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31日,22家上市券商年报出炉(剔除3家控股券商公司)。拆解上市券商营收构成来看,在权益市场低迷叠加阶段性收紧IPO等影响下,去年券商经纪、投行、信用等业务均呈现一定“颓势”,自营业务收入成为影响上市券商营收表现的“胜负手”,业绩高增长的券商多数为自营业务收入增厚所驱动。

此外,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成为券商破局的共同选择。2023年,券商一方面通过降薪等方式缩减成本,另一方面则在财富管理转型、国际化业务持续投入等方面寻找新的业绩增量。

业绩分化

头部券商座次“洗牌”

自营业务成“胜负手”

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净利润前十名

证券名称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 同比变动 2023年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变动

中信证券 197.21 -7.49% 600.68 -7.74%

华泰证券 127.51 15.35% 365.78 14.19%

国泰君安 93.74 -18.55% 361.41 1.89%

招商证券 87.64 8.60% 198.21 3.13%

中国银河 78.79 1.43% 336.44 0.01%

中信建投 70.34 -6.45% 232.43 -15.68%

广发证券 69.78 -12.00% 233 -7.29%

中金公司 61.56 -18.97% 229.9 -11.87%

申万宏源 46.06 65.16% 215.01 4.32%

光大证券 42.71 33.93% 100.31 -6.94%

数据来源:Choice

◎记者 孙越 李雨琪 王彦琳

截至3月31日,22家上市券商年报出炉(剔除3家控股券商公司,下同),其中营收、净利实现同比增长的占比均接近六成,“增速分化”成为年报关键词之一。

头部券商座次“洗牌”

在这22家上市券商中,有13家的营收突破百亿元大关。中信证券以600.68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同比下滑7.74%。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以365.78亿元、361.41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申万宏源等营收均超200亿元。

从排名上来看,除了中信证券,券商2023年营收前十的其他座次出现“洗牌”。其中,华泰证券去年营收超越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由第四升至第二;广发证券由第八上升至第五。

归母净利润方面,净利逾百亿元的只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2家,比2022年减少一家。中信证券以197.21亿元排在首位;华泰证券实现净利润127.51亿元,超越国泰君安位居第二;中信建投从上一年的第八上升到第六;海通证券则掉出前十。

在增速方面,头部券商净利润增速整体放缓,半数以上出现同比下滑。其中,海通证券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最大,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超80%,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超过10%。仅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等头部券商保持较高增速。

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不少中小券商表现亮眼。22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不过,中小券商业绩的高增长与其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不无关联。以红塔证券为例,虽然其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710.57%,但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只有3852.51万元。

自营业务仍为业绩“胜负手”

观察券商各个业务板块,相较经纪、投行等业务整体呈现的下滑态势,券商自营业务挑起大梁,成为券商2023年业绩的重要增长点。22家上市券商2023年自营业务收入合计1040.16亿元,较2022年的688.28亿元增长51.12%。

券商自营的“头部效应”显著。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和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218.46亿元、116.70亿元和105.56亿元;国泰君安、申万宏源、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的自营收入均超过50亿元,位居第二梯队,分别为91.25亿元、89.74亿元、76.58亿元、68.42亿元和67.30亿元。上述8家券商的自营收入占22家券商自营总收入的80.18%。

在大型券商中,自营业务保持同比高增速的有华泰证券(93.65%)、申万宏源(76.58%)、中信建投(50.96%)、广发证券(181.99%)、光大证券(129.35%)。另外4家头部券商也保持了不低的自营增速,分别是中信证券(23.87%)、国泰君安(29.88%)、中国银河(36.99%)、招商证券(31.57%)。

自营业务收入是部分上市券商的业绩“顶梁柱”,如中金公司、国联证券、申万宏源、中原证券和西南证券的自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40%。而对部分中小券商来说,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更是成为其业绩反弹的重要驱动力。其中,西南证券自营收入同比增长达1806.84%;红塔证券、国海证券分别同比增长423.42%、218.61%;国元证券和中泰证券则同比由负转正。

ETF业务成财富管理重要抓手

2023年,受市场下行及新发基金规模下滑影响,券商经纪业务普遍承压。目前有可比数据的22家券商经纪业务同比增速无一为正。不过,一些券商在客户数量、产品保有量、代销金融产品收入等重要指标上实现了逆势增长,表明券商对于财富管理业务的探索进一步深入。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一直被视为衡量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成效的“试金石”。从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来看,2023年,前五座次“洗牌”:中信证券以16.94亿元的收入,依旧稳居榜首;第二至第五位是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分别实现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12.55亿元、8.16亿元、7.90亿元和6.46亿元。而2022年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排名前五的券商是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

