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上市金融科技公司2023年財報正陸續披露。

陸金所控股、奇富科技、信也科技、樂信、嘉銀科技等多家公司於近日發佈了2023年度財報。

整體來看,主要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全員盈利,不過淨利潤座次重新洗牌。

2023年營收規模最大的是陸金所,實現營收342.55億元。利潤規模最大的是奇富科技,年度歸母淨利潤爲42.85億元。在營收利潤方面,奇富科技和陸金所位於第一梯隊。樂信、信也科技在2023年均實現了淨利潤的增長。其中,樂信實現營收和淨利的同比雙位數增長。營收同比增幅最大的爲嘉銀科技,營收同比增長67.1%至54.7億元。

4月2日,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23年金融科技公司的整體表現較爲亮眼,但也出現了一些分化,反映出金融科技公司所處的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2023年以來,金融科技領域精細化的發展趨勢愈發明顯。

座次洗牌

2023年,陸金所控股實現營收342.55億元,同比下降41.1%;實現淨利潤10.34億元,同比減少88.2%;實現歸屬於集團股東的淨利潤爲8.87億元,同比減少89.8%。

營收排名第一的陸金所控股,卻在2023年營收、淨利雙降。

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陸金所控股雖業績有所波動,但屬於特例,原因在於陸金所控股剛剛完成轉型。

近來,陸金所控股切換了業務模式,從此前部分依賴合作伙伴增信,到目前採用發揮融資擔保牌照作用的100%擔保模式。此前,陸金所控股的融資增信方式較爲多元化,但伴隨第三方增信成本提升,信貸機構難以將更高的增信成本轉移給小微企業。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容奭表示,“第四季度複雜的宏觀環境仍影響小微企業主。在此背景下,我們優先資產質量而非數量,併成功完成五大降低風險及多元化舉措,包括四項組合變動及一項業務模式調整”。

奇富科技在2023年總營收爲162.9億元,在上述公司中位列第二,上年同期爲165.54億元;公司股東應占淨利潤42.85億元,同比增長6.49%;公司股東應占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淨利潤爲44.71億元,同比增長5.85%。

信也科技、樂信、嘉銀科技、小贏科技2023年業績均呈現出增長態勢。2023年,信也科技實現年度營業收入125.5億元,同比增長12.7%;淨利潤達23.8億元,同比增長4.5%;樂信2023年營業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爲18億元,同比增長41.1%。營收同比增幅最大的爲嘉銀科技,營收同比增長67.1%至54.7億元。

從淨利潤前三甲來看,奇富科技以42.85億元的淨利潤排名第一,信也科技報告期內淨賺23.8億元,位於第二,陸金所控股則出現了營收、淨利雙下滑。在2022年,陸金所控股則以86.99億元淨利潤位列第一。

營收和淨利的背後,是對金融科技公司放款規模能力的考驗。2023年有三家撮合放款的規模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奇富科技的年度撮合放款規模高達4758億元,同比增長達15.4%;信也科技的年度促成交易額達1943億元,同比增長10.8%;樂信全年交易額2495億元,同比增長21.9%。

另有維信金科2023年貸款撮合類業務規模增至631.49億元,其中,純貸款撮合業務規模同比增長64.16%至124.73億元。

此外,報告期內相關機構資產質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以超過90天未償還貸款的M3+逾期率爲例,報告期內,陸金所控股M3+逾期率達到4.1%,較2023年三季度末出現上升。

對此,王蓬博表示,宏觀經濟承壓、市場競爭激烈、獲客標準降低等因素,會對未來利潤造成壓力,需要機構重視。

“從去年12月開始,整體風險已見頂企穩,12月入催環比下降6%。公司CRO也在財報電話會上介紹,整體入催率在近期達到低值,相較11月已優化超10%的幅度,整體資產回收率在2024年亦從低位開始企穩。”樂信方面指出。

業務模式轉型

此次的業績表現,離不開金融科技公司自身業務模式的轉型。在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多機構開始尋求轉型,以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並抓住可能出現的新機遇。

例如陸金所控股持續推進業務模式轉型,形成“消費金融與小微融資”的格局。在2023年第三季度末,陸金所控股完成了向100%擔保模式過渡,2023年第四季度新增貸款全部由消費金融子公司作爲表內貸款發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擔風險的業務模式下提供。

奇富科技逐漸向輕資本化轉型。這意味着金融科技公司不再直接參與金融產品的風險承擔,而是通過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手段爲金融機構提供信用評估、風險控制等服務,自身並不直接持有資產或承擔壞賬損失。

財報數據顯示,在2023年奇富科技撮合放款規模中,約57%的放款爲通過輕資本模式、ICE和其他技術解決方案所提供,這種不承擔信貸風險的服務。通過優化資金結構、發行ABS資產以及嵌入式模式,奇富科技將整體融資成本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對於部分金融科技公司而言,融資成本的下降主要取決於資金結構和債券發行。一方面,政府引導低成本資金流入市場,減少金融科技企業中間環節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自身也會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例如吸引戰略投資,發行ABS債券等,改善負債結構,使得總體資金成本下降。

整體上看,金融科技機構資金成本在下降,與銀行的合作也更加緊密了,而機構間合作的增加也使得流量沒有被浪費。

此外,奇富科技、信也科技等都宣佈啓動或加大了回購力度,陸金所控股、樂信、維信金科則通過派發股息或現金分紅的方式,提高股東回報。

在行業挑戰方面,王蓬博表示,一是合規化,其他場景融資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所以說競爭壓力依然巨大,二是宏觀環境繼續承壓,M3+人羣佔比仍然在提高。

“我國金融科技公司在模式上依然有領先的地方,但也要看到歐美地區類似的模式和參與者也很多,市場競爭也比較激烈。”他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