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3家銀行理財子年度“成績單”大PK,8家淨利下降,股份行逆襲國有大行 |銀行理財觀察㊽

財聯社4月1日訊(編輯 楊斌)隨着主要上市銀行的2023年年報出爐,已有1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年度“成績單”得以展現。財聯社關注到,2023年,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普遍出現了下滑,而興銀理財、信銀理財等多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逆勢上升。淨利方面,上述13家理財子中,8家淨利下降,其中農銀、建信淨利潤降超50%。

對比拆解來看,規模增長情況較好的理財子公司呈三大特點:一是在產品適配上做得較好,適時發力穩健低波產品;二是較爲注重客戶投資者體驗的提升;三是完善渠道建設,在代銷上發力較多。而國有大行理財子相對股份制銀行,在收益、客羣、代銷渠道上存在差異。

股份制銀行理財子規模增長逆襲,農銀、建信淨利潤降超50%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回升至26.80萬億元,較2023年半年度末上升5.76%,較2022年末小幅下降3.07%。在這一過程中,各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呈現了明顯的分化,從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相關數據中可見一斑。

圖:2023年末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餘額規模

2023年末,招銀理財以2.55萬億元的規模繼續穩坐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榜的首位。興銀理財與招銀理財成爲唯二的兩家產品餘額規模突破2萬億的理財子公司,“萬億梯隊”則至少有10家。

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規模普遍出現了下滑,而多家已公佈年報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逆勢上升。具體來看,中銀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建信理財2023年末的產品規模分別縮水了7.32%、8.78%、10.61%、21.50%。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光大理財、交銀理財、平安理財2023年末的產品規模分別上升了8.18%、9.60%、10.72%、13.45%、14.20%。

經營業績方面,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依然坐穩理財子公司淨利潤榜前兩位,但2023年淨利潤同比均小幅下滑。農銀理財、建信理財2023年實現的淨利潤則下降超過50%。信銀理財、民生理財2023年的淨利潤同比逆勢增長超10%。

圖:2023年理財子公司經營業績

排名靠前理財子呈三大特點,未來探索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協同

規模與業績更迭的背後,是理財子公司綜合能力的體現。據普益標準最新公佈的2023年度銀行理財能力綜合排行榜統計,興銀理財、信銀理財、招銀理財、光大理財位列全國性理財機構理財綜合能力排行榜前四位。

其中,興銀理財發行能力單項得分位列全國性理財機構第一;信銀理財運營管理能力和信息披露規範性子項得分均位居全國性理財機構首位;招銀理財產品研發能力位列全國性理財機構首位;光大理財的收益能力位列全國性理財機構首位。

圖:2023年度全國性理財機構理財綜合能力排行榜

財聯社進一步查閱了各銀行上市公司的年報,2023年規模增長情況較好的理財子公司可總結爲三大特點。

首先,排名靠前理財子公司在產品適配上做得較好,都以“穩健”爲宗旨,適時發力穩健低波產品。

興業銀行年報表示,興銀理財強化產品供銷適配,加大低波穩健產品發行,依託集團協同優勢,把握“五大新賽道”資產紅利,對標海內外先進同業,加快戰略性創新產品佈局。在“八大核心、三大特色”產品體系基礎上,搭建量化多類型產品線,發行“固收+優先股”等低波含權理財,持續完善主流策略產品線。

中信銀行表示,信銀理財以“穩健”爲品牌核心,構建包括貨幣、貨幣+、固收、固收+、混合、權益六大賽道及項目、股權兩大特色的“6+2”產品體系,滿足投資者的多元化投資訴求。

招商銀行順應客戶風險偏好的變化,加大穩健類產品供應。在理財方面整合合作伙伴優勢資源,以“穩健類產品”爲基本盤,捕捉階段性投資機會。光大理財同樣表示,結合投資者風險偏好需求,重點推出低波動理財產品。

其次,靠前的理財子公司較爲注重客戶投資者體驗的提升。如招銀理財推出理財產品24小時營業功能,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申贖截止時間從15:30延長到24:00,獲得客戶好評。

光大理財優化理財贖回到賬時間,完成多層次理財場景升級。同時堅定落實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積極開展投資者教育,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與理財認知,努力提供“符合預期、時有驚喜”的投資者體驗。

此外,優秀理財子公司完善渠道建設,在代銷上發力較多。

興銀理財豐富母行同業客戶的財富產品貨架,實現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代銷渠道全覆蓋,累計開拓中小銀行代銷合作機構超 470 家,覆蓋超過 60 家城商行、390家農信機構。通過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銀行等行外渠道銷售理財保有規模達到8695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70.32%,佔比38.39%。

信銀理財不斷加強“線上宣傳+線下推廣”、“機構+個人”的直銷體系建設和“12+3+N”的代銷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銷售渠道生態圈。2023年末累計服務理財客戶1406.49 萬戶,較上年末增加478.39萬戶,增幅51.55%;累計與127家代銷合作機構開展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業務。

平安理財在深化渠道經營方面一是融入本行經營場景,通過“靈活寶”等理財產品提升客戶體驗,助力本行獲客及提升資產配置服務;二是加強與同業銀行的代銷合作,2023年末,平安理財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餘額超3400億元。

股份行理財子“逆襲”國有大行原因何在?

結合上述公開披露信息,股份制銀行理財子“逆襲”國有大行的原因已較爲明顯。

金融政策資深專家、冠苕諮詢創始人周毅欽向財聯社表示,最直接的原因即部分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業績較股份制銀行尚有些許差距,投資者“用腳投票”選擇產品業績更好的資管機構。此外,國有大行理財子的客羣更多爲中老年人,對於收益波動較敏感,此類客戶的風險偏好更低,一部分理財產品在行內轉化爲了存款,進一步加劇理財規模流失。最後,相較股份制銀行理財子,部分國有大行並不熱衷代銷渠道的建設。

普益標準認爲,從長期來看,佈局直銷渠道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其不僅是理財公司新闢銷售產品的渠道,更是理財公司構建直達客戶服務及陪伴能力的主要陣地。在此基礎上,理財公司做好“投”與“顧”,逐步探索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協同的業務模式,通過財富管理和客戶建立起穩定的關係,增強在各種市場環境下客戶與產品的黏性,繼而穩定理財公司規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