从同比增速来看,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在内的多家头部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实现增长。华安证券以超过100%的增幅,在已披露数据的券商中名列榜首。

此外,多家券商金融产品保有规模也实现连续增长。中金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产品保有规模约为3500亿元,规模连续4年正增长。中国银河证券表示,2023年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连续4年增长,2023年月均值达2036.26亿元,较2022年增长6.15%。国泰君安表示,2023年公司金融产品月均保有量2423亿元,同比增长13.3%。

据悉,ETF业务成为券商财富管理实现“新增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ETF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券商凭借ETF代销渠道的独特优势,实现了基金保有量的正向增长。

券商年报透露出其财富管理业务下一步的打法与思路,加强买方投顾能力建设成为其发力重点。中金公司称,2024年公司在保持买方投顾战略定力的同时,将买方投顾理念向单品延伸,做好资产配置。同时,加强对投顾的精细化赋能,实现投顾团队规模的稳步增长及产能提升。

国际化业务布局成效显现

尽管证券行业2023年受到市场行情波动、外部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但各家券商发展脚步并未放缓,在业务方面仍然呈现不少新亮点,比如国际业务快速发展。

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国际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02亿美元、净利润2.46亿美元;华泰证券2023年实现国际业务收入79.26亿元,同比增加19.49%;国泰君安国际业务实现营收21.63亿元,同比增长54.96%,公司跨境衍生品新增名义本金4469.80亿元,同比增长87.6%。

在境外投行业务方面,中国银河证券去年实现逆势增长,完成15单港股IPO项目,承销债券133笔。2023年,中国银河证券国际业务营业收入达20.06亿元,同比增长11.28%,占总营业收入的5.96%,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头部券商去年在国际化布局上持续深耕,一个新趋势是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业务的发展重点。2023年,中国银河证券实现对东南亚子公司银河-联昌100%持股,进一步巩固在东南亚核心市场的领先地位。华泰证券也将国际业务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市场,在新加坡市场加快布局投资银行、股票销售交易、固定收益和财富管理等业务。

降本增效

券商纷纷降薪

成本控制重要性凸显

◎记者 汪友若

出差标准下调、客户招待费用标准降档、金融数据服务商账号数量缩减……“降本增效”成为券业近年来的“主旋律”。截至3月31日,已有22家上市券商披露2023年年报(剔除3家控股券商公司,下同),这些机构在“降本增效”方面有何动作?

员工薪酬普降

截至3月31日,在已披露年报的22家上市券商中,有11家的人均薪酬较2022年出现下滑(按应付职工薪酬合计/员工总数计算);若同2021年比较,有18家的人均薪酬出现下滑。

具体来看,中原证券2023年人均薪酬33.55万元,较2022年下降13.23%,降幅最大;两家头部券商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紧随其后,2023年人均薪酬分别为69.72万元、64.75万元,分别较2022年下滑11.34%、9.39%。此外,人均薪酬较2022年降幅超过5%的还有华安证券、中国银河证券。

相较2021年数据,券业降薪的趋势则更为显著。其中,海通证券以40%的人均薪资降幅,高居首位;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的人均薪资降幅均在30%左右;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的降幅超过10%。

业务费用支出刚性不减

人力支出虽然有所下降,但券商营业支出总额呈现较强刚性。已披露年报的22家上市券商2023年营业支出合计2518.4亿元,与2022年的2515.16亿元几近持平。具体来看,券商营业支出中的主要项目为业务及管理费,占比超70%,该项目下合计支出1851.73亿元,同比增长3.86%。

22家券商中,信达证券、中原证券、中金公司、东方证券、方正证券等5家机构的业务及管理费用较2022年有所下降,占比约两成。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信达证券,2023年业务及管理费为17.68亿元,较2022年的19.50亿元减少1.81亿元,减幅9.3%,主要变动原因为公司优化费用结构,业务费用减少。

中金公司2023年业务及管理费用支出158.23亿元,同比下降6.14%。公司表示,受2023年资本市场表现承压的影响,集团经营业绩较2022年有所下降,员工成本相应下降。

也有券商选择在行业低谷期逆势布局。以国联证券为例,其2023年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上涨31.2%,达21.5亿元,公司称主要系企业收购、业务转型过程中加速引进人才、拓展业务所致。此外,国泰君安证券、中泰证券去年业务及管理费用上升,均系并表旗下基金公司所致。

业绩排名居前的大型券商,营业支出也远远高于同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去年业务及管理费用分别为289.92亿元、170.79亿元和158.23亿元,远超22家券商的平均值84.17亿元。而招商证券、中泰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方正证券的业务及管理费用在50亿元至80亿元之间。

