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觀潮財經

經濟下行期,各種問題更易暴露。

近日,華安財險任職長達13年的總裁童清辭職,同時總部班子集體大整頓,遠調地方分公司負責人李雲煥赴總部主持大局。2023年Q4償付能力報告中華安財險高管數量有9人,當前僅有6人;副總裁數量由5位縮減至1位,並取消常務副總裁職位。

觀潮財經發現,在童清辭任公告發布的前一天,華安財險發佈了總裁、副總裁招聘啓事,擬招聘總裁、副總裁各一名。本次招聘面向華安財險內外部公開招聘,公司內部員工可自薦,以及推薦外部人員,同時接受外部社會人員直接投遞。

向來穩健的華安財險爲何出現如此大規模的人事地震?經營業績來看,華安財險早些年持續盈利能力較強,但在去年,由於受經濟下行、二級市場波動較大疊加存量地產債風險持續惡化,以及對局部風險變化預期研判不足、業務政策調整不及時等因素,該公司2023年迎來其史上最大虧損。

除人事調整及利潤重塑以外,2024年華安財險的重中之重是引進合格戰略投資者,提升償付能力水平。

華安財險作爲老牌財險公司管理團隊向來穩定,此次人事大地震出人意料。對於機構管理而言,我們曾見過長久的安穩,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再現。日後圈子很小,機會很少,職業生涯很長的矛盾將不斷凸顯。如何平衡好對股東的當期交付、公司長遠發展及自身職業發展之間的關係,考驗着每一位管理者。

01

在職13年總經理辭任 高管班子大調整

近期華安財險高管大換血,原9位高管中5位職務調整,佔比超半數。

3月27日,華安財險發佈公告表示,童清因個人原因辭去該公司總裁職務,華安財險湖南分公司總經理李雲煥出任臨時負責人,任期不超過六個月。

除此之外,華安財險多位副總裁同時調整。張學清被免去常務副總裁、財務總監、首席投資官職務,調整爲副總裁;範丹濤、廖小衛被免去副總裁職務,調整爲總裁助理;徐軍被免去副總裁職務。其中,張學清、範丹濤、廖小衛聘期至第八屆董事會換屆爲止。

除此之外,2023年Q4償付能力報告中華安財險高管數量有9人,當前僅有6人;副總裁數量由5位縮減至1位,並取消常務副總裁職位。除上文已涉及的高管外,觀潮財經發現,原副總裁劉培桂、於鳳仁已不在高管行列。

因爲總部高管集體調整,華安財險不得不臨時從地方分公司調幹部入總部主持大局。此次出任臨時負責人的李雲煥,早年就職於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等頭部財險公司後轉戰華安財險,先後歷任郴州中支總經理、湖南分公司總助以及湖南、山西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總裁、4位副總裁同時調整、2位副總裁不再高管名單,需遠調地方負責人入總部主持大局的場面在保險業極少出現,而這家公司的經營管理班子已經穩定了十多年。

2010年11月,童清的任職資格獲原保監會覈准,至此出任該險企總經理已有13年,而李雲煥也成了少見的從分公司總經理升任總公司臨時負責人的案例。

童清是從華安財險基層一步一步提拔起來的高管,在任職期間主管華安財險行政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資產管理中心和北京代表處工作,同時兼任該公司旗下的華安財保資管董事長職務。

值得關注的是,曾有相關媒體曝出,雖然童清身居該險企總經理職位,但負責華安財險經營工作的卻是原常務副總裁張學清,其在童清的授權範圍內主持公司日常經營管理工作。據其履歷顯示,張學清是由該公司股東海航資本委派進入華安財險任職。

而此次調整的高管中也包括張學清,被免去常務副總裁、財務總監、首席投資官職務,調整爲副總裁。2018年2月,張學清出任華安財險常務副總裁的任職資格獲原保監會覈准,分管該公司計劃財務部、營銷管理部、電子商務部工作。

另外,觀潮財經發現,在童清辭任公告發布的前一天,3月26日,華安財險發佈了總裁、副總裁招聘啓事,擬招聘總裁、副總裁各一名。本次招聘面向華安財險內外部公開招聘,公司內部員工可自薦,以及推薦外部人員,同時接受外部社會人員直接投遞。

針對總裁的任職資格,華安財險提出了五點要求,具體包括:

