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空間祕探”(ID:MESPACE007),作者:武爽,36氪經授權發佈。

近期,雲南旅遊(002059.SZ)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淨虧損4.27億元,同比虧損擴大。得益於旅遊市場加速回暖,2023年上市旅企集體實現扭虧,其中雲南旅遊是13家上市旅遊景區企業中唯一一家虧損擴大的旅企。在新的發展週期,華僑城“第二總部”旗下的雲南旅遊,究竟“虧”在哪裏?

雲南旅遊虧損復虧損

近日,雲南旅遊(002059.SZ)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雲南旅遊營業收入約7.19億元,同比增長33.56%;歸母淨虧損約4.27億元,同比增虧51.77%。雲南旅遊表示因公司旅遊文化科技板塊項目拓展不及預期、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了本期利潤。

從營收構成來看,2023年雲南旅遊文旅綜合體運營板塊收入約1.14億元,同比增長34.5%;旅遊綜合服務板塊收入約1.61億元同比減少1.4%;旅遊文化科技板塊收入約4.4億元,同比增長53.8%。與此同時,文旅綜合體運營板塊和旅遊文化科技板塊的營業成本也分別增長4.37%和55.21%。

在A股13家景區上市公司裏面,雲南旅遊是唯一一家虧損擴大的企業,峨眉山A、麗江股份、曲江文旅等旅企均實現不同程度的盈利,甚至*ST西域也扭虧爲盈,在今年或將順利“摘帽”。天目湖則成爲極少數連續三年盈利的景區上市公司之一。

唯一與雲南旅遊同爲虧損的張家界(000430),也在默默“減虧”,據發佈的2023年業績公告顯示,張家界張家界預計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4.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虧3.86%—25.01%。對此,張家界將此歸咎於“大庸古城公司折舊攤銷、財務費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在全國旅遊行業復甦的情況下,雲南旅遊的業績持續下滑。2019-2022年,受疫情、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剝離業務等因素影響,“雲南旅遊”的總營業收入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從29億元縮水至5.4億元,2021年淨利潤虧損3.26億元,2022年淨虧損2.83億元,雲南旅遊正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但文旅業的回暖還是對雲南旅遊產生了一定影響,根據發佈的2023年半年度報告,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3億元,淨利虧損6266.95萬元。與其年報虧損的4.27億元相差了3.6億元,這一大筆虧損應該都是在下半年完成的。這或許與2023年11月30日,雲南旅遊發佈公告稱,擬5億元投建華僑城文旅裝備產業園項目事件有關。

其中,從2019年至今,文旅綜合體板塊營收相對穩定,基本維持在1億元上下;旅遊綜合服務板塊營收大幅縮水,從20.6億縮水到1.6億;文旅科技業務營收前三年正常,2022年大幅縮水,2023年隨着各主題公園項目建設進度的有序開展,旅遊文化科技板塊業務收入有所增長。

2023年以來,雲南旅遊市場強勁復甦,市場高開穩增態勢延續。同時佔據“雲南”和“旅遊”的雲南旅遊虧損仍在擴大,當下的形勢對雲南旅遊來說,並不是很樂觀,因爲同在雲南的麗江股份已實現扭虧爲盈。

華僑城是虧損源頭?

從雲南旅遊的主要子公司及對公司淨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情況來看,2023年,雲南旅遊子公司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淨虧損約3.73億元;子公司雲南旅遊汽車有限公司淨虧損約2576.42萬元;子公司雲南世界恐龍谷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淨虧損約1868.38萬元;參股公司肇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淨虧損約3.46億元。從中來看,華僑城對雲南旅遊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2017年4月,雲南旅遊被華僑城集團收購,成爲了華僑城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彼時,央企華僑城集團增資入股地方國企雲南旅遊的這一模式被業內評爲“央地混改”經典樣本。收購雲南旅遊後,轉型文旅主業的華僑城集團開始把其打造成雲南旅遊平臺,進行“雲南第二總部”的精心建設。

