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进圈入链向新而行

——鄂州“老铁们”抱团奔向“500亿”

鄂州,一座因钢而兴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鄂州迎来全国重点兴建的18家地方钢铁企业之一——鄂钢,并因此完成从“农业县”到“工业市”的历史性跨越。

尽管花湖机场建成投运后,鄂州由“钢城”向“港城”转变的步伐加快,但钢铁产业仍然是鄂州“吃饭的家伙”。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培育“157”产业体系,打造500亿级低碳冶金产业集群。

近期,记者先后走访多家企业,一窥鄂州钢铁产业链在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上的探索。

“面粉”与“面条”的接力

眼下,欧冶链金(湖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正在上马三期项目。据了解,该公司今年废钢加工量预计达到30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废钢是钢铁企业低碳绿色生产的重要原料,对降低钢企生产成本、平抑进口矿石价格具有积极作用。

“按鄂钢现有产能,每年废钢需求量以百万吨计,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我们供应。”欧冶链金湖北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高定局介绍,公司于2022年在鄂州建成投产,是宝武集团在湖北区域的主要废钢回收基地。

在鄂州钢铁产业链条上,像欧冶链金湖北公司这样与钢铁企业结成上下游关系的新面孔还不少。位于葛店经开区的湖北帝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合金材料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投产一年来,该公司已具备年产6万吨高碳合金钢的生产规模。

在公司副总经理肖国宇看来,帝盟新材料公司与钢铁企业的关系是“你做面粉,我做面条”,“我们的上游是大型钢厂,下游则是有个性化需求的特殊钢用户。”他介绍,目前公司产品在汽车精冲零部件、高端合金锯片刀具等领域均有应用,部分产品甚至打破外企垄断,返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

产业链条纵向拉长、横向拓展。近3年来,鄂州依托鄂钢公司,积极培育引进上下游项目。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企业实现链上协同发展,钢铁生态圈初具规模。

“过重”与“过低”的思辨

多年来,受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鄂州产业结构偏重。高峰期,钢铁产业对鄂州的财税贡献度超过30%。事实上,产业结构的根本问题不完全在“过重”,还有“过低”的问题。踯躅于价值链低端,必然带来效益薄、竞争弱。但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看,传统产业也有高端化的转型空间。

前不久,鄂钢生产的1800吨高强度船板从鄂州发往广东,用于建造国家大型LNG动力船。该产品成功供货,标志着鄂钢实现了船板强度等级由355MPa向690MPa提升的大幅跨越。

近年来,在巩固螺纹钢、高速线材等产品竞争优势基础上,鄂钢持续加强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向高端板材、优质工业材领域发起冲刺。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高强钢、船板及海洋工程用钢等产品已逐渐打开市场。

“今年,我们的品种钢占比要达到50%以上,普通、低合金钢产量则会进一步压减。”鄂钢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刘复兴说。

以技术求突破,向创新要动力。2023年,钢铁生态圈内企业研发投入达1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专利207件。

“老大”与“强大”的平衡

今年,欧冶链金湖北公司扩建,年营收有望破百亿元。帝盟新材料公司同样在追资扩产。

规模引领可以做大,但不足以做强,特别是在下行周期,不强可能就意味着淘汰出局。2021年年末开始,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尤其是去年,钢材市场价格明显下跌,钢铁企业大面积亏损。

中钢协曾就本轮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作出判断:主要问题集中在需求侧,但解决问题只能依靠供给侧。

今年以来,鄂钢进一步深化算账经营,坚持算大账与算小账、算粗账与算细账、算当前账与算长远账相结合,调整品种结构,现场指导排产,确保利润最大化。今年一季度,公司吨钢降本超过200元;利用富余煤气等平均自发电率提高到90%以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就全行业来说,目前鄂钢的成本控制处于中上水平。”刘复兴说。行业深度调整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成为钢铁生态圈企业的一致选择。眼下,帝盟新材料公司二期厂房已建成,待设备采购完成即可试产。肖国宇介绍,二期投产后,公司可生产2mm以下规格的“手撕钢”,在业内颇具竞争力。

智能化、绿色化方面,鄂钢布局更早。目前,该公司已是省内首家全流程超低排A级企业,也是国家高端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