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與日本、菲律賓領導人首次舉行三邊峯會。美媒報道稱,會談的中心議題是“針對中國集體展示三方海上力量”。4月8日,美英澳三國防長在一份最新的聯合聲明中宣佈,正考慮同日本就“奧庫斯”(AUKUS)安全框架第二支柱的先進能力技術項目進行合作。《日經亞洲》立刻跟進報道,認爲這一框架實際上“旨在對抗中國崛起”。

日本究竟想要幹什麼?日本加入“奧庫斯”,是否會威脅臺海局勢?會對地區局勢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岸田文雄的如意算盤能成功嗎?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在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知事會客廳”直播節目中分析稱,通過加入“奧庫斯”,日本可能從中得到兩點好處,一是可能在覈潛技術方面分一杯羹,二是其戰略觸角有機會從東北亞伸向東南亞。日本正在努力突破戰後那些制約其發展和使用軍事力量的國內法律和政治輿論,以使其成爲一個“能打仗”的國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表示,從潛在影響來看,“奧庫斯”可能會對臺海局勢產生有針對性的影響。雖然“奧庫斯”核潛艇項目在澳大利亞,但實際上它可以實現對臺海和南海的遠程軍力投射,尤其是利用核潛艇等遠程武器的戰略價值,美英澳日心知肚明。

日本無法“兩條腿”都邁進“奧庫斯”

知事:日本爲什麼想要加入“奧庫斯”?日本能從中得到什麼切實利益?

劉江永:從“奧庫斯”三邊安全機制成立開始,這一體系主要由以美國爲首、包括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構成,被視爲彼此間最信賴的安全體系之一。日本表達了加入該機制的願望,希望在現有盟友基礎上聯合更多“同志國”應對中國,這一點不是揣測,而是白紙黑字寫出的事實。

日本可能從中得到兩點好處。首先,從長遠看,“奧庫斯”是爲了給澳大利亞造核潛艇,這是一個關鍵的武器,存在覈擴散的風險。通過與澳大利亞的合作,以及有望加入“奧庫斯”,日本可能在覈潛技術方面分一杯羹。

第二,日本的戰略觸角有機會從東北亞伸向東南亞。澳大利亞和英國是美國盟友,他們在美國的全球尤其是東亞戰略中屬於“南錨”,而日本是“北錨”,這是美國長期建立的兩個錨定點的延續,如果這兩個錨點合併,日本的戰略縱深就可以延伸到南海,成爲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

然而,問題在於,儘管美日是盟國,但由於日本曾經受到美國原子彈的襲擊,美國仍心存芥蒂,擔心日本擁核後可能會削弱日美同盟,甚至進行報復。因此,美國在覈共享和核潛艇技術等問題上對日本留了一手。

因此,日本無法“兩條腿”都邁進“奧庫斯”,“奧庫斯”第一支柱明確拒絕日本加入,但日本加入第二支柱完全有可能。

對英美澳來說,這樣做有利可圖。日本在軍事方面,尤其是在反潛、聲納、人工智能等領域擁有自身的技術優勢,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美國。“奧庫斯”的第二支柱將包括反潛、潛艇的攻防等,這在未來二三十年的南海、東海將成爲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領域。

“奧庫斯”或對臺海局勢產生針對性影響

知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3日在華盛頓表示,“奧庫斯”有可能讓多個國家的潛艇密切協調行動,遠距離投送常規彈藥,“這在各種情況下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包括臺海局勢”。日本加入“奧庫斯”,是否會威脅臺海局勢?

項昊宇:從潛在影響來看,“奧庫斯”可能會對臺海局勢產生有針對性的影響。

首先,“奧庫斯”矛頭所向是美國對外戰略的需要,其重心在所謂的“印太地區”,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而非俄羅斯。因此,美國將同中國進行大國競爭作爲其戰略的主線。在軍事上,美國主要關注圍堵、遏制和打壓中國,其中臺海和南海是其非常重視的戰略抓手。

雖然“奧庫斯”核潛艇項目在澳大利亞,但實際上它可以實現對臺海和南海的遠程軍力投射,尤其是利用核潛艇等遠程武器的戰略價值。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都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從長遠的戰略目標來看,美日致力於阻止中國統一,維持當前的兩岸分裂局面,這符合其地緣戰略目標,他們會想方設法去實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最近日本和美國在日本國內西南方向,包括沖繩的一些離島上的軍事部署,以及與菲律賓加強軍事安全合作,還有加強與澳大利亞的“奧庫斯”合作,都是在中國周邊佈局,旨在打造多個戰略支點。目的是一旦臺海局勢發生變化,能夠迅速有效地介入,阻撓兩岸統一進程。這是美國和日本圍繞“奧庫斯”的共同戰略需求,也是我們需要高度警惕的。

日本正努力成爲“能打仗”的國家

知事:日本最近動作頻頻,先是首相岸田文雄訪美,美日藉此機會對《日美安保條約》進行最大規模升級,又有美日菲三方峯會、美日澳菲四方軍事演習,並預謀加入“奧庫斯”。日本到底想幹什麼?