2019年,大股東華僑城集團將其全資子公司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出售給雲南旅遊。當年,雲南旅遊通過向華僑城增發股份的方式,以20.1億元的對價收購標的公司。通過這筆交易,華僑城也直接獲得雲南旅遊18.2%的股權。自此,華僑城及其關聯公司所持雲南旅遊的股份從49.5%增加到53.8%。

同年,雲南旅遊又支付現金2.4億元購買肇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43%股權,協同文旅科技業務。當年,文旅科技淨利潤規模在1.4億元左右,超過雲南旅遊淨利潤,因此構成重組上市。

文旅科技此後也順理成章成爲了雲南旅遊最大的利潤來源。收購時,華僑城集團對文旅科技2019年到 2021年做出的業績承諾是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8億元、2.0億元、2.1億元。因此,文旅科技來自華僑城的關聯交易也佔據了其收入的一大部分比例。

2021年,肇慶華僑城小鎮項目中,華僑城向文旅科技採購設計服務支付1.5億元,另外襄陽華僑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又向文旅科技採購了文化科技主體公園及其配套產品5600萬元。上述兩筆關聯交易合計2億元,佔文旅科技2021年收入總額的22%。襄陽華僑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和肇慶華僑城小鎮文旅開發有限公司均受最終控制方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控制。

據華僑城A(000069.SZ)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7.44億元,同比下滑近三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4.92億元,同比上升40.46%;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9.9%,有息負債從1281億升至1334億。如果再繼續虧一年,華僑城A或將面臨着ST的風險。

從年報的關鍵財務指標中可以窺見,在面對房地產市場調整和經濟壓力情況下,華僑城正在不斷調整“地產”和“文旅”兩個重點業務。2023年報告期內,公司旗下文旅項目共計接待遊客9365萬人次,同比2022 年提升51%。旅遊綜合收入超過房地產,佔了年度營收大頭。

看起來華僑城A似乎正在向“去地產化”轉型,但華僑城整體業績仍處於泥沼中,這也讓其獨特的“文旅+地產”發展模式遭到了一些質疑。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重點轉向文旅,華僑城A將面臨營收規模繼續縮小、業績波動更大的風險。

文旅是妥妥的重資產高投入行業,不像地產行業快進快出,而房地產市場的下行,打破了華僑城在文旅與地產開發之間的平衡與閉環,造血的房地產銷售業務放緩,會直接影響到文旅的日常資金運轉。

隨着華僑城高負債、鉅額虧損、裁員以及各地項目資金鍊出現問題,華僑城自身文旅開發項目的擴張會放慢,對遊樂設備、主題樂園建設的需求會減少,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對相關設備的採購。而云南旅遊作爲華僑城旅遊園區策劃設計、遊樂設備和主題樂園建設的供應商之一,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這一點與上述雲南旅遊在年報中提到的“公司旅遊文化科技板塊項目拓展不及預期”也能夠對應上。

雲南旅遊成爲他人的“殼”?

雲南旅遊作爲雲南省爲數不多的綜合性旅遊上市公司,自2006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至今,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中跌宕起伏。“雲南旅遊”前身爲昆明世博園股份有限公司,由世博集團2000年12月設立,作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的經營主體。公司成立最初幾年,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世博園門票銷售。

“世博股份”在2006年8月成功IPO,同年12月成爲雲南世博興雲房地產有限公司控股股東,逐漸加碼世博園區建設和地產業務。2010年9月,爲實現“塑造雲南省旅遊行業一面旗幟”的藍圖,公司更名爲雲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並陸續收購世博集團旗下的世博出租汽車、麗江中國國際旅行社、雲南旅遊汽車、世博花園酒店、雲南旅遊酒店管理公司等旅遊相關產業。收購完成後,公司進一步強化了旅遊主業,搭建起以世博園景區、旅行社、酒店、交通運輸公司爲支撐的旅遊資源平臺。

但截至目前,雲南旅遊旗下幾乎沒有旅遊資產。此前的立家之本——昆明世博園也於2022年8月份被宣佈轉讓。此外,雲南旅遊唯一類景區標的子公司恐龍谷主要經營的是主題樂園,麗江中國國際旅行社也被轉讓。雲南旅遊又是如何從景區旅企走到遊樂項目開發了呢?

