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日,近期一則消息引起了期貨業內的廣泛關注,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表明,2月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同比分別下降38.70%和25.61%。

根據這個問題,新浪做了一個調查,得到了近30萬人圍觀,近千人投票

44%的人選擇了大家不願意投資,36%的人選擇了行情不太好,而20%的人則選擇了手續費返還下降。前面兩個選項都是公認的成交量持倉量下降的原因,但爲什麼手續費返還下降能得到60票呢?就此問題新浪期貨向部分期貨從業者進行了諮詢。

一位期貨分支機構負責人對此表示是因爲量化交易的減少及產業機構本身經營困境造成交易不夠活躍,以及交易所返還政策的調整對於業內造成了一定影響,因爲很多期貨公司用返還來吸引客戶,發展行業。

對於手續費返還,這位負責人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如果返還政策要進行改革,應進行明確並且穩定改革,以實現期貨公司提高產業客戶佔比等目的;並且在季度末結合期貨公司的盈利模式進行補貼。

對於互聯網低佣金引流,則應該明確互聯網低佣金的定義和標準和建立健全投訴處理機制的期望。

當前國內期貨行業開始深入思考手續費返還這一經營模式:交易所向期貨公司進行手續費返還後,期貨公司對客戶進行手續費再返還。

很多人擔憂這會導致期貨公司惡性競爭、有破壞行業經營生態的風險。對此,新浪進行了一項關於手續費返還的小調查:

54%的網友選擇了返還應該存在因爲存在即合理,而35%選擇了返還不應該存在因爲會導致惡性競爭。

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市場人士對於手續費返還表示:期貨交易所對於向期貨公司返還手續費有規可依,本意是希望能通過手續費返還支持期貨公司發展、提高市場服務水平,特別是產業客戶的服務能力,同時實現財務增長的可持續性;他認爲期貨交易所並不希望期貨公司再向客戶進行手續費返還、因爲這有引發惡性競爭、影響期貨公司服務能力提升的風險。

那麼返還是否會影響到普通投資者呢?新浪做了一個面對所有人包括投資者的調查:

7.5%的人選擇了我是從業人員,感覺沒啥影響;30%的人選擇了我是從業人員,感覺影響比較大;22.5%的人選擇了“我是高頻交易者,日子沒法過了”;而12.5%的人選擇了“我是投資者,影響比較大”;27.5%的人則選擇了“我是散戶,交反是什麼?”的選項。

由此可見,普通投資者對於返還並不瞭解,被影響且對此瞭解的更多的是深資投資者。對此,我們採訪了三個散戶,他們均表示從未收到過返還,並希望自己也能收到返還。

一位進入行業六年的散戶表示:“因爲我從未收到過返還,所以希望能夠一視同仁,有一個公平透明的策略,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達到條件收到返還,而不是針對某些人和某些營銷策略進行返還。”

歸根結底,返還有助於降低整體的交易成本,可以促進市場發展,增加人們投資的熱情,並且能夠減少行業壟斷現象。所以不應該也沒辦法一刀砍去所有返還,但由於返還有着引發的道德風險和惡意競爭的可能性,應該有選擇的對政策有所調整,達到公開透明,增強對投資者的補貼,吸引大家關注期貨交易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