(1)全國前20或全球前50院校研究生以上學歷且獲得研究生以上學位。

(2)從事金融工作10年以上或者經濟工作10年以上。

(3)滿足以下任一任職經歷:

①擔任全國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原則上不低於150億元)副總裁級別職務5年以上,且分管業務近三年盈利或公司整體盈利。

②擔任過全國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原則上不低於200億元)至少兩家分公司負責人,累計任職時間10年以上,且最近一家分公司近三年盈利(保費收入不低於15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持續向好。

(4)中共黨員優先。

(5)原則上年齡不超過50歲,條件優異者可適當放寬。

此次調整也導致該公司處於“羣龍無首”狀態,該公司董事長、總裁均空缺。

2002年,李光榮通過特華投資聯合深圳慶寶等6家關聯企業收購華安保險70%股權完成控股,華安保險也由此成爲中國第一家民營控股的保險公司,李光榮出任華安財險董事長。

2018年4月,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光榮因涉嫌行賄罪,被長沙市望城區批准執行逮捕。

2019年1月,李光榮出席華安財險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並卸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據該險企2023年Q4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李光榮目前已達退休年齡,現任華安財險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職務。

從該公司董事會架構來看,由14名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5名。剩餘董事中,執行董事趙權以及副董事長、副總裁徐軍均來自“海航”體系,副董事長李光榮、執行董事李曉均由該險企單一最大股東特華投資委派。

02

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 推動業務結構調整

除人事大調整外,2024年華安財險也將加快引進合格戰略投資者的步伐。當下,該公司償付能力水平已達到監管關注線上下,亟需補充資本。

據該險企公佈的償付能力來看,自2023年Q2起,華安財險償付能力出現較大幅度下滑。2023年Q4該公司綜合償付能力爲115.13%,較上季度末的136.30%下降21.17個百分點。

對此,華安財險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已針對當前償付能力管控壓力,採取控制規模增長、改善承保經營結果,優化投資結構等舉措,降低實際資本消耗、減少最低資本佔用,穩定償付能力水平,化解償付能力風險。

另外,雖然華安財險償付能力指標目前暫未觸及監管紅線,但該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自2022年Q1降至C類並維持至今,即長期處於償付能力不達標狀態。

據公開報道,該評級主要受股權等公司治理因素得分較低影響。2024年華安保險將持續推動業務結構調整、增強盈利能力,同時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提升償付能力充足水平。

該公司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華安財險共有11位股東,均爲社團法人股,同時都出現了全部或部分股權被質押或凍結的情況,異常股權佔比合計84%。

進一步來看,華安財險原董事長李光榮控股的特華投資爲該險企單一最大股東,持股20%。而李光榮持有特華投資98.60%的股權,爲特華投資的實際控制人。

一位特華投資的相關負責人曾透露,相比較特華,彼時李光榮在華安財險傾注的心血會多一些。

整體來看,自李光榮2002年接手華安財險以來,該公司股權信息變更圍繞“特華系”、“海航系”、“湘暉系”展開。

2011年,海航集團旗下兩公司——海航資本、海航酒店進入華安財險股東名單,隨後海航酒店又將股權轉讓給海航投資。目前,兩家公司合計持有華安財險19.64%股權。

不過其餘股東中,廣州市澤達棉麻、海航資本集團、北京國華榮網絡科技、上海聖展投資、海航投資集團、廣州市百澤實業、深圳市深信創業投資、廣州利迪經貿8家股東之間存在關聯關係,均爲海航資本集團旗下公司,合計持有華安財險60.42%的股權,掌握實際控制權。

另外,去年12月,該險企第四大股東湖南湘暉資產由於成爲被執行人,所持有的華安財險1.95億股股份被湖南省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掛上了阿里拍賣平臺,該筆股權佔華安財險全部股權的9.29%,起拍價和評估價均爲7.39億元。

不過,該筆股權最終以1991次圍觀,35人設置提醒,0人報名而流拍。今年1月該筆股權迎來二拍,起拍價降至5.91億元,較一拍下降1.48億元,最終仍因無人報名流拍。

華安財險是一家老牌財險公司,1996年10月,該公司正式創立,與新華、泰康、華泰同期獲批。2002年原董事長李光榮接手後,該公司成爲中國第一家民營控股的保險公司。兩年後,該險企申請到了彼時唯一的非壽險投資型產品業務試點。

