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陳婷    長圖設計 劉陽    每經編輯 劉雪梅    

阿里巴巴,可能已經看清了前路。

4月10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退休5年首發千字長文致阿里改革,再次引發輿論軒然大波。

就在幾天前,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公開的一則視頻採訪中,表達了對這家龐大企業現狀的最新思考。他表示,在過去幾年裏,當進行內部審視和自我反思時,“我們知道阿里落後了,因爲我們忘記了我們真正的客戶是誰”。

爲了找回這條正確的路,近兩年阿里巴巴(HK 09988,股價73.95港元,總市值1.52萬億港元)動作不斷,頻頻試錯。

在組織架構上,2023年9月,蔡崇信、吳泳銘開始分別擔任阿里董事長、CEO;2023年12月,吳泳銘兼任淘天集團CEO,上任不久,他就大刀闊斧地對淘天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

自2024年開年至今,阿里本地生活集團已經揮別了董事長兼餓了麼CEO俞永福;隨着侯毅的退休,盒馬也告別了創始人時代;就連高鑫零售(HK 06808,股價1.65港元,總市值157.41億港元),也辭別了任職三年的掌門人林小海。

阿里的戰略變化不僅體現在組織架構的調整上。在對外投資上,阿里也呈現出明顯收縮跡象。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阿里接連減持多家上市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IT桔子數據梳理發現,近些年來,阿里整體的投資節奏放緩明顯:高峯期的2018年,阿里系對外投資事件高達170起;而到2023年,縮至40起;2024年至今,阿里系的對外投資事件僅7起。

對外投資銳減的同時,阿里並未忽略焦點。當前市場上備受矚目的5家AI大模型初創公司,阿里均參與了投資。就在4月10日,AI芯片設計商墨芯人工智能宣佈最新完成的B輪融資也正是由阿里系螞蟻集團領投。

相較於此前的大包大攬,當下阿里的投資戰略顯然變得更爲清晰、簡單。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內外壓力下,阿里主動進行大幅“減肥”,圍繞核心主業,加強競爭優勢。

720家公司,900起投資事件——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梳理統計的阿里系自1999年成立以來的一份不完全投資成績單。

25年征戰,曾經傲視羣雄、縱橫捭闔,而今反躬自省、重練內功,中國最知名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阿里巴巴的投資地圖,正發生着重大變化。

值此之際,每經未來商業智庫特別策劃“大廠投資圖譜”,首期聚焦阿里,這種變化之所以值得關注,皆因一家大企業的投資動向,一定程度上或反映了經濟大環境的轉向,對其他企業亦有啓示與鏡鑑。(文末附阿里巴巴核心投資圖譜)

持續“瘦身”,減持或退出多家上市公司

馬雲在最新千字長文裏,肯定了阿里新管理層“對於我們要什麼,不要什麼,做出了果斷清晰的取捨。”這體現在阿里過去一年的持續“瘦身”。

2023年12月3日晚間,美年健康(SZ002044,股價4.88元,總市值191.02億)、分衆傳媒(SZ 002027,股價6.92元,總市值999.4億)、居然之家(SZ 000785,股價3.01元,總市值189.25億)及千方科技(SZ 002373,股價10.06元,總市值158.97億)4家A股上市公司先後宣佈,其持股5%以上的股東,即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網絡”),將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新設的一致行動人公司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杭州灝月”)。交易完成後,阿里網絡不再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在此兩天前,圓通速遞(SH 600233,股價15.99元,總市值550.41億)、紅星美凱龍(HK0528,股價1.65港元,總市值71.85億港元)、麗人麗妝(SH 605136,股價8.12元,總市值32.52億)也先後發佈權益變動相關公告。

圓通速遞在公告中表示,收到阿里網絡的通知,爲實現阿里網絡突出主業、非主業業務獨立發展,各司其職,提高經營效益,進一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可持續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阿里網絡決定實施存續分立,並由分立後新設公司杭州灝月承繼阿里網絡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

對此,沈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將原有的非核心投資都轉入平臺企業,一方面爲便於投後管理,另一方面在適當時機也容易進行減持,這些投資對於阿里都不屬於戰略性項目,在精減架構、聚焦主業的過程中,可能進行市場化處理。

減持動作不僅發生在A股。阿里連續減持小鵬汽車(HK09868,股價28.150港元,總市值531.73億港元)和快狗打車(HK 02246,股價0.285港元,總市值1.79億港元),也震動了業內。