沪上一位非银分析师表示,经过2019年至2021年资本市场的一轮上涨行情,各家证券公司在员工人数及人均成本上均有了一定幅度提升。虽然员工成本中奖金等部分属于可变成本,但相对于收入的大幅波动而言,仍显弹性不足。并且,近年来金融科技崛起,券商加大研发投入,亦是拉高券商费用的重要原因。后续,“开源”对当前“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证券行业而言有一定难度,成本费用控制将成为决定业绩表现的重要因素。

投行遇冷

收入普遍下滑

融资变局中探寻新出路

◎记者 徐蔚

2023年股权融资节奏生变,券商投行业绩普遍“歉收”。截至3月31日,已有22家上市券商披露年报(剔除3家控股券商公司,下同),超九成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滑,平均下滑幅度近25%。

股权融资市场的低迷也深刻影响投行业务布局,部分投行通过“股转债”的方式优化人员结构,更多的投行加强并购重组等业务布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投行收入普遍下滑

2023年,股权融资市场收紧明显。A股IPO共完成314单,融资规模为3589.71亿元,同比下降31.3%;A股再融资共完成293单,融资规模为4027.08亿元,同比下降39.8%。

在此背景下,券商投行2023年收入普遍下滑。截至3月31日,以“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口径来统计,已经披露年报的22家券商中,共有20家券商的投行出现收入减少,占比91%。

数据显示,22家券商的投行收入平均下滑约25%。其中,国元证券“滑坡”幅度最大,达到73.53%,投行手续费净收入从2022年的7.77亿元下滑至2.06亿元;中原证券、方正证券的下滑幅度均超60%。

大型券商中,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减少,跌至37.02亿元,同比下滑47.16%。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的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均下滑逾20%。

在市场清淡的背景下,头部效应依然显著,“三中”稳居第一梯队。中信证券以62.93亿元排名第一,中信建投以47.96亿元居第二,中金公司排名第三。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等券商居于其后,投行收入均超30亿元。

优化结构酝酿“去产能”

此轮股权融资节奏变化始于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并对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作出部分条件限制。在此背景下,部分投行通过优化结构的方式来应对市场变化。

从2023年全年IPO数量就能明显感受到行业“松紧”切换。2023年全年,沪深两市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其中,2023年1至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9至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

而投行保代人数在经历前几年的高速扩容后已达8700人,庞大的保代队伍正在遭遇“项目荒”。据统计,仍在交易所或证监会排队等待审核IPO项目的保代约1100人,仅占全行业保代人数的13%。

“券业龙头”中信证券的投行部门近期进行了人员调整,百余人从IPO股权岗转至债权融资、并购重组、投资等业务条线。

中信建投证券在业绩说明会被问及,“作为头部券商,IPO逆周期调节背景下如何应对一级市场业务的变化”,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委员邹迎光表示,一方面,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努力沿着国家战略方向覆盖和服务优质客户,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公司也会在坚持全面均衡发展的同时,强化在某些业务领域的布局,以及加大在并购重组业务领域的布局,深化投行业务的境内外一体化,并在公募REITs等领域积极发力等。

抓住建设一流投行新机遇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后,“打造一流投行”的愿景频频出现在券商年报或高管演讲中。

中信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佑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信证券将全面对标建设一流投资银行要求,在战略能力、专业水平、公司治理、合规风控、人才队伍、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华泰证券首席财务官焦晓宁表示,华泰证券将构建完善分类分层、全业务链联动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综合实力继续进阶,致力打造兼具本土优势和全球影响力的一流投资银行。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为客户创造财富服务新价值;二是强化全业务联动协同,拓展机构综合服务新空间;三是深化金融科技赋能,释放“业务+科技”融合共创的新动能;四是守住合规风控底线,打造纵横管控全覆盖的新体系。

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前十名

证券名称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 同比变化

净收入(亿元) 净收入(亿元)

2023年年报 2022年年报

合并报表 合并报表

中信证券 62.9326 86.5387 -27.28%

中信建投 47.9642 59.2661 -19.07%

中金公司 37.0228 70.0603 -47.16%

国泰君安 36.8759 43.1093 -14.46%

海通证券 34.2105 41.7891 -18.14%

华泰证券 30.3688 40.2433 -24.54%

东方证券 15.1031 17.3326 -12.86%

申万宏源 14.4472 18.7973 -23.14%

中泰证券 13.4924 10.1778 32.57%

招商证券 13.0157 13.9250 -6.53%

数据来源:Choi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