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程輝

(觀察者網訊)中國的發展,始終是一些美政府官員心裏的“刺”。

“在中國非常高效的經濟制度面前,我們的經濟體正艱難生存。”趕在與歐盟開會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4月4日再把矛頭對準中國,她在活動中不斷渲染中國經濟給美歐帶來的挑戰,宣稱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增長”是中美關係緊張的關鍵因素之一,美歐應採取適當“反制措施”,共同應對中國經濟模式對西方所謂“經濟開放體系”帶來的挑戰。

在歐洲媒體看來,戴琪大談“中國經濟挑戰”不過是團結歐盟的一種手段,考慮到美歐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分歧,美方鼓動還可能適得其反,成爲美歐潛在摩擦的根源。

美貿易代表炒作:中國經濟體系太高效,我們很難...

4月4日,戴琪在卡內基基金會歐洲分部發表講話/卡內基基金會網站

戴琪“希望借中國團結歐盟”

戴琪此番前往布魯塞爾參加爲期兩天的“歐盟-美國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TC),她在會前數小時的一場活動中發表了上述言論。

自2018年以來,美國和歐盟在鋼鋁關稅上摩擦不斷。“歐洲新聞網”(Eunews)4日報道認爲,從貿易的角度看,中國被當做了“能夠團結美國和歐盟的挑戰”。

戴琪在講話時坦承,美國和歐盟確實“存在緊張關係”,這是事實,但“這些緊張關係是自然而然的,因爲我們不對等(not equal)。” 她稱,儘管如此,美歐這樣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不應有任何變化,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俄烏衝突和如今的中國都表明了這一點。

專注歐盟政策的泛歐洲網絡媒體“Euractiv”報道披露,戴琪直指中國所謂“非市場”政策將給歐盟造成嚴重的經濟和政治損害,應通過適當的“反制措施”加以應對。

“我們看到了來自中國的挑戰……在與(中國)非常高效的經濟體系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這就是我們的企業面臨的挑戰。”戴琪在回答“Euractiv”提問時聲稱,中國的經濟制度“從根本上”與美歐不同,“不是以市場爲基礎的體系”,因而美歐的經濟體系“難以與之競爭並生存下來”。

“除非我們找出捍衛我們經濟運作的方法,否則我們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它將會對我們的經濟和政治體系帶來嚴重損害。”

戴琪還稱,中國鋼鐵、鋁、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產能過剩”令人擔憂,特別是電動汽車“產能過剩”給了歐洲採取措施的動力。戴琪喊話美歐聯手,除了使用關稅這樣的“防禦性”政策外,還要動用“更具進攻性”的手段,比如“糾正不利於我們的市場動態的激勵措施”。

在戴琪眼裏,中國在過去幾十年裏“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增長,成了中美關係緊張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貿易代表炒作:中國經濟體系太高效,我們很難...

圖爲美貿易代表戴琪/資料圖

“(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濟發展和增長,正在加劇不同經濟體系之間的壓力。”戴琪稱,她目睹了美國經濟面臨的明顯壓力,整個歐盟經濟也未能躲過如此強烈的影響。

“這是需要干預的事情。”她稱,歐盟需要和美國共同努力“確保和維護”自身的經濟和社會模式。

“Euractiv”網站注意到,近年來拜登政府對華言論正變得日益強硬。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021年曾稱,美國需要“與歐洲合作”,以“減緩中國的創新速度”。上個月,雷蒙多同樣指出,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獲得“我們最先進的技術”。

不過,在被問及“拖慢中國經濟發展”是否代表美國官方政策目標時,戴琪不置可否。

“我不會代表雷蒙多部長作出表態。”她說,儘管美國商務部和貿易部門合作非常緊密,但都遵循着獨立的政策文件。

除了涉華議題,當談今年總統大選和前總統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的問題時,戴琪堅稱美歐團結對歐洲人來說非常重要。“民主是困難的,選舉會產生後果。這就是爲什麼民主國家必須努力互相幫助。”

產能過剩?“數據不支持”

針對戴琪等官員推動對華強硬政策,“Euractiv”網站擔憂,這可能成爲美歐潛在摩擦的根源。歐盟官員此前曾明確表示,雖然他們致力於對華“去風險”,但他們希望看到中國經濟繼續發展。

“我們將繼續從中國購買大量材料,我們會非常高興中國通過向我們出售材料來繼續發展經濟。”一位歐盟高級官員上週對“Euractiv”說。這位官員補充道,歐盟最近商定的《關鍵原材料法案》(CRMA)並不是爲了“對抗”中國,只是爲了“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

報道注意到,近年來,美國越來越多地從公開支持自由貿易,轉向推動保護主義政策。例如去年4月,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時,公開批評了前任政府“無論對手做什麼,市場總是富有成效且高效地配置資源”的“舊假設”。

美國還在加速推動芯片、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歧視性補貼政策,並對中國企業正常投資和經貿活動橫加設限,對全球多邊貿易體系造成嚴重衝擊。

美貿易代表炒作:中國經濟體系太高效,我們很難...

2023年5月3日,山東省煙臺一處港口停車場停滿等待出口的汽車/路透社

就在不久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2024年外國貿易壁壘評估報告》將中國列爲首要關注國家。

我商務部發言人4月2日回應稱,各國貿易政策是否構成壁壘,應以是否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作爲判斷標準。美方報告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中方相關政策和做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卻武斷指責中國存在所謂“非市場”政策和做法以及在農產品、數據政策等方面存在壁壘,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發言人強調,美方堅持“美國優先”的政策取向,無視多邊貿易規則,任意對他國加徵單邊關稅,制定歧視性產業政策,以“國家安全”爲由濫用出口管制、投資限制等措施,限制外國在美投資企業參與政府採購,人爲設置大量貿易壁壘,妨礙公平競爭。包括中方在內的世貿組織成員對此高度關切。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戴琪等美歐官員熱炒的所謂“產能過剩”話題,彭博社4月3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方面的指控並沒有得到全面的數據支持。美方抱怨“產能過剩”,實際上是因爲西方國家在某些行業無法與中國競爭。2022年和2023年,中國各行業的產能使用率均低於76%,遠不及80%的“正常”水平。

就電動汽車領域而言,中國去年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但實際上中國用於出口的汽車佔生產的比重遠低於德國、日本、韓國等其他汽車生產國。而且在海外,中國汽車的售價不減反增,一些產品在歐洲的平均售價大約是國內的兩倍,這表明中國產品吸引力上升不是由低價驅動的。

“對於電動汽車來說,發達經濟體的問題似乎更多地源於中國企業更高的效率,而非產能過剩。”文章寫到。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產品出口增多,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有利於推動世界綠色發展。他指出,美方擔心的究竟是不是“產能過剩”,大家都看得很明白,至於誰在搞非市場操作,事實就擺在這。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的措施層出不窮,不是在“去風險”,而是在製造風險。那麼中方的相關立場,大家也都很清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