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3年,7月。

途流湖北荆州的长江流域上,一艘已经残破不堪的龙舟正在江面上快速疾驰。

龙舟之上,几个士兵正在用力划桨,而他们身后,是一个十分消瘦的年轻人。

宝锦盘发,腰间佩玉,黑红的华服,软犀的靴子,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很有身份地位的人。

但此时,他原本庄重的盘发已经凌乱不堪地垂落到腰间,而一身龙纹的华服更是袖袍尽裂,血迹斑斑。

这个人是谁呢?

正是南梁武帝萧衍的第八个儿子,萧纪。

举目望去,江河渺茫,长天秋水共一色,水势湍急,水流汹涌。

百年以后,唐代诗人杜甫面对长江,曾留下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叹,但此时此刻,萧纪却没有兴致体味长江的波涛汹涌,气势雄浑。

身后,几艘战船正穷追不舍,身前,一艘庞大的舰船横亘于江面之上,拦住了去路。

此刻,萧纪已陷入绝境。

几艘战船合围,龙舟再也划不动了。

那体型庞大的舰船上“腾腾腾”跳下来三十多名兵士,立足龙舟之上,已经将萧纪团团围住。

领头的兵士,是一个叫做樊猛的人。

(樊猛形象)

他手持一杆银枪,寒光闪烁,气势夺人。

而被围住的萧纪,手无寸刃,他的身前只有一张小小的茶几。

樊猛右手持枪,举枪便刺,萧纪无从躲闪,只能绕着小小的茶几周旋。

他一边跑,一边从茶几下拿出一袋子沉甸甸的金饼来。

朋友们,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黄金。

萧纪拿出袋子,掷向樊猛,用几乎哀求的语气说了这么一句话:

“以此雇卿,送我一见七官。”——《资治通鉴·卷一六五》

樊将军,这袋金饼价值连城,今日我赠予你,不求其它,只求你让我见我的哥哥萧绎一面。

金饼被萧纪掷出,散落在地上,发出夺目的,耀眼的光芒。

但樊猛却冷笑一声,只轻轻地回应道:

“天子何由可见!”————《资治通鉴·卷一六五》

皇帝是你想见就能见的么?

话音未落,樊猛长枪刺出,正中萧纪胸口,萧纪冷哼一声,已然命丧龙舟之上。

江水流淌,明月高悬,江面上重归宁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题记

(南梁王朝)

公元548年,太清二年。

南梁王朝爆发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叛乱。

大将侯景举兵反叛,一举攻陷了南梁都城建康,顺道把梁武帝萧衍给俘虏了。

我们知道,南北朝是个十分混乱的时代,天下分南北,隔江相对峙。

在江南,荆湘一带,先后有四个政权当家,分别是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眼下这个时节,正是梁武帝萧衍篡齐自立,建立南梁的第四十六年。

侯景同志掌握了主权,入主建康,成为了天字头一号的权臣。

权臣当家做主,那么做皇帝的肯定要倒霉。

果不其然,侯景把皇帝囚禁在别宫之中,不给水不给饭,居然把武帝活活给饿死了。

开国皇帝饿死宫中,这恐怕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皇权旁落,接下来被拥立的傀儡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

梁简文帝萧纲,登基不足两年,先被废黜,后被侯景杀害。

梁废帝萧栋,做皇帝更是连一年都没到,就把皇位规规矩矩地让给了侯景,那是在公元551年。

这一年,侯景篡梁自立,成立了全新的侯汉政权。

(侯景形象)

南梁走到今天这一步,基本上就算凉了。

虽然南梁暂时覆亡,但南梁皇帝们不像前两朝的刘宋和南齐的皇帝们那样喜欢残杀亲族,所以散落在各地的南梁皇室还是不少的。

这帮南梁皇室之中,势力最大的,有两位。

第一位是梁武帝萧衍的七子,湘东王萧绎,属地在荆州。

第二位是武帝的八子,皇子萧纪,属地在成都。

两位皇子势力都不算太小,听说侯景篡权自立,当时就坐不住了。

萧纪率先组织了十几万人马,二话不说就打算出兵讨伐侯景,但他刚要出发,却被哥哥萧绎的一封书信拦住了。

书信上的内容十分简单,只有短短一句话:

“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资治通鉴》

什么意思呢?

萧绎表示,兄弟你的属地在四川,当地民风彪悍,你在当地镇着他们那自然没事儿,但你要是全军出击,倾巢而出,保不齐当地的蜀人就会发生叛乱,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在成都待着吧,讨伐叛军侯景的事儿,交给我就得了。

这话说得十分友好,滴水不漏,满满都是兄弟情深,我怕你受伤,所以脏活儿累活儿我来干。

但实际上,萧绎之所以劝阻萧纪率先出兵,并不是担心自己这位弟弟的安危,而是怕萧纪快速平定侯景之乱后,借势称帝。

您还别说,萧绎这么一顿糊弄,还真就把萧纪给糊弄住了。

萧纪一看,兄长如此关爱自己,那还说什么了,我就老老实实地在成都等着我兄弟传捷报就得了。

结果萧纪不仅等来了捷报,还等来了哥哥萧绎已经平定叛乱,并且意欲称帝的消息。

直到这时,萧纪才明白,自己被耍了。

(萧纪形象)

口口声声说是关心我的安危,实际上,你是怕我抢的你的皇位!

