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家組成的經濟代表團也隨同訪華。

據央視新聞報道,14日早,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展開訪華之旅。這是朔爾茨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此次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作爲代表團成員一同訪華,此外,由西門子、寶馬、奔馳等重量級企業家組成的經濟代表團也隨同訪華。

外交部網站消息,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介紹了朔爾茨總理此訪有關安排。“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同他會見,李強總理將同他會談,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毛寧說。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告訴第一財經,從訪華陣容來看,此次規模非同尋常,一位政府總理加上三位部長,這樣的情況往往多出現在雙方政府磋商的情況下,所以這次德國政府來訪的規格是非常之高的。

伍慧萍認爲,儘管當前德國政府的全球戰略有所調整,包括此前提出要降低對華依賴性、降低風險等,但朔爾茨總理此行要向中國傳遞出一個信號,即德國始終希望中國瞭解德國所謂的“去風險”不等於脫鉤,希望在經貿領域深化合作,在全球治理領域能與中國一起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緣何1年半後再度來華

對於時隔1年半後的再次來訪,伍慧萍告訴第一財經,2022年11月的訪問極具象徵意義,朔爾茨當時也成爲疫情後第一個來華訪問的西方發達國家領導人,彰顯了朔爾茨政府對穩定中德關係的重視程度。“之前德國政府首腦都非常重視中德關係,比如默克爾執政16年期間就來華12次。朔爾茨此次來訪是德國政府領導人高度重視中德關係的一個傳承,體現出朔爾茨政府希望穩定和進一步發展中德關係的理念。”她分析道。

“對於德國來說,未來外部環境面臨很多重大變數,比如俄烏衝突下一步走向、美國大選等。因此,穩定中德關係尤爲重要,”伍慧萍說道,“德國需要與在各個領域,包括全球治理領域,與保持極大影響力的中國維持定期交流和友好關係。”

毛寧表示,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10週年。中方願同德方以此訪爲契機,增進理解信任,深化務實合作,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求同存異的原則,推動中德關係取得更大發展,共同爲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伍慧萍表示,隨行的三位部長既體現了朔爾茨對聯合執政夥伴的兼顧,比如其中兩位是綠黨,一位是自民黨,此外三人所涉及的交通、農業、環境領域,也體現了中德之間還有更多潛力、進一步合作的方向可以挖掘。

伍慧萍解釋道,比如在交通領域,朔爾茨此行到訪的重慶是中歐班列渝新歐的中國起點,在基建方面,中德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領域;氣候保護領域也是如此,此前朔爾茨倡導成立國際氣候俱樂部,根據他的設想,這一俱樂部是開放性的,不僅僅侷限於七國集團;在農業方面,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共同保障糧食安全,都是中德雙邊或者全球治理領域中可以繼續推進的。“朔爾茨此次隨行部長的選擇應當也是經過綜合權衡,體現了德國政府對進一步深化中德合作的務實態度。”她說道。

此外,伍慧萍還特別強調,隨行的這三位部長此前對華言行也非常友好,從他們之前對中德關係的表態來看,都非常支持中德在包括農業安全、氣候保護、環境保護,數字化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能夠開展緊密合作。據央視新聞報道,德國聯邦交通部長維辛去年就明確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懲罰性關稅,並警告說,德國經濟將因此受到損害。

德企激烈競爭隨訪名額

高級商務代表團隨行,是德國總理在進行重大外訪時的“標配”。2022年11月朔爾茨訪華時就帶領了由12家企業組成的豪華商業代表團,均爲中德雙邊經貿合作中極具潛力的行業和重點領域。此行也不例外。

伍慧萍表示,德國企業界的報名非常踊躍,有些當初提交了隨訪申請的企業最終未收到隨行通知。從此次隨訪的企業來看,伍慧萍告訴第一財經,在當前中德經貿關係中,大企業還是主要的推動力量,畢竟它們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熟知政策環境,希望挖掘進一步的合作潛力和動力。而企業界的隨訪也利於維持中德經貿關係的穩定性,體現德國方面希望進一步尋求與中國市場的深度合作。

德國經濟研究所(IW)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創紀錄的11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4.3%。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佔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爲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爲2531億歐元。自2016年起,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爲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以大衆、奔馳、寶馬、巴斯夫、西門子等爲代表的大型德國企業近年來紛紛爭相繼續增加在華投資。4月11日,作爲在中國擁有最大市場份額的跨國車企,大衆汽車宣佈對位於合肥的生產及創新中心追加投資25億歐元,以進一步強化本土研發實力。另一家德國車企巨頭寶馬集團也正在持續加大對華投資。

對於總部位於德國的材料製造商科思創而言,中國已成爲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在生產領域,科思創早在2001年起就開始建設上海一體化基地,截至2022年底投資總額已達約37億歐元。目前,上海一體化基地已成爲科思創全球最大的綜合性生產基地,擁有11座配備先進生產技術的工廠,覆蓋科思創主要產品線,產品廣泛應用於建築、汽車和電子等行業。此外,上海基地也是科思創歐洲以外首個生產工藝技術中心的所在地,併成爲上海化工區內首家綠色工廠。去年10月,科思創再度加碼中國市場,宣佈其全球首條物理回收聚碳酸酯專用生產線在上海一體化基地正式投產,旨在滿足市場對消費後回收再生塑料日益增長的需求,主要覆蓋電子電器、汽車和消費品等應用領域。此外,科思創還在去年2月宣佈將在廣東珠海投資數億歐元,建造其最大的熱塑性聚氨酯(TPU)生產基地,這也將是公司TPU業務的最大投資項目。

2024年1月,中國德國商會發布《2023/24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78%的受訪者預計未來五年其行業將持續增長;54%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兩年增加在華投資,其中79%的企業表示,這是保持在華競爭力所必需的。

報告還顯示,受訪德企認爲,中國企業的創新領導能力不斷增強。其中51%的受訪企業認爲,當下中國企業在其所在行業中是創新領導者,或預計在未來5年內會成爲領導者。在汽車行業,69%的受訪者持上述看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