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新政已滿月。杭州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3月14日-4月14日,杭州市區(含臨安、富陽)二手房共成交9000多套。

新政刺激市場熱度大增,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願意看房的購房者增多了。這一個月裏,貝殼平臺的新增客源、新增帶看同比去年增幅都在50%以上。買家的看房熱情也增加了賣家的賣房信心,而以價換量是最終促成交易的關鍵。

總體來看,“3·14”新政成功將3月的“假陽春”扭轉成了“小陽春”,但成交價格比新政前都略有下滑。

數據來源:杭州貝殼研究院

新政助力小陽春

背後是以價換量

記者從多箇中介門店瞭解到,放開二手房限購的這一個月,帶看量和成交速度相比新政前確實有所提升。實際上在新政前,有不少人對3月的二手房市場並不看好。3月1日-3月10日,二手房日均成交量在150套左右。3月14日新政後,二手房單日成交量頻頻衝破300套,“小陽春”得以浮現。

杭州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貝殼平臺新政後1個月帶看量對比去年同期漲幅爲54%;新增客源漲幅爲63%;下定量漲幅爲35%。

新政還變更過去“滿二唯一”的增值稅免徵條件,只要滿2年就可以免除5.3%的增值稅。這一利好也刺激更多購房者前去看房。像艮北新城、申花、錢江世紀城等多個板塊,均出現了新政後看房量大增的情況。其中申花板塊,如沁園、養雲靜舍“滿二”的房源看房量相比新政前至少增加50%以上。

減免增值稅,加上房東持續的以價換量,也讓3月原本的“假陽春”變成了“小陽春”。

主城區中,新政後丁橋板塊的成交量最高。但丁橋板塊的成交均價環比2月,仍有1%的下滑。另外像星橋、錢江世紀城、未來科技城在新政後的成交量均在前20名內,不過成交均價分別下滑了12%、6%和2%。

德佑澄品店的經理孫超向記者反映:“新政前,我們門店3個月沒有開單,新政後這一個月已經成交了五六單。基本都是急售低價房源,火速被撿漏。”

杭州貝殼研究院院長上官劍認爲,3月影響市場最大的因素就是新政。根據杭州貝殼研究院數據監測,新政後二手房市場前瞻指標迅速上升,在新政首周達到最高點,之後持續回落。新政鬆綁、信貸利好刺激還有房東以價換量的共同作用下,市場活躍度比新政前提升明顯。

新政刺激下

多學區房板塊成交創新高

新政後的1個月時間裏,學區房成交量的提升最爲明顯。如成交量創近一年來新高的採荷學區房,3月14日-4月14日期間,採荷一小、採荷二小、採荷三小的簽約量爲100多套,超過去年11月的最高點90套。還有保俶塔實驗學校、文一街小學、文三街小學等多個學區二手房成交量,相比去年月平均交易量漲幅至少在50%以上,部分學區房成交量比去年平均的漲幅甚至超過100%。

另外,帶有學區的次新房在新政後成交量也急速增加。如江河匯板塊的留香園,是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學區房。留香園在3月14日-4月14日間共成交7套。實際上,去年一整年,留香園的成交量也不過20套。

除此以外,南星橋的豪宅,也是崇文未來學校的學區房御潮府,在新政後的簽約了3套二手房,面積分別爲2套164㎡和1套190㎡,成交單價在11萬元左右。

德佑聞潮壹品店的餘店長表示,3月本身就是學區房的置業高峯期,加上新政的刺激下,市場熱度增加。當看房量、新增客源多了後,房東的賣房熱情也高了不少。最終,以價換量是促成成交的關鍵。餘店長表示,像南星橋一帶,改善類次新房的價格比2021年最高點也有至少20%的降幅。近期成交的房源相比去年,價格還有小幅下滑。

如競舟二小的學區房融創河濱之城,新政後成交的二手房單價大約在5.6-6萬元之間,相比去年,約有5%的下滑;西湖區學區房“四大金剛”,學軍小學本部的學區房文二新村、文一街小學的學區房石灰橋新村、文三街小學的學區房新村,新政後二手房的成交均價在5-7萬元/㎡之間,相比去年同期也有5-10%的降幅。

改善結束觀望

一天之內賣房又買房

3月底,小周夫妻倆雷厲風行地完成了一樁大事,那就是居住改善。小周告訴記者:“3月25日上午看完房,最滿意的一套四房下午就被買走了,所以我們一家商量之後,不打算觀望了,隔天就下定決心買當時看的另一套三房,然後同一天把自家的老破小賣了。”

買房對預算有限的剛需家庭來說,不算小事。想買套大房子住的夢想一直盤旋在小周夫妻倆心中,起碼想了近十年,但是真正付諸行動去找中介看房,是近一年的事情。

小周結婚十年,小孩在讀小學三年級,一家三口一直和岳父岳母住在近江的一套老破小裏,70㎡的兩房。“雖然住一起,小孩有長輩幫忙帶,省了不少心,但是等小孩幼兒園之後其實就越來越不方便了,太擠了。你想象一下五個人的東西會堆成什麼樣,兩房實在不夠住了。”

他向記者回憶:“剛結婚的時候預算不夠,於是我們就把婚房計劃延後了,這十年一直和爸媽一起住。其實2017年樓市剛熱起來的時候,就感覺不能等了,當時湊了錢在市中心紅會醫院旁邊買了一套49㎡的兩房,因爲離孩子讀書太遠,我們一家三口沒有搬過去。當時就覺得這套會是過渡,一直等着機會再置換。”

去年二手房價一路下探,他們終於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四處看房,但仍然觀望爲主,並沒有着急下手。直到今年3月底,市場氛圍有些不同了,也就是發生了讓他們結束觀望的一幕:好不容易看中的房子,竟然一個下午就被賣掉了。

他感慨道:“多多少少和3月14日杭州二手房徹底放開限購這一政策有關,看房的人多了,買房節奏提速了。感覺房東也把價格降到底了,索性就買了。” 最後敲定的房子就在爸媽家附近,一套120㎡的三房,掛牌價429萬,還到420萬成交。

既然確定了要買的房子,手頭的老破小也得同時賣掉。他告訴記者:“市中心紅會醫院的那套房子原本就有意向買家,就等我們什麼時候確定要賣,買家就會買。所以置換才能如此順利,一天之內把買房和賣房的大事都搞定了。”

最讓他們慶幸的是,買房計劃不緊不慢,買房成本還變低了。“去年的計劃其實是賣掉近江70㎡的兩房,就近再買一套三房。沒想到今年只要賣掉49㎡的兩房就可以買下近江的三房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