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業地產結業潮愈演愈烈,而“漫春天”酒店的搬遷停業則將人的目光吸引到了港城時鐘酒店的現狀上。

4月7日,位於香港九龍塘的時鐘酒店“漫春天”因租約問題即將搬遷停業。該酒店營業近20年,曾作爲電影《志明與春嬌》中的場景而聞名。

2010年上映的《志明與春嬌》雖已過去十四年,但看過的觀衆估計還記得當中的一兩句經典臺詞。

從網上評論發現,許多人記憶猶新的仍是志明在時鐘酒店漫春天中的這一句“有些事沒必要一個晚上都做完”,甚至認爲這句話是整部電影的核心——看似無心,卻有一種細水長流的真摯,讓人放心,讓人自然,又讓人溫暖,它給人一種調侃,又讓你在無聊的生活中得到一種寄託。

可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對於香港人來說,時鐘酒店確實是他們許多人生活中離不開的場景,只是在這個春天的結業潮中,它們似乎也迎來了蕭瑟的秋天。

香港與時鐘酒店

香港時鐘酒店與內地的鐘點房類似,都是指以小時爲單位計費租金的出租房,但在港城,時鐘酒店更多時候會被視爲“情侶賓館”,主要是給情侶提供短暫休息和私密生活的空間,一般節日住的比較多,常見的時鐘酒店類型有汽車旅館、愛情旅館等。

漫春天也不例外,其在《志明與春嬌》中出現也是作爲男女主角“爆房”的地點——在擁有750 萬人口的香港,愛情旅館在高峯時段都極爲搶手,當地人甚至將開房戲稱爲“爆房”。另一方面,時鐘酒店房間一般不會很多,如漫春天就只有13間房,通常都是“爆滿”狀態。

爲什麼時鐘酒店在香港如此受歡迎?這與香港擁擠的居住環境脫不開關係。

恆隆集團董事長陳啓宗在最後一份致股東函中就寫到:“(香港)住宅面積中位數不到50平方米,以平均每戶三人計算,即人均面積僅約15平方米。這不過是內地的三分之一,以香港的經濟發展水平來說,這是世界上最低之一。”

而大多數家庭甚至更糟糕,畢竟許多家庭不僅只有三人。有數據就指出,香港人口達到750萬,而住宅用地僅有75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積僅有4.7平方米,這也直接導致了香港極高的人口密度和房價,在這裏,90平方米的住宅已是“千呎豪宅”。

如果是以香港的公屋(香港公共屋邨,由政府出資建設提供給低收入人羣居住,類似內地的廉租房)申請爲例,面積僅爲每人5.5平方米。曾有人發佈在香港申請公屋的情況,一家五口人,房子總面積不到30平方米。

另外根據2019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數據,每10個15-24歲的年輕人中有9個與父母同住,每10個25-34歲的香港人中有6個與父母同住。

這樣擁擠的居住環境使得部分家庭成員需要同住一個房間,甚至分睡上下牀的情況也不少,可以爲情侶們提供短暫私人空間的時鐘酒店因此備受歡迎。另悉,大多數時鐘酒店都是獨立的“小別墅”,私密性較好。

資料顯示,時鐘酒店最初流行於日本,上世紀60 年代在香港開始出現。據香港賓館協會創辦人兼主席大衛·梁(David Leung)介紹,目前香港全城有約300 家愛情旅館,各種檔次各種價位的房型都有。

其表示,香港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這些旅館提供了在香港很難找到的東西——經濟實惠的隱私空間。

在這裏,時鐘酒店迎來它們的春天,因爲香港人覺得,時鐘酒店平均價格約每小時200多港元甚至更便宜,十分化算,因而除卻情侶光顧外,週末、假日也會成爲年輕人聚會的不二之選,在聖誕、情人節更加一房難求。

正是由於時鐘酒店的市場需求旺盛,全港18區幾乎都有時鐘酒店,而漫春天所在的九龍塘最爲集中。

九龍塘甚至被譽爲曾經的時鐘酒店聖地,人們這樣評價這裏——地理位置適中,位於港鐵兩條線路之間,人流較少,地方寧靜而不受打擾。

香港時鐘酒店的發源地不確定是否在九龍塘,但這裏已是香港時鐘酒店文化的名片。無論是上世紀的影視作品或是如今的香港影視劇,一對戀人如果說“去九龍塘”,的士司機都會心領神會,默認他們是去“爆房”。

時鐘酒店的春天與秋天

香港時鐘酒店的春天除了是市場需求催生之外,還來自無數影視作品的影響。

時鐘酒店在港產片中不僅僅是心領神會的抽象存在,有許多影視劇更是直接在時鐘酒店中取景拍攝,也因此助推不少酒店成爲網紅打卡點,電影《志明與春嬌》中的漫春天就是這樣的例子。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知名影片於時鍾酒店中取景,如因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而走紅的地標之一“麗晶酒店”與“麗晶大賓館”,每天都有不少星迷打卡,電影裏那句經典臺詞,“對不起,您訂的不是麗晶酒店,您訂的是麗晶大賓館”,讓無數影迷捧腹大笑。

又比如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以及《2046》等等也有這些酒店的身影,不過這兩部電影真正的酒店取景地卻不在香港,而是選擇了澳門的新華大旅店,包括裏面唯美的階梯,以及被劇組掛上“2046”房號的其實是303號房。