港交所文件顯示,阿里在去年11月出售了25.56萬股快狗打車,平均減持價格爲每股0.6484港元,持股比例從12.01%下降至11.97%。此次減持套現金額約爲16.57萬港元。

據公開報道,2023年12月,阿里再次分別兩次減持快狗打車H股股份,持股比例降至10.42%。2024年1月又有消息稱,去年12月22日,阿里巴巴以平均每股0.504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83.84萬股快狗打車股份,持股比例降至8.89%。交易價值約爲42.3萬港元。企查查顯示,2018年,阿里麾下的菜鳥網絡曾參與快狗打車A輪融資。

對個別熱門公司,阿里似乎也失去了興趣。

今年3月,有市場消息稱,阿里巴巴將出售其持有的3085萬份B站(US BILI,股價10.87美元,總市值44.80億美元)的美國存託憑證(ADR),預計每份ADR定價在11.60美元,籌集資金3.578億美元。

除了頻頻減持之外,阿里也表態有意出售非核心資產。

在2月7日晚間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明確回應稱,傳統實體零售業務不是阿里的核心業務,對這類業務進行退出也是合理的做法,但這需要時間,根據市場情況慢慢來實現。同時,據披露,2024財年至今的9個月中,阿里已經完成退出了17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

很快,就在2月初,市場接連傳出阿里考慮出售旗下百貨和購物中心運營商銀泰商業的消息。餓了麼也曾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闢謠“被字節收購”。

與之配合,去年12月,蔡崇信以內部信的方式宣佈,爲了優化資本回報率,提升股東價值,集團資本管理委員會授權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戴珊將協助集團籌建阿里巴巴集團資產管理公司、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

投資銳減,阿里“迴歸主業”

在“賣賣賣”的同時,阿里的投資動作並未停止,不過風格已截然不同。

根據IT桔子的統計,阿里在2018年的對外投資達170起,2019年銳減爲90起,到了2022年和2023年,僅爲39起和40起。2024年至今,阿里僅出手7次。

考慮到國內大環境的變化,阿里在投資版圖上的收縮跡象仍算明顯。

拉通來看,截至目前,阿里在企業服務的投資達94起;電商零售次之,達92起;文娛傳媒和金融分別爲78起和73起,人工智能爲62起;物流行業的投資已有46起。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IT桔子的統計,2021~2022年,阿里系對實體經濟的投資顯著多於數字經濟。在2022年,阿里系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出手次數是數字經濟的2倍。

此外,阿里投資版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業務線是收購而來的,是其多元化業務的嘗試。

以高鑫零售爲例,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和高鑫零售共同宣佈,阿里將總共投入約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三年後的2020年10月,阿里宣佈,直接和間接共持有高鑫零售72%股份,成爲後者的控股股東,高鑫零售併入阿里巴巴財務報表。此外,銀泰百貨也是阿里收購而來的。

阿里對餓了麼的收購也是其版圖構建上濃墨重彩的一筆。2018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經過6年的磨合,如今的餓了麼已經成爲阿里在本地生活業務上的重要支點。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外界盛傳的阿里可能出售的幾大業務裏,就包括了高鑫零售、銀泰百貨以及餓了麼。買了又想賣,可見阿里近期的戰略已經顯著變化。

除此之外,阿里的大文娛業務多是收購而來。2023年9月,阿里大文娛集團旗下阿里影業(HK 01060,股價0.45港元,總市值132.70億港元)宣佈,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購買協議,阿里影業將附條件收購經營“大麥”品牌的Pony Media Holdings Inc.的全部股權。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佈全資收購大麥網,並將其納入了阿里大文娛板塊。

對大麥網的定位,時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的俞永福曾在內部信中表示,大麥網在優化其核心產品的同時,將進一步催化阿里生態各大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

與不斷退出或減持國內投資相反,阿里曾收購多家海外電商平臺,以擴張海外電商版圖,目前仍在持續加碼。

2023年7月,相關文件顯示,Lazada獲得阿里巴巴8.45億美元注資。2023年12月,消息稱Lazada從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又獲得了6.34億美元的注資。

此外,2023年9月消息,阿里巴巴通過旗下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宣佈,計劃未來一段時間在土耳其投資20億美元,並已通過Trendyol對土耳其投資了14億美元。2018年8月消息,阿里巴巴以至少7.5億美元收購了Trendyol的多數股權。

據記者瞭解,2023年11月,阿里巴巴國際站已經完成了對歐洲本土B2B數字貿易平臺Visable的收購。此次收購之後,Visable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管理層和組織架構均保持不變。