其實,早在2019年,華僑城集團入主雲南旅遊控股股東世博集團,雲南旅遊斥資20億元置入華僑城集團旗下的深圳華僑城文化旅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之後,公司就已經變成了披着“雲南旅遊”皮囊的文旅科技企業。

此後,雲南旅遊逐漸剝離部分旅遊業務,開啓“賣賣賣”模式,其中包括創業以來的“金字招牌”——世博園。2019年,雲南旅遊轉讓世博花園酒店產生投資收益2.55億元;2020年12月,雲南旅遊以聚焦旅遊主營業務理由把世博園藝公司作價2.65億元轉讓給了世博集團,剝離了持續虧損的園林園藝業務。2021年4月,雲南旅遊把世博文投100%股權3.6億元轉讓給昆明世博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華僑城控股公司)。

2022年7月,公司又把旗下四家旅遊公司股權掛牌出售,掛牌底價約1000多萬元。同年8月,雲南世博旅遊景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近億元轉讓的也是昆明世博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雲南旅遊在轉讓公告裏給出的理由是“爲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加快向文化旅遊科技業務轉型的步伐”,與2018年提出的成爲“全域旅遊綜合服務商”的戰略願景相差甚遠。

不斷地剝離資產業務,造成2021-2022年雲南旅遊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4億元、5.4億元,淨利潤分別虧損3.54億元、3.1億元。隨着旅遊資產的不斷剝離,雲南旅遊已經不能算作一家旅遊型企業,如今的局面,與最初華僑城聲稱的進入雲南做資源整合的初衷,似乎已經背道而馳。

雲南旅遊多年來核心業務幾經調整,先後從昆明世界園藝博覽園經營主體的身份延伸至房地產、旅遊綜合服務、園林園藝業務等,但都遇到各種不同問題,轉型之路並不順利。自2017年實際控制人由雲南省國資委變更爲華僑城集團後,纔再次聚焦旅遊主業,並增加文旅科技這一稍具盈利能力與前景的業務。

從營業收入構成來看,旅遊文化科技板塊業務依然是雲南旅遊營收的主要來源。2023年,旅遊文化科技板塊營收4.44億元,同比增長53.08%,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約61.67%。另外,文旅綜合體運營板塊營收1.14億元,同比增長34.5%,佔比約15.85%;旅遊綜合服務板塊營收1.62億元,同比下降1.4%,佔比約22.49%。

主營業務的營收在增加,但毛利率卻在下降。雲南旅遊也在業績預報中表示,隨着各主題公園項目建設進度的推進,工程建設收入隨之增加,導致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降。

與此同時,持續投入款項以及爲子公司、聯營公司提供拆借款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借款負擔也越來越重。截至2022年末,公司的長、短期借款餘額爲8.84億,其中短期借款包括信用借款4.11億和保證借款500萬;長期借款包括抵押借款3.33億,系雲南世界恐龍谷用二期資產作抵押,同時由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提供擔保產生的借款。

除了自身借款負擔較重以外,公司還爲肇慶華僑城小鎮開發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提供擔保約3.09億,擔保總額佔公司淨資產的比例爲16.16%,並且計劃爲肇慶華僑城小鎮實業發展公司繼續提供擔保。其中約2億的擔保截止日是2025年1月,擔保的風險對於雲南旅遊來說就像一個隱藏的雷,一旦小鎮項目開發受阻,資金鍊將遭受嚴重考驗。

疫情前,雲南旅遊的核心收入來源是主題公園設備供應爲主業務的文旅科技,但在行業對重資產投資更加謹慎的大背景下,這類業務很難開拓“自家人”——關聯方華僑城之外的市場。同時,雲南旅遊的景區運營管理業務目前仍以傳統遊覽要素爲主,園區體驗模式相對薄弱,遊客黏性有待提升,還有待通過文旅科技轉型升級。但其核心業態轉型升級也有待消化調整。

雲南旅遊的“第二春”在哪裏?