該公司近十餘年來經營管理班子穩定,但董事長近年長期空缺。2002-2019年初,該險企董事長均爲李光榮。自其卸任後,該職位空缺至今已近5年。

2009年至今,該險企共歷任兩位總經理。2008年10月,蔡生出任華安財險總經理職務的任職資格獲原保監會覈准。公開資料顯示,蔡生2004年來到華安財險,首次接觸民營企業。2009-2010年,華安保險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8億元,合計淨利潤7.83億元。兩年後,蔡生向華安財險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並獲審議通過。

同時,該公司董事會聘任童清出任總裁,其任職資格於2010年11月獲監管覈准,至今已長達13年。

03

承保投資兩端承壓

華安財險官網信息顯示,截至目前華安財險已在31個省、市、自治區開設分公司,下設機構千餘家。近十餘年來,華安財險保費穩定增長,盈利也較爲穩定,共出現兩次虧損,一次在2018年,另外一次就是去年。據華安財險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去年虧損高達11.66億元,爲近15年以來的最大虧損。

2009年至今該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546.01億元,累計盈利約18.61億元。

從資產端來看,2023年華安財險累計總資產219.80億元,同比下滑4.26%。整體來看,該公司總資產規模在2010-2011年大幅下降,降幅在4成左右。隨後幾年該公司資產總規模穩定增長,但自2022年起再次出現小幅下滑。

其中,淨資產狀態相對有浮動。2023年該公司累計淨資產規模37.63億元,同比下降23.48%,較2022年規模縮減11.55億元,資產規模低於2011-2022年。過去15年間,該公司淨資產最高規模出現在2017年,金額達51.94億元。

從盈利狀況來看,2009-2018年間該公司維持穩定盈利。2023年,該公司累計虧損11.66億元,同比下降764.99%,較2022年盈利水平下降超13億元,迎來近15年最大虧損。

對此華安保險公開表示,2023年淨利潤虧損主要受經濟下行、二級市場波動較大疊加存量地產債風險持續惡化等因素影響,對持有風險投資資產進行了較大金額的計提減值。同時,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由於對局部風險變化預期研判不足、業務政策調整不及時等因素,保險賠款支出也較同期有大幅增加。

整體來看,2015年該公司淨利潤大幅提高,實現淨利潤7.42億元,同比大增123.71%。隨後3年該公司盈利水平持續下降,甚至跌爲負值。

對於淨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華安保險表示,受市場環境及行業週期的影響,該公司在承保方面綜合成本率偏高,資產配置策略與投資市場相比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投資收益率偏低,導致公司整體利潤有所波動。

2019-2022年間,該公司實現微弱盈利,淨利潤規模均不超2億元,直至2023年再次虧損。

保費規模來看,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穩定增長。2023年華安財險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74.74億元,同比增長4.84%,已達近些年最高規模。

投資端來看,2022年該公司實現投資收益5.74億元,同比減少32.75%。上圖可見,該險企投資收益於2009年、2015年表現亮眼,分別實現投資收益19.88億元、14.32億元。2009-2022年華安財險合計投資收益高達75.69億元。

針對2024年投資策略,華安財險表示,將堅持穩健審慎的資產配置策略,遵循絕對收益的投資理念,以投資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爲首要原則,在嚴格遵守保險資金運用各項規定的前提下審慎開展各類投資。

費用端,2022年該公司賠付支出、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及管理費均同比增長。

首先,該公司賠付支出持續增長。2022年該公司共賠付支出97.37億元,同比增長4.60%,已達近15年來最高水平。整體來看,自2021年起,該險企賠付金額超過90億元,2009-2020年均未超80億元。

從該公司2022年度信息披露報告來看,該公司賠付支出上漲主要源於出現了較多機動車輛及第三者責任險、責任險、家庭財產保險的賠付。

該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及管理費兩大項費用均同比上升。2022年該公司手續費及佣金共支出22.09億元,同比增加6.97%;業務及管理費支出40.95億元,同比增加5.09%。

整體來看,近年來以上指標走勢大致相同。兩指標均在2021年同比下降,其餘年份均逐年增長。

華安財險作爲老牌財險公司管理團隊向來穩定,此次人事大地震出人意料。對於機構管理而言,我們曾見過長久的安穩,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再現。日後圈子很小,機會很少,職業生涯很長的矛盾將不斷凸顯。如何平衡好對股東的當期交付、公司長遠發展及自身職業發展之間的關係,考驗着每一位管理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