劉江永:首先,日本正在努力突破戰後那些制約其發展和使用軍事力量的國內法律和政治輿論,以使其成爲一個“能打仗”的國家。

其次,日本的決策主要信奉權力政治,認爲國家利益來自於對他人權力的控制,而其地緣戰略則認爲中國是大陸國家,因此日本必須與美國、英國等海洋國家結成聯盟,才能在東亞地區取得主導地位。

第三,日本的邏輯思維與中國迥異。日本政界考慮問題不顧大局和根本利益,只看眼前的實際利益,這是其由來已久的傳統,也是現實主義權力政治的典型表現。

那麼,爲何日本如此努力地發展軍事力量?儘管中國並未在東亞使用軍事力量,但日本仍然渲染着“中國威脅論”,因爲日本要利用這一說辭來突破憲法制約,成爲一個擁有主動發起戰爭權利的國家。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眼前最重要利益是釣魚島的“主權”問題。問題可以追溯到2012年,野田佳彥內閣單方面宣佈對釣魚島進行“國有化”。從那時起,中方執法巡航常態化已經十多年了。日本將中國視爲其最大的戰略挑戰,當時無力阻擋中國,因此編織更大的戰略網圍堵中國,比如增強軍事力量,以求局部佔優。

爲獲得國內的支持,日本政府利用單邊宣傳阻止釣魚島主權屬於中國的證據爲民衆所知,中日之間的交流盡量淡化釣魚島問題。雖然日本解釋這樣做是爲了維護兩國友好關係,但實際上卻損害了中日民間的感情。

在國際上,日本不斷地忽悠美國,試圖將釣魚島問題納入《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範圍。此外,爲了將中國描繪成“霸主”和“霸權”,日本還捲入了南海問題,並與菲律賓軍事勾連。

因此,在最近美日領導人會晤後,岸田文雄在重點事項上提出了十幾條事先準備好的要點,而拜登則只講了四點,其中最後一點提到,《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於釣魚島,這一立場是不可動搖的。

這表明,日本在會晤中一定向美國再次提出了釣魚島“主權”的問題,這種公開表態透露出了美日內部的深度溝通,值得特別關注。

知事:岸田文雄在CNN7日刊發的專訪中宣稱,在目睹俄烏衝突、中東和東亞地區的緊張局勢後,“我們面臨一個歷史性轉折點”。按照岸田的說法,東亞國家周邊的安全環境“嚴峻而複雜”,日本高級官員和右翼媒體也炒作日本處於“二戰以來最嚴峻的安全環境”,因此日本政府作出“從根本上鞏固國防”的決定。您如何評價日本的這種說法?

項昊宇:從主觀角度看,岸田政府正在推動前所未有的強軍擴武政策路線,突破了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及其他制約因素。

然而,這一政策在日本國內面臨着財政上的阻力,因爲要將軍費翻倍。日本經歷了30年的經濟停滯,國家財政已經債臺高築,每年都在不停地發債。岸田政府爲了增加防衛開支,必須要增稅,去年引發了日本民衆的強烈反對,導致這一議題被擱置。未來,岸田文雄要繼續推動這一路線,必須要徵得國內民衆的支持。

爲此,岸田政府正在利用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維權行動來渲染、煽動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他聲稱日本面臨着來自中國、俄羅斯和朝鮮的三重威脅,試圖製造一種恐慌和危機的意識,以此爲他的政策行動尋找藉口。

客觀上來看,日本是一個島國,危機意識濃重是民族的性格。日本歷史上走向軍國主義道路,同現在的情形似曾相識。當時日本也在渲染面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淪爲殖民地的危險,同時,這也是日本謀劃侵略中國的藉口。

日本的戰略文化觀念是海權思維,始終認爲作爲一個缺乏戰略縱深的海島國家,國家安全隱患來自大陸。因此,在日本看來,中國的發展崛起對其生存安全和發展構成了擠壓和威脅,這種認知與其民族性格和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一些日本人對中國的崛起感到恐懼,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強大,也不願意看到兩岸統一。因此,他們希望與美國等盟友聯合,在軍事、經濟、產業、供應鏈以及先進技術等方面圍堵中國。

日本成爲了中菲之間的變量

知事:岸田文雄此次訪美的如意算盤能打響嗎?

劉江永:這次岸田在訪問美國期間受到了高規格的國賓待遇,也成功讓拜登對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以及發展軍備的計劃開了綠燈,這對岸田政府非常重要。

今年是日本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實施的第二年,日本政府每年要根據這個計劃大幅增加防衛費,這些錢用來發展超音速導彈,以及向美國購買F35戰機等,用來建設打擊能力,即增強日本對海外進攻的能力。

通過這些舉措,日本試圖轉變過去依賴美國單方面保護的模式,將日美關係從單純的防禦型同盟轉變爲攻守同盟。儘管日本還受到憲法的制約,並且面臨來自國內各方力量的制衡,但岸田此次訪美實際上獲得了美國的支持,通過向國內政界和民衆傳達美國的態度,爲日本的擴軍計劃和安全政策奠定了基礎,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勝利。

岸田政府此訪的另一個重要看點是美日菲三國的首次峯會。美國和菲律賓作爲盟友,與日本進行這樣的三方對話,意味着一種新的戰略關係形成。這一變化的背後,是日本根據其國家安全戰略,不斷與菲律賓、印度等國家合作,特別是涉及中國的領土和海洋爭議時,給中國出難題。

日本通過向菲律賓提供援助、培訓和技術支持,幫助其建立海上保安能力,並提供對中國海空監視的設備,給菲律賓撐腰鼓氣,使菲律賓在面對與中國的海上爭端時脾氣大漲、姿態強硬。

菲律賓在海上與中國的摩擦中,實際上是與日本站在同一陣線上,這種態度的改變得到了美、日、澳等國的支持,進一步鼓舞了菲律賓對中國的挑釁。

過去菲中之間的矛盾是常量,如今日本的鼓動成爲了變量。這次三方峯會的舉行不僅是過去一系列日本行動的結果,也標誌着南海地區,以及東海地區戰略格局的變化,國際關係體系也在經歷重組。未來究竟向什麼方向發展,面臨諸多變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