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問上市銀行的2023 ①

開欄語:

“挑戰年年有,應對好了就是新機遇,解決好了就是新突破。”工商銀行董事長廖林的一句話,道破了銀行業應對當前環境之道。

總資產規模達350多萬億元的商業銀行經營狀況,是透視宏觀經濟變化的重要窗口。去年,面對複雜的經濟局面,銀行業持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調降信貸利率,讓利實體企業。而低利率新環境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或許纔剛剛開始。銀行家們準備好了嗎?即日起,上海證券報透視上市銀行2023年年報,推出“五問上市銀行的2023”系列報道,來觀察銀行家們的應對之道。

六大行淨息差形勢

證券名稱 2023年 2022年

(單位:%) (單位:%)

交通銀行 1.28 1.48

中國銀行 1.59 1.75

農業銀行 1.6 1.9

工商銀行 1.61 1.92

建設銀行 1.7 2.01

郵儲銀行 2.01 2.2

◎記者 張瓊斯

一段時間以來,商業銀行頻繁打響“息差保衛戰”“存款保衛戰”。這些行動背後反映的經營上的挑戰,在上市銀行業績報告中得到進一步確認。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已披露的上市銀行2023年年度報告發現,去年,多數上市銀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較2022年放緩;營業收入負增長的上市銀行過半,“不增收”銀行範圍較上一年進一步擴大。

分析人士認爲,應理性看待銀行營收與利潤波動。一方面,商業銀行利潤下行屬於行業正常調整的過程;另一方面,從資產規模增速等指標看,銀行的規模增速與實體經濟增速相匹配而且增長更快,保證了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未來,商業銀行的經營重點在於支持實體經濟企穩向好,以經濟增長爲自身的長期穩健發展和利潤提升創造空間。

增利不增收 淨利潤增速放緩

在已經披露年度報告的超20家上市銀行中,絕大多數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較上年放緩,六大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不到4%,“增利不增收”現象存在於不少上市銀行中。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直言,過去一年,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該行營業收入依然保持正增長,來之不易。

上市銀行作爲銀行業中的“績優生”,其經營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行業的發展現狀。據金融監管總局此前披露,2023年全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2.4萬億元,同比增長3.2%,是近五年的次低增速,僅高於面臨疫情衝擊、減費讓利、增提撥備等多重影響的2020年。

分析2023年上市銀行經營業績承壓的原因,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爲,營業收入下滑主要是因爲:一方面,淨息差持續收窄導致利息淨收入下滑;另一方面,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面臨減費讓利、財富管理業務市場環境變化等挑戰。部分銀行“增利不增收”則主要是因爲近兩年撥備計提力度下降,維持了淨利潤的正增長。

淨息差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在讓利實體經濟和引導實際融資成本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持續創下新低,去年四季度進一步降至1.69%。過去一年,部分上市銀行淨息差快步下行,去年一年的淨息差降幅,達到過去五年累計降幅的一半。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的天職,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決定了銀行業的運行狀況。總體看,上市銀行經營平穩,與實體經濟運行情況基本一致。”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儘管貸款利率和淨息差持續下行,對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產生了直接影響,但從資產規模增速看,銀行的規模增速與實體經濟增速相匹配而且增長更快,保證了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2023年,上市銀行貸款餘額增長較快,保持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Choice數據顯示,去年末主要上市銀行的貸款總額較去年初都取得了兩位數增長。

理性看待商業銀行利潤波動

當前,銀行維持經營的穩健性,保持合理利潤和淨息差水平,對於其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更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都有重要意義。

應如何看待商業銀行利潤水平?《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曾提出,商業銀行盈利狀況也會隨着經濟週期波動,對此應理性看待,不必過度解讀。

這一報告還提出,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保持增長,但淨息差持續收窄,利潤增速有所下降。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發放貸款面臨資本約束,化解風險也要消耗資本。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是內源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有助於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風險的能力。

“要正常看待商業銀行利潤水平。”曾剛表示,銀行業利潤過高或者金融增加值佔GDP比重過高,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也容易偏離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但商業銀行利潤過低也可能會引發部分機構出現經營困難,可能導致金融風險,長遠看也會降低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總體而言,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讓利要處於合理區間,以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長期良性循環。

廖志明認爲,近年來,部分行業經營難度加大,銀行業經營業績的變化與實體企業經營情況緊密關聯。過去銀行貸款增速更高,需要更多利潤留存來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隨着銀行貸款增速趨於穩定,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會有所緩解。但考慮到信用成本壓力依然不小,銀行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盈利來維持自身穩健經營。

宏觀經濟增長爲銀行創造良好環境

展望2024年,儘管息差收窄等經營壓力仍存,許多上市銀行管理層依然傳遞出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宏觀經濟增長爲銀行長期穩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谷澍表示,從當前經濟活躍度看,今年前兩個月主要生產需求指標穩中有升,顯示2024年經濟開局平穩。對於農業銀行而言,今年以來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也呈現良好增長態勢。

工商銀行董事長廖林認爲,未來工商銀行保持高質量發展具備很多優勢條件和強有力的基礎支撐。從外部看,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回升向好的態勢持續鞏固和增強,這是應對挑戰的最大底氣;從工商銀行看,目前該行主要業務規模居全球首位,科技創新、風控能力行業領先,“韌性指標”處於行業較優水平等,都是該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不排除今年銀行業盈利水平下行的可能性。曾剛表示,今年商業銀行的利潤水平存在進一步下行的可能。廖志明預計,今年商業銀行經營業績可能會繼續承壓,淨息差、資產質量或仍然存在下行壓力。

曾剛認爲,商業銀行利潤下行也是行業正常調整的過程。過去幾年,部分實體企業進入調整期,現在也反映到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中。從世界範圍看,銀行業利潤增速水平也取決於經濟發展階段,主要發達經濟體銀行業也出現了利潤增速放緩甚至是負增長等情況。未來,商業銀行的經營重點在於支持實體經濟企穩向好,從而減輕自身在中長期的利潤下行壓力,以經濟增長爲自身的長期穩健發展和利潤提升創造空間。

中國銀行研究院預計,2024年商業銀行淨息差仍將走低,但降幅逐步收窄,以量補價的規模因素是支撐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增長的關鍵。手續費收入存在結構性機會。比如,理財業務有望重回較快增長區間;財富管理收入仍有增長空間,通過“以量補價”對沖降費影響;貨幣政策仍然存在一定寬鬆預期,銀行投資業務收入有望延續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