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圖

根據《重慶市防汛抗旱條例》有關規定,按照4月11日市防指2024年第一次會議要求,基於氣象、水文趨勢分析研判和實際工作需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重慶於4月15日零時起進入汛期。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提出,各區縣防指、市防指各成員單位要迅速進入“戰汛”狀態,緊扣“強三基、防極端”要求,毫不鬆懈抓實抓好“精準監測、預警叫應、避險轉移”等關鍵環節工作,堅決杜絕重大傷亡事故,確保全市平安度汛。

具體工作如下:

夯實基礎工作。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清今年自然災害複雜嚴峻形勢,清醒認識當前重慶防汛救災的致災風險面、防禦薄弱點,全面開展排查,或加快整改治理、除險固安,或落實監測預警、轉移避險,切實夯實“防”的基礎工作,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強化基層力量。要強化人防,持續鞏固基層防災減災工作力量,充分發揮“1+4+1”基層治理機制效能,加強災害應急處置力量的統籌整合,提升基層早處、快處能力。要加快數字賦能,發揮好區縣、鎮街治理中心(應急指揮中心)信息中樞、統籌調度的作用,提升應急統籌、指揮調度效能。要加強羣防羣治,堅持“人防+技防”兩條腿走路,在信息化手段基礎上,務必落實好應急廣播、鳴鑼敲門、“一對一”幫扶等行之有效的羣測羣防措施,切實強化“防災減災”的基層力量,增強基層減災實效。

提升基本能力。氣象、水文及相關防治主責部門要加快推進“軟件”建設,將加密新建監測設施設備,轉化爲預報預警能力,確保“測得準”。各區縣行業部門和鄉鎮街道要在加快完善“一行業一措施、一鄉鎮一方案”預警叫應指令,更新各級各類應急責任人,確保“叫得應”。要緊扣臨災“預警叫應、轉移避險”等關鍵環節,嚴格規範應急響應機制,針對基層一線責任人,按照“務實管用、簡單易行”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應急預案,簡化響應流程,明確避難場所、轉移路線,一旦臨災快速反應、有序避險,確保“跑得快”。

着力極端防範。增強對本行業、本區域及周邊關聯風險的敏感度,嚴防鬆懈麻痹,時刻做好應對極端災害天氣的準備。監測預警方面,氣象、水文要進一步完善前端感知佈局,更加精準精細開展有關工作。大江大河方面,要按照應對2020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標準來防汛備汛,水利部門要強化上下游水庫羣聯防聯控聯調,留足防洪庫容。小流域山洪地災方面,水利、規資、氣象等部門要積極推動研判模型研發建設,健全完善多跨協同的工作體系。城市內澇方面,要關注下穿道、地下商場、地下車庫、軌道交通、在建工程的風險防範應對。三峽庫區危巖地災方面,交通、海事、應急等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職責制定專項應對方案,要針對危巖地災影響危化品船舶運輸安全建立聯防聯控應急預案。氣象災害方面,要警惕倉庫、廠房和建築工棚等遭遇極端雷雨大風。次生災害方面,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要加強對汛期在建工程尤其是涉水涉洪工程風險排查整治,逐項目落實度汛方案和應急預案;交通、海事、應急等部門要關注打流船舶對橋樑安全造成影響;城市管理、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要加強對棄土棄渣場的管控,嚴防暴雨引發次生災害。

強化救災準備。各級各類應急救援隊伍迅速進入汛期臨戰狀態,嚴格值班備勤。提前預置基層救援力量,要加強日常巡查排查和早期處置。要提前預置救災物資,做好救災準備,及時統災報災,有力有序做好救助安置工作,確保受災羣衆“五有”,確保災區社會穩定。

嚴格應急值守。各區縣防指、市防指各成員單位要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領導值班值守及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工作制度。要嚴密關注各類輿情,加強正面宣傳引導,落實負面輿情管控。

上游新聞記者 張皓

編輯:饒治美責編:周尚鬥,孫瓊英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