雲南市場是華僑城集團一直以來致力於深耕的文旅業務版圖重心之一。華僑城集團多位高層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華僑城非常看好並堅定不移地把雲南打造成華僑城的“第二總部”。儘管華僑城在期間不斷脫手雲南文旅資產以及項目,但其在昆明落地的“華僑城第二總部”項目仍在推進中,並計劃把昆明打造成“總部經濟”新標杆。對於雲南市場,華僑城集團終歸還是有期待的。

根據其官方透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9月華僑城集團就已經在雲南12個州市佈局超過80個文旅項目,實際已完成投資超960億元,成爲自然景區、旅遊度假領域的“冠軍選手”。而華僑城把旗下的文旅科技賣給雲南旅遊,也足以說明華僑城對雲南旅遊的期待。可以說,雲南旅遊依靠華僑城在雲南的佈局,並不缺資源、項目。

那聚焦文旅科技可不可行?從當前市場來看,是可行的。隨着信息化、數字化的快速推進,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跨步進入到文旅行業,以智慧旅遊爲核心的旅遊逐漸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文化+旅遊+科技”已是密不可分的趨勢。但我國文旅業體量較大,各地文旅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這對雲南旅遊來說未嘗不是機會。

除了藉助“華僑城”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也是雲南旅遊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奧雅設計、華強方特、長隆集團、金馬遊樂等企業都算是雲南旅遊的“競爭對手”,而且這些“對手”已經將國內的主題樂園資源分得七七八八,雲南旅遊想要打敗這些對手,需要思考新的路徑。

從其他景區上市旅企的發展路徑來看,業務擴容升級是支撐旅遊企業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例如天目湖和黃山旅遊。天目湖存量酒店及溫泉設施面臨運營時間長,客流趨於穩定,溫泉二期項目竹溪谷酒店是對公司已有溫泉酒店業務的擴展和升級,其定位針對高端休閒度假一站式目的地,聚焦國內遊中高端度假市場。經測算,預計竹溪谷項目將在2024年達到正常目標營業狀態收入8322萬元(原計劃2023年),業績貢獻達到3,847萬元,有望給酒店業務板塊帶來翻倍增長。

2023年1月黃山旅遊發佈公告稱,擬收購太平湖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9%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黃山太平湖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59.96%股權,可以進一步把握太平湖景區後續運營和開發節奏,增厚公司未來收益。

此外,創新更多產品形式也或是提振業績的重要出口。一方面,打造知名IP是衆多景區和主題樂園的常用手段,如方特打造的《熊出沒》電影每年春節票房都爆滿,其IP爲樂園帶來不少經濟增益。一方面,可以利用數字化進行營銷。2022年,張家界正式發佈全球首個景區元宇宙平臺“張家界星球”測試版,世界首座虛擬山峯命名權拍賣報名也同步啓動,用戶只要支付1元報名費即可參與體驗和競拍。這不僅打開張家界星球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也爲後期進一步商業化鋪墊。

據瞭解,“張家界星球”平臺還將逐步對外出售更多的虛擬權益,包括對更多的虛擬山峯競拍或購買命名權,這對於當下的文旅元宇宙而言,應該是商業化變現的一種創新。景區旅企不僅要在自己的領域內具備專業的技能和獨特的優勢,還需要不斷髮揮創造力,提供更加多元化、品質化的產品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雖然雲南旅遊的一些沉痾痼疾難一時治癒,且核心業態轉型也需要時間去內部消化調整,但隨着旅遊市場加速恢復和自身的調整,相信雲南旅遊的業績表現也有望“回春”。在新老玩家環繞的當下,雲南旅遊若想跟上隊伍,還得好好把握當下,打磨自身,向更好的未來進擊,期待雲南旅遊早日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