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王藝璇

當華美的錦緞鋪開大朵浪漫的紋樣,當精緻的雲錦在陽光的照耀下點點躍金,絲縷之間燦若雲霞,錦繡之中巧奪天工。南京雲錦,濃縮着中國絲織技藝的精華,代表着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作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錦中之冠”的美名。經緯之間寫滿歷史,一尺一寸皆有意蘊。讓我們走進南京雲錦博物館,看“錦中之冠”在這裏織就變幻,大放異彩。

拽花工搭檔巧織手,看南京雲錦獨家的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走進雲錦博物館,織造工藝的現場演示區,是觀衆“打卡”的第一站,每天都會吸引很多人圍觀。

“咯吱,咯吱……”隨着大花樓木質提花織機發出的聲響,眼前五臺大花樓木質提花織機一字排開,一位拽花工坐在花樓上方提拽纖線,一位織手坐在機下,手足並用,與拽花工協同操作,二人一迎一合,組成一幅生動的織錦圖。

這,便是南京雲錦獨家的手工織造技藝。“在中國所有的織錦中,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是唯一一個還不能被機器完全取代的工序,也是雲錦最核心的技藝保留。”南京雲錦非遺傳承人陳誠介紹說,即便兩位師傅配合默契,每天工作8小時,一天也只能織出5—6釐米的雲錦。

雲錦的織造特別在哪?“挑花結本”和“通經斷緯”最值得看。先以絲線作爲經線,用棉線作爲緯線,對照繪製好的意匠圖,挑製出花紋樣板;再以柔軟的彩色熟絲爲緯線,用許多梭子帶領着這些不同顏色的緯線,根據圖案在經線的不同區域來回盤織,才能織就出色彩斑斕的燦爛圖案。

“媽媽,你看,那個絲線在陽光下好像能變色!”一陣驚呼聲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至織機一旁擺放的材料上。“這是孔雀羽線,它是早期雲錦專有的材料。”陳誠爲人們講解道。在室內的陽光下,線團正隨着光線的變幻呈現不同的色彩。

“雲錦的選材是非常特別的,作爲古代皇家御用的面料,南京雲錦大膽地將金銀線和禽鳥羽毛等材質加工成線,再結合各自特點分別織造成料,論用時用心都遠超其他絲織物。”陳誠說。“雲錦之特別,一在工藝,二在選材。”行走在博物館的機杼聲中,置身於雲錦的織造現場,人們便能沉浸式地領略“錦中之冠”的精密與曼妙。

穿梭於件件蹁躚的錦繡華服之中,品鑑妝花之美與悠久歷史

“妝花是雲錦最特別的品類,它最早見於明代。”駐足展櫃前,清代童子攀枝蓮妝花緞的傳世品極引人注目。五色斑斕的童子活靈活現地躍於錦緞之上,並排的花朵栩栩如生,似乎觸手可感,細細打量,妝花之美於當中盡現。

“與其他品類不同,妝花紋樣不僅更有立體感,在顏色選擇上也更自由。”陳誠說。觀察這匹童子攀枝蓮妝花緞,每排四位小童子,衣着顏色卻都各不相同,這樣的配色,只有人工操作的技法才能實現。放眼望去,僅僅7米的面料中足足融合了上百種顏色,橫向、縱向、斜向的配色皆不重疊,呈現出“逐花異色”的視覺效果。

漫步展館,穿梭於件件蹁躚的錦繡華服之中,透過華美繁複的花紋,彷彿能窺見歷史的厚重與浪漫。據瞭解,博物館內部所有的設計靈感均來自史籍,以“燦若雲霞”爲形象設計元素的主線,雲錦藝術陳列展廳共分爲序廳、源遠流長、天宮織就、輝映世界等四大部分。

作爲國家級的文物複製基地,多年以來,南京雲錦研究所完成了諸多經典絲織品的復原,館藏之中,人們既能看見覆原自故宮、北京十三陵的經典文物,也不乏自清代流傳至今的原件真品。據瞭解,在博物館目前現有的館藏中,歷史最長的足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

明萬曆皇帝的服飾復原展區,一件碧綠的吉服低調而華美,在柔光的照拂下,正優雅地訴說着歷史的奧祕。這是南京雲錦研究所2006年爲北京十三陵復原的出土文物——綠織金妝花通袖過肩龍柿蒂緞立領女夾衣,它是明神宗在位期間唯一一位親自冊立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后——孝端顯皇后的吉服。吉服通身正龍、過肩龍、升龍、降龍的龍紋圖樣,象徵着無上的尊榮與高貴,四周環繞的四時花卉紋寓意着平安美好,加之衣身前後承載着延綿不絕、家族蕃昌寓意的柿蒂紋,處處皆彰顯着明代服飾的特點。

