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宇薇

3月29日,北大荒披露2023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50.44億元,同比增長18.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10.64億元,同比增長9.07%。

北大荒表示,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農業分公司積極採取機動地競價、超規模階梯收費等增收措施實現土地承包費總收入增加、實現農業投入品以及農產品經營收入同比增加。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理財收益及農業承包業務收益同比增加。

糧食產量“二十連豐”

北大荒是我國目前規模大、現代化水平高的種植業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主力軍”。2023年,北大荒持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生產水稻玉米大豆等優質農作物120億斤。

報告期內,公司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種植結構,促進各項改革和發展措施落地,不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3年,北大荒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增長,表明公司在主營業務方面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提及公司經營亮點,北大荒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公司全年播種面積達1042.9萬畝,糧食總產穩中有增,實現‘二十連豐’。與此同時,公司建設優質水稻、鮮食玉米等七大類專屬基地118萬畝,積極培育優質‘土特產’。在科技創新方面,公司持續加大新技術和新農具推廣應用,落實側深施肥、水田旱平免攪漿、綠色農藥替代等22項適用性技術。”

“在後續農業業務佈局方面,公司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大科技投入,通過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裝備,提高種植效率和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二是注重品質提升,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推動多元化種植,根據市場需求和地域特點,科學合理規劃作物佈局,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胡冰川進一步表示。

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

據介紹,得益於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北大荒所在區域內,農機裝備水平得到逐年提升,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截至2023年末,北大荒所在區域內實現農業機械總量達32.99萬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61.2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9%以上。

江蘇大學中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宗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農業裝備對於北大荒盈利增長起到了重要保障支撐作用。從北大荒截至2023年末的機械化水平來看,可以使公司52.1萬從業人員經營4564.4萬畝耕地,勞均耕地面積高達87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9倍。”

目前,北大荒正努力推進農業物聯網管理系統建設,通過平臺搭建、網絡構建、數據實時監測採集與傳輸、智能分析等措施使農業生產全過程可控,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提升了農業標準化水平,全面提高公司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