,先在汉口集合。第一路以北京为发展地,第二路以上海为发展地,第三路以汉口为根据地,第四路以广东为发展地,第五路以天津为发展地,各随其团职员,自愿担任者,分别支配。本团北京医院,已预为布置,开诊之时,地方各法团、军警当局、行政长官皆预为邀请,来院参观,且邀请该地方之西医学会,请其派学识精深、实验宏富之西医十人,来院协同诊治。例如病人来院,国医西医,拈龟先治。凡国医治之不愈者,限期无效,送归西医诊治。西医治之不愈者,限期无效,送归国医诊治。方案有表,诊断有书,病人住院者,可实地练习,无尚空言,所谓短兵相接战者是也。非但我之学识,大有进步,即彼之学识,亦可增加,俟三月之后,比较双方成绩之良寡,而定优劣之胜负。

3.例如第一组团职员十人,已齐至北京本团医院,与西医直接激战矣(已经激战,为战斗员)。第二组团职员,即日移装北上,限二星期内,齐至北京本团医院(为预备员),参观第一组团职员,与西医激战之情形,且研究出奇制胜之计划,俟一月后,第一组团职员已经战胜。第二组团职员得再住院一月,以观后效,如再大获全胜。此预备队住院二月,实验已深,当由总事务所,发给开办费。或汉口,或上海,开设本团第二医院,至召集三四五组职员,其办法亦同此例。

4.第一组战斗员,倘或战败。第二组预备队,俟一月后,即行加入战争,其已败之战斗员,不准卸责,仍由总事务所加委,任为指导,以资熟手,冀其立功赎罪,且召集三四五组团职员,限期集合本团医院,为公开式之讨论,磋商御敌之办法。似此轮流备战,不达目的不止。

5.团职员支配,内科三人(复古派、叶派、折衷派各一人),幼科兼痘症,妇产科、外科、伤科、眼科、喉齿科、针灸科各一人,共十人。至多能增加至十二人为限,公推一人为总代表,负指挥之全责,复公举一人,为副总代表,协理一切事务。

6.本团俟经费筹足即行办设医院,正式宣战。

最后,时逸人先生还写下军令状:“倘不弃鄙陋,愿效余勇,或则指挥疆场,独挡一路,或则设谋帷幄,兼顾统筹,凡有委任,无不努力,倘或贻误戎机,愿以军法从事。”

综上可见,时逸人先生的做法,实在令人感慨。此时的时逸人先生,真个如同帐前请令、敢立军令状的勇士,气宇轩昂!将近百年后的今天,再来读时逸人先生的这番筹划,确实令人感慨万千。充分表明时逸人先生当时的魄力和自信,敢和西医不分病种、随机抽样的叫板打擂台,其勇气和自信十分可嘉。他是我们当代中医人的楷模和榜样。

(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刘宏伟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