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技圈熱詞中,以ChatGPT爲代表的“人工智能”必有一席之地。今年,“人工智能+”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傳遞出中國積極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信號。

人工智能+的時代是不是真的來了?本期《對話》邀請到企業代表和媒體代表,一同探討AI+硬件的未來。他們是:

周鴻禕    360集團創始人

張   鵬    智譜AI首席執行官

徐志根    九光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李楚源    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何伊凡    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副總編輯

張志偉    華夏時報執行總編輯

朱   弢   《財經》雜誌副主編

約書亞·本吉奧   圖靈獎得主、蒙特利爾大學教授

人工智能的未來往何處去? 

周鴻禕:2023年是個拐點,一旦過了大模型這個拐點後,就進入一個指數級的發展。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向上走,實現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兩條墜落的曲線,一個是“安全”,如果我們在人工智能發展的同時不能解決它的安全,那這項技術發展就不僅是墜落了。另一條是“能源”,沒有能源的支撐,大模型是走不下去的,所以也會墜落。如果這兩個問題能解決,人類就能順利地到達下一個文明等級。

張鵬:從人工智能誕生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七十年的時間,七十年當中發展速度是逐漸增快的。早期相對較慢,最近幾年突飛猛進。很多人預測這件事可能會緩下來或者會到達一個頂峯後進入破滅期,但是切身在做技術的人會發現,目前雖然非常快速地在呈現,但是仍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探索。如果我們的目標定在AGI(通用人工智能),這裏每一個問題的突破都有可能帶來飛躍式的發展,至少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天花板在哪。

李楚源:總的是向上升,技術的創新也是要素的組合,上升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出現一些制約因素。要素配套,才能發展更快。要素配套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個調節、緩慢的過程。但總的來說是向上的,這是大的趨勢。

AI時代  下一個超級硬件是什麼?

張鵬:(人工智能+汽車)目前大的模型,比如百億、千億的模型都得用類似於GPU或專用的AI加速芯片才能跑。這種東西的功率都不低,太小的設備承載不了。

徐志根:如果是一個泛化的機器人概念,人工智能+機器人很快就會進入千家萬戶。比如今天帶三個助手,那今後只需帶一個機器人就可以把日常的事務照顧起來。有人工智能加持後,這種形態的智能機器人一定會加速進入千家萬戶,進入各行各業。

李楚源:機器人不但能夠代替人,還可以做人做不了的事。比如在醫療裏,醫生可以做手術,但是有些東西可能還不夠精準。人的手就三節,但是機器人可以是六節、八節,會更精準、更高效。

周鴻禕:如今,手機是人的一個新器官,我們每天不自覺地刷手機。所以,AI和它的結合,最能產生化學反應。如果大模型通過雲加端的兩種方式給手機加持,把它變成真正的智能手機2.0,這個硬件可能還是手機。蘋果爲什麼不造車了?因爲三星要做AI手機,如果蘋果忙着造車而丟了人工智能這一塊,蘋果的根子就被撼動了。

AI賦能下 未來機器人有多聰明?

周鴻禕:在大模型的基礎上,有了一個更強大的通用算法,那全世界所有做機器人的公司都得救了。原來他們是用規則訓練,訓一萬條還有兩萬條規則等着。但是用數據訓練,只要數據足夠多,最後總能把機器訓練好。大模型本身對機器人算法的改進帶來了巨大作用。

徐志根:人形機器人肯定是被AI深度賦能的。運動智能上,以前的人形機器人走得很笨拙,今後通過深度強化學習和技術加持之後,在未來兩到三年,人形機器人會有長足的進步,可以走平、走快、走穩、走優雅。智能操作部分,比如洗碗,我相信三至四年就可以做到了。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