又或者是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的重慶大廈,更是無數看過或沒看過《重慶森林》的遊客必去打卡點之一。其中經典臺詞有金城武扮演的小警察說的那句:“如果記憶是一個罐頭的話,我希望這一罐罐頭不會過期;如果一定要加一個日子的話,我希望它是一萬年。”

這句話後來還被《大話西遊》借鑑,成了最經典橋段“愛你一萬年”。

重慶大廈曾被美國《時代》雜誌評價爲“最能反映香港全球化與多元化的地方”。據說整棟大廈共有大大小小160間小型賓館及500多個租用的住宅單位,整座大廈好像一個迷宮,既龐大又隱祕,也呼應了“重慶森林”的意思。

影視作品使得香港時鐘酒店讓更多人熟知,因此除了本地人租用之外,部分外地遊客也會去這些酒店體驗或打卡,據說不少時鐘酒店也歡迎租客長期租住。

但凡事都有起落,隨着遊客消費模式改變以及港人北上消費的影響,香港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企業也面臨着經營挑戰。

近年由於社會事件與疫情封關等影響,造訪香港的外地遊客尤其是內地遊客銳減。

數據顯示,香港2018年接待遊客超過6500萬,到2022年遊客數量僅剩60餘萬人,當地旅遊業也受影響而大幅度下滑,好在2023年與內地逐漸恢復通關,全年接待遊客恢復至3400萬人次,爲疫情前55%水平。

另據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本月初透露,香港旅遊業自去年起復蘇勢頭強勁,入境旅客人次穩步上升。據記錄,去年第二季度的入境旅客人次爲847萬,至第四季度已增至1068萬人次。進入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入境旅客人次進一步上升至1123萬人次。

很顯然香港旅遊業在復甦中,但距離2019年的水平仍有較大距離。據香港旅發局數據,2023年訪港過夜旅客約1700萬人次,佔整體旅客50%。2023全年整體過夜客量,恢復至疫情前近60%水平。

過夜旅客減少四成,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酒店旅館生意,而且這只是外地遊客帶來的影響,香港還有一個趨勢就是港人北上消費,令香港零售商業等備受衝擊,以前假日一房難求的時鐘酒店也不能倖免。

數年前的數據顯示,漫春天房價約爲300-400元/3小時,如果13間房全天無休經營,全月極致收入大約100萬元港幣,面對每月20餘萬港元租金來說,盈利沒有壓力,但真實情況肯定要大打折扣,尤其經過幾年疫情管控與顧客銳減,能否支持它繼續在這裏經營成了疑問。

一間共25層樓高的高檔愛情旅館,疫情期間有時一天只能租出去3間房。大多愛情旅館約 失去七成左右生意,個別可提供線上預約的酒店情況稍好,甚至不降反升。

但隨着經濟大環境疲弱,港人早已出現消費降級現象,而去物價低、品類多、風光好的內地城市消費遊玩成爲他們新的出行趨勢。

香港入境處去年12月26日曾公佈,即使是聖誕節前的12月23日至25日,香港連續三日出入境人數超過百萬,其中離境人數高達178.8萬人,超過七成爲香港居民外出旅遊。這一數據顯示,聖誕節期間香港本地消費不旺,與旅遊業界預期有落差。

近日報道顯示,香港商家如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內地顧客大幅減少,香港人反倒成羣結隊地前往深圳消費,導致香港的商戶生意下滑20%,衆多商鋪面臨倒閉危機,大量結業的店主甚至組建了一個線上溝通羣,據說彙集到這裏的閉店業主已有五六萬之多。

而港媒今年3月底的報道,大批旅客在香港西九龍站準備乘坐高鐵到內地。許多乘坐高鐵的旅客是跟隨旅行團前往廣東省不同地點旅遊,目前出遊內地的團費較農曆新年低,因此吸引了較多旅客,當中前往桂林和潮汕的旅行路線比較受歡迎。

復活節的那個週末(3月30-31日),超過一百萬香港市民北上,香港飲食業界人士表示,節日期間生意下降20%-30%,晚間生意降幅達到40%以上,與2023年同期相比,行業整體跌幅超30%。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被香港人擠爆的深圳各個商場,有人調侃道“深圳港人含量200%”,爲了避開大量湧入的香港人,甚至有人勸深圳當地人儘量宅在家。除了深圳,北上的高鐵票也早被搶光,港珠澳大橋甚至罕見地被北上車輛堵了兩個多小時的。

對此,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就表示,今年訪港旅客人次超過1100萬,宏觀形勢爲零售、餐飲及運輸業界帶來一定的支持,但業界對前景的信心卻因訪港旅客消費模式的改變和部分港人北上消費等影響而減弱。

面對這些挑戰,商家方面亦開始探索新經營模式,如嘗試線上線下結合,通過線上吸引顧客,線下實體店提供服務和體驗等,部分商家開始整改遊客詬病的“服務差”,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香港當局也陸續推出多項措施以提振旅遊業,如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並擴大內地自由行城市數量;爲打造“好客之都”形象,香港旅發局計劃5月推出“禮貌運動”,以吸引更多遊客訪港;計劃在2024至2025年度爲推動旅遊業發展撥款15.17億港元,支持旅遊發展局(旅發局)開展多元化旅遊體驗及國際盛事等策略……

時鐘酒店的繁華春天是香港人個人空間缺失的縮影,漫春天搬遷停業則是時鐘酒店的秋天縮影。

再會,志明與春嬌!香港時鐘酒店的這個春天和秋天。

來源:觀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