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在IPO收緊政策之下,進入財報更新期後,又有一批IPO排隊企業撤單。滬深交易所顯示,4月以來,共有14家企業IPO終止,其中醫藥行業企業有4家,佔比接近三成。這4家撤單企業包括IVD(體外診斷)企業、A股第一家衝刺上市的腫瘤NGS(高通量基因檢測)企業以及兩家醫療儀器設備企業,4家企業均申報兩創板塊,其中3家企業擬上科創板。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上市難度的加大,對於許多醫藥企業來說,IPO並非唯一選擇,因此紛紛開啓了“撤單模式”。

4家藥企相繼撤單

截至4月10日,4月滬深兩市已有4家醫藥企業相繼撤單。

北京朗視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視儀器”)系最新撤單的企業。上交所官網顯示,朗視儀器科創板IPO於4月10日終止,終止原因系公司和保薦人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招股書顯示,朗視儀器主營業務爲醫用錐形束CT及其配套軟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主要產品爲口腔錐形束CT和相關圖像處理軟件。針對公司IPO撤單原因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朗視儀器方面發去採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覆。

蘇州速邁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速邁醫學”)同樣也是近期撤單的一家主營業務爲醫療儀器設備的企業,公司創業板IPO於4月4日終止,公司自設立以來一直聚焦口腔醫學領域,核心產品爲牙科手術顯微鏡。

除了主營業務爲醫療儀器設備的企業,IVD已成爲A股近期IPO撤回的“重災區”,4月以來IVD企業IPO撤單數量再添一家。上交所官網顯示,深圳市愛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康生物”)科創板IPO於4月8日終止。

招股書顯示,愛康生物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分爲體外診斷儀器、體外診斷試劑與耗材。

此外,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和基因”)是4月首家撤單的醫藥企業,公司科創板IPO於4月2日終止。值得一提的是,世和基因系A股第一家衝刺上市的腫瘤NGS企業,主要業務包括臨牀檢測服務、研究開發服務以及儀器試劑銷售業務。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爲,投資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醫藥企業的融資計劃和策略。IPO的收緊可能會使一些企業推遲或放棄上市計劃,從而影響其融資和發展。

3家企業排隊時間超過一年

從上市進程看,上述撤單的4家企業中,除了速邁醫學IPO系2023年6月獲得受理外,其他3家企業早在2022年就已開始了IPO之路。不過,截至撤單,上述4家企業均未獲得上會機會。

世和基因在其中排隊時間最長。上交所官網顯示,世和基因科創板IPO於2022年5月16日獲得受理,截至撤單排隊時間超過22個月。公司科創板IPO於2022年6月9日進入問詢階段,不過截至撤單,世和基因尚未披露首輪問詢回覆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世和基因排隊進程還受到了中介機構的拖累。2022年7月29日,世和基因聘請的相關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從而使公司發行上市審覈中止,於同年的9月7日恢復審覈。

朗視儀器IPO獲受理時間稍晚於世和基因,爲2022年6月29日,截至撤單也已排隊超過21個月。朗視儀器於2022年7月20日進入已問詢階段,並於2022年9月23日對外披露首輪問詢回覆意見,隨後除了定期更新財務資料外,公司IPO未有實質性進展。

愛康生物的情況與前述兩家企業相類似。公司科創板IPO於2022年9月29日獲得受理,同年10月28日進入已問詢階段,直到撤單尚未披露首輪問詢回覆。

速邁醫學排隊時間最短,公司創業板IPO於2023年6月30日獲得受理,同年7月26日進入已問詢階段,截至撤單已對外披露兩輪問詢回覆意見。

從擬募集資金金額來看,世和基因擬募集資金金額最高,爲15.5億元,擬用於基於液體活檢及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基因檢測試劑盒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腫瘤早篩早診試劑盒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腫瘤高通量測序平臺建設項目、高通量測序全流程自動化項目、生物信息分析處理中心及信息化升級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6個項目。 

此外,愛康生物、朗視儀器、速邁醫學擬募集資金金額分別爲6億元、3.26億元、5.08億元。

世和基因尚未實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撤單的4家企業中,世和基因是唯一一家未實現盈利企業。

財務數據顯示,2019—2021年,世和基因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爲3.95億元、4.06億元、5.17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爲-261.12萬元、-9204.26萬元、-6847.84萬元。 

世和基因表示,腫瘤高通量基因檢測行業屬於新興產業,產品服務尚未進入醫保,市場滲透率較低,需要較多市場推廣和研發投入,現階段行業盈利能力普遍較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監管層對未盈利企業的審覈力度出現進一步收緊。證監會於3月15日發佈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其中特別提到,進一步從嚴審覈未盈利企業,要求未盈利企業充分論證持續經營能力、披露預計實現盈利情況,就科創屬性等逐單聽取行業相關部門意見。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表示,這意味着未盈利企業在衝刺IPO時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更高的門檻,需要有更爲充分的準備和論證來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在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看來,對於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專利技術非常領先,市場前景廣闊,技術已經接近市場化,未來可以有穩定的營收及利潤,更有可能被審覈部門接受。

其他3家撤單企業方面,愛康生物、朗視儀器淨利在各自申報的報告期內均出現一定波動,其中愛康生物2021年歸屬淨利潤出現下滑,朗視儀器淨利則是先下降再上升。相對來說,速邁醫學報告期內淨利相對穩健,2020—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爲3812.57萬元、4304.87萬元、6029.81萬元、2723.95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