與海外動作相配合,阿里於3月26日公告,爲更好加強與阿里電商業務協同,以及繼續支持菜鳥擴大全球物流網絡投入,決定撤回菜鳥上市申請,並要約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本次收購涉及金額達到37.5億美元。

僅從對麾下業務的重視程度不同可以看出,如今的阿里眼中,電商纔是一切業務的核心。凡是有助於提升電商版圖核心競爭力的,阿里會持續加碼;而與電商業務難以形成聯動的非核心業務,則可能被捨棄。

對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這些年在投資領域上是按照生態佈局的,總體上有成有敗,有失有得,沒有實現原有生態目標,但大多數投資不賺不賠。

盤和林認爲,對外投資規模下降,是阿里聚焦主業的體現。他表示,多元化是阿里過去的戰略,但多元化如今走到了瓶頸,阿里需要讓多元化在過去積累的那些“種子”開花結果,而不是去栽種新的樹苗。

據近日發佈的胡潤百富《2024全球獨角獸榜》,阿里巴巴相關排名雖然有所下滑,但仍然位居TOP10最成功的中國獨角獸投資機構榜單。截至這份最新報告發布,阿里捕捉中國獨角獸31家,較2023年增加了兩家。

重押AI,能撐起阿里的未來嗎?

一邊是投資版圖明顯收縮,另一邊,則是近兩年阿里對AI大模型初創公司接連出手。

據IT桔子數據,2024年至今阿里僅有的7起投資事件中,有兩起投給了大模型創業公司。

其中,阿里系參與投資且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大模型初創公司,分別是智譜AI、零一萬物、百川智能、MiniMax和月之暗面。

4月10日消息,墨芯人工智能宣佈於半年內相繼完成A+輪、B輪各數億元人民幣的兩輪融資。最新完成的B輪融資由螞蟻集團領投,盛景嘉成跟投。官網顯示,墨芯人工智能是一家AI芯片設計商。

阿里對AI的重視非同一般。

這種重視最明顯地體現在了阿里創始人馬雲的內網發言上。2023年11月,針對阿里員工對前一晚拼多多財報和電商等的討論,馬雲罕見地參與了談論。

馬雲跟帖稱,“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裏。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在近日接受專訪時,蔡崇信也觸及了這一話題:

“我們認爲人工智能是我們雲業務的左右手。”蔡崇信認爲,電子商務業務是可以擁有最多、最豐富的AI用例之處之一。

4月10日,馬雲在阿里重組週年之際最新發布的千字長文也直言:AI時代剛剛到來,一切纔剛開始,我們正當其時!

“財經十一人”此前報道稱,阿里對AI大模型初創公司的投資中,包含了一部分“算力折扣”,也就是說,這部分投資以算力的形式支付,要求被投企業使用阿里雲的算力。據報道,阿里對月之暗面的投資協議裏寫明:3億美元的投資額需要用於購買阿里的算力。

阿里對AI下重注動作清晰明快,但對於大手筆投資大模型初創公司的意義,業內外存在爭論。

其中以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爲代表,狂噴此類投資行爲。他近期直言不諱:“這些公司,要場景沒場景,要數據沒數據,你說它有什麼價值?而且一上來估值這麼貴。”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頻頻出手大模型初創公司,主要是和主業有關,可以在前臺增加用戶體驗甚至形成新的用戶習慣,在後臺,則可以通過AI工具提升商家的效率。

盤和林則認爲,對於阿里來說,投資大模型訴求有幾點:其一是爲了擴大生態版圖,當前AI大模型是可以有插件的,AI不只是單一應用,而是可以結合諸多應用的生態產品;其二是爲了改變現有業務,比如AI能顛覆電商,AIGC生成數字人直播帶貨,或者AI直接成爲導購員,輔助採購;其三是爲了廣撒網,多投資幾家,未來成功概率更高。因此他認爲,阿里投資大模型初創公司對核心主業有幫助,但更多是爲未來佈局。

這些進進退退的事件,背後一直站着一個人,就是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他被外界稱爲“馬雲最信任的人”。花名“東邪”的他通常被內部人暱稱爲“吳媽”,可謂相映成趣,卻又令人感到一股鋼中有柔的決絕殺伐之氣。

更大範圍來看,在阿里投資進與退的變換之間,這家互聯網巨頭正在努力“改命”。隨着“用戶爲先”“聚焦主業”成爲阿里當前發展的關鍵詞,在逐漸明晰的主線中,市場等待着阿里重新走出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