用文創聚合傳統與時尚,讓研學助力文化傳承

當古典優雅的雲錦與現代的時尚元素相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來到博物館一樓,上百款雲錦文創產品令人目不暇接。採用手工雲錦織造、以黃金絲線包邊點綴,在這裏,金燦燦的穿戴胸針和手機包最受人們歡迎。

“我們的文創產品每季度都會上新,每月線上的銷量就可達3000多件。因爲今年是龍年,目前和龍題材相關的文創產品都已經賣斷貨了。”陳誠說,“現在來購買雲錦文創的客人很多都是95後,這正反映了現在年輕人對於非遺、傳統文化的喜愛和關注。”

不僅如此,當下,雲錦博物館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同樣吸引力十足。針對成人及兒童等不同的體驗人羣,雲錦博物館近年來策劃開展多項各具特色的研學體驗活動:意匠帆布包的繪製讓人們瞭解意匠圖繪製的原理,體驗雲錦織造的設計過程;繅絲體驗課則通過繅絲機制絲的環節讓參與者們切實感受織造雲錦時原材料準備的不易。

雲錦博物館研學項目負責人周夢緣介紹說:“現階段,博物館的研學活動基本週周都有,參與者不光有南京本地的小朋友,還有不少從揚州、南通等地前來的外地遊學團隊。前不久,雲錦博物館的研學課堂還剛剛接待了一支來自常州的30餘人研學小隊。”

據瞭解,2023年,雲錦博物館共計開展研學活動70餘場,累計接待研學人次可達3000餘人。今年開年,截至目前博物館開展的研學活動已達30餘場,預計趨勢要比去年更加火熱。

此外,近年來,雲錦博物館還與南京財經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積極進行館校合作共建。讓大學生紛紛走進雲錦博物館,切身參與到博物館日常的公益講解及多項志願服務活動中來。在不久前,雲錦博物館更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建“百時奉獻”志願服務基地。

【鎮館之寶大揭祕】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藝璇 攝

綠織金妝花通袖過肩龍柿蒂緞立領女夾衣。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藝璇 攝

雲錦文創。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藝璇 攝

大花樓木質提花織機

大花樓木質提花織機高4米、長5.6米、寬1.4米,共由1924個部件構成,極爲精細巧妙。雲錦的織造需要兩位師傅共同協作完成,坐在織機上方的師傅爲拽花工,控制雲錦圖案;下方的師傅名爲織手,控制雲錦顏色。兩位師傅密切配合、每天工作8小時,也只能織出5—6釐米長的雲錦,故有“寸錦寸金”之說。

明·王錫爵絳紅地八寶紋

鬥牛袍(複製品)

這件鬥牛方補袍的文物原件於1966年出土於蘇州市虎丘王錫爵墓中,是極其貴重的賜服。鬥牛紋角作彎弓形,爲了區別於龍紋,爪爲四趾,屬皇帝賜服中的紋樣,極爲罕見。官補下部的江崖海水象徵萬里江山,而鬥牛一爪握半邊江崖,隱喻此袍主人輔佐皇帝,執掌半壁江山,位高權重,功績非凡。

織金壽字龍雲肩通袖龍襴

妝花緞襯褶袍(複製品)

這件織金襯褶袍是2009年南京雲錦研究所爲十三陵的定陵博物館複製的。圖案中仙鶴、靈芝紋舒展流暢,象徵鶴壽同春、靈仙祝壽、延年益壽的美好祝願。織金襯褶袍用色較少、極爲內斂,並大量使用捻金線與片金線。通匹共織捻金“壽”字1045個,約耗捻金線達4000米,整體色彩金光燦燦、富麗堂皇,具有典型的明代宮廷特點。

紅四合如意雲紋地柿蒂形龍雲

肩通袖龍襴織金孔雀羽妝

花紗龍袍料(複製品)

這件袍料於1958年出土於北京十三陵的定陵,爲明朝萬曆皇帝國朝盛典冕服料。袍料全長五丈三尺,寬二丈一尺,使用了大量金線、綵線、孔雀羽線,鑲金點翠、富麗堂皇。遠遠望去,金翠交輝的龍彷彿在瑞氣嫋嫋的萬道霞光中浮游翻動,栩栩如生。同時這件作品使用了雲錦頂級工藝的妝花紗技藝,歷時五年才複製成功,因爲技藝精湛難度極高,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