萧绎啊萧绎,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于是,萧纪同志抢先一步,于公元552年,在成都率先称帝了。

平定叛乱的萧绎知道自己早晚要和弟弟撕破脸,索性也不装了,摊牌了,不久之后也即位登基,改元称帝。

一国无二帝,天下无二主,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再也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既然如此,那就打呗!

南梁原来的首都是在建康,然而侯景之乱已经把曾经富丽堂皇的建康城化作了一片焦土,所以萧绎登基,把都城定在了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

在讨伐侯景之前,萧绎的兵力其实是要大过萧纪的,但是来来回回又是杀敌,又是平叛,这就折损了不少人马,所以萧绎登基之后,论军事实力反而不如萧纪了。

萧绎不是傻子,他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如果硬碰硬,肯定没戏,搞不好自己就得被萧纪给收拾了,所以他果断决定,搬救兵。

所谓南北朝,南方有政权交替,那么北方自然也有政权交替。

南朝的宋武帝刘裕初开南北朝时代,建立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南朝宋的前后,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族也逐步统一草原,建立了北魏。

(宋武帝刘裕画像)

北魏政权比较稳定,一直持续到梁武帝萧衍建立南朝梁的前后才逐渐衰败。

北魏朝堂的两位大臣,分裂了北魏,各自单干,建立了西魏和东魏。

而萧绎找来的帮手,就是势力范围处在萧纪身后的西魏。

你想跟我打?我先找个帮手偷袭你的后方,我让你首尾难顾,我看你如何是好!

从军事意义上来讲,这的确是不太好办。

敌人在长江对岸,战机刻不容缓,但自己如果率军倾巢而出,自己的大本营必然会被西魏军队偷袭,搞不好后院起火,家都没了。

难办,相当难办。

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萧纪做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决定。

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蜀中大片区域,全军南征,顺长江而下,打算和萧绎拼命。

家?我不要了!我说什么也要先把你萧绎给收拾了!

萧纪要放弃蜀中全军南渡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军营,但将士们的兴致却不是很高。

原因不外乎一点,这些将士们大都家在蜀中,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十分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园,长途跋涉,到外地作战。

思乡之情,实在可以理解,但战机稍纵即逝,萧纪家都不要了,军队必须尽快出发。

于是,萧纪把自己在蜀中经营多年所积攒下的财富全都拿了出来,共计金饼100箱,银饼500箱。

(金饼)

在誓师出征的会议上,萧纪对将士们许诺,只要大家跟着自己好好干,早晚有衣锦还乡的一天,我手里这些金银,就是用来给你们发俸禄的。

只要你们作战勇猛,立了战功,别说这些金饼银饼我会全都赏赐给你们,以后就是金山银山,你们也有得拿。

萧纪这么一动员,大家眼里可就放光了,家也不想了,故土也不思念了,纷纷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愿意跟随萧纪共同进退。

在这些财物的激励之下,战士们果然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军队顺着长江一路高歌猛进,眼见就能击败萧绎,一统江南。

南征势如破竹,但萧纪的心里却开始犯嘀咕了。

将士们跟着自己卖命,风里来雨里去,整日刀口舔血,按理说应该把自己手里这些金银赏赐给他们,况且自己当时也许下过这样的承诺。

但这些金饼银饼可都是当初自己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攒下来的,真要是这么撒手全都赏赐给将士,自己还真有点舍不得。

于是,我们的萧纪同志反悔了。

将士们立下战功,来讨要封赏,萧纪要么装病,要么躲着不见,要么就谎称军务繁忙,容后再议。

反正总而言之一句话,话我的确说了,但钱我也的确给不了。

时间一长,将士们明白了,咱们这位皇帝,现在眼见战事胜利,用不着咱们了,他想耍赖不给了。

说是给咱们兄弟金饼,其实上是给咱们画饼。

将士们不干了,大家认为自己受到了萧纪的蒙骗,军心动摇,于是仗也不好好打了,信心也没有那么足了,乃至还有很多将士,要么偷偷溜走,要么投诚萧绎。

这回算是完了。

情况急转直下,萧纪带领的军队一来减员严重,二来军心涣散,连吃好几个败仗,到最后,居然被萧绎组织起的精兵给打了个灰头土脸,支离破碎。

这叫什么?功败垂成。

公元553年,曾经有着绝对优势的萧纪声势一落千丈,混到最后,居然只剩下几十个老弱残兵,他本人在长江上撑着一支残破不堪的龙舟逃窜,结果被萧绎手下的将士合围,身死乱军之中,稀里糊涂的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就是本篇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梁元帝萧绎画像)

萧纪死了。

但萧纪之死,不在于士兵的质量不精锐,也不在于将领的能力不优秀。

天时地利人和,萧纪基本上都占全了。

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他的失败,源自于他吝啬的性格。

他那一张张价值连城的金饼,变成了给将士们画饼。

萧纪守住了金饼,但却由此失去了人心。

人无信不立,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通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