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凱里4月16日電 題:【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故事】貴州:院壩協商爲鄉村治理“問診開方”

作者 劉美伶

圖爲理響中國·講好“中國式商量”網絡主題採訪活動專題圖。人民政協網供圖

時下,走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龍山河岸邊,只見兩岸綠水潺潺,岸邊綠油油的青草將兩岸鋪成“綠色地毯”,一幅美麗鄉村圖景在眼前。

作爲凱里市淑裏村和麻江縣孟江村“母親河”的龍山河,曾經因沿岸羣衆生產生活排放的污水、廢棄物等,被嚴重污染,水質渾濁散發臭味。

“龍山河最終匯入貴州第二大江——清水江,治理龍山河至關重要。”凱里市下司鎮黨委書記龍全國說,淑裏村和孟江村分別在龍山河上下游,均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因涉及到不同縣市管理區域,導致對污水治理過程困難。

2023年8月,凱里市和麻江縣兩地政協牽頭,召開了跨區域院壩協商會,達成協商共識12條,探索出一條縣域交界村寨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徑。

“協商共識讓居住在下游的村民受益很大,羣衆對協商結果非常滿意。”龍全國告訴記者。

圖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龍山河。劉美伶 攝

“現在大家都很自覺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淑裏村村民周仁忠從小生活在龍山河旁,看見河水從渾濁變爲清澈,直言龍山河變化大。

龍全國說,通過村民自己協商形成的村規民約,爲鄉村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凱里市院壩協商會僅是一個“縮影”。貴州省政協2021年起推動開展“院壩協商”試點工作。2022年,《貴州省政協“院壩協商”工作規則(試行)》印發實施,爲貴州全省各地政協更好地組織開展“院壩協商”提供有力指導。

大到一村一寨,小到家庭鄰里,只要是羣衆的煩心事、揪心事,在村裏院壩、田間地頭就能“問診開方”,也讓政協委員更“接地氣”。

“白垛村還有‘火坑會’,大家圍着火坑協商。”黔東南州施秉縣政協委員、白垛鄉組織委員田永安說,有時徵求議題遇上村民耕田,政協委員就在田邊和村民拉家常。

白垛村五分之四的國土面積位於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和?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範圍內,其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通過院壩協商,白垛村進行了強化生態保護、美化人居環境等議題協商。如今,白垛村已被評爲貴州省衛生村、貴州省文明村。

“一開始很多羣衆不理解,認爲只是形式,怕沒有成果。”田永安說,最初只有20餘名村民代表參加院壩協商。

爲讓院壩協商順利進行,施秉縣堅持“不調研不協商”,現在參加院壩協商的村民代表增加到60名左右。

黔東南州施秉縣白垛鄉白垛村院壩協商會現場。劉美伶 攝

“協商連到家、意見聽到家、工作做到家、實事辦到家。”這是施秉縣羣衆對院壩協商的普遍評價。

“院壩協商就是要提出我們自己的見解。”在黔東南州臺江縣檯盤村村民黃興強看來,參加院壩協商就是參與家鄉建設。

自“村BA”火爆出圈後,檯盤村人流量大漲,除了帶來各種發展機會,也產生了環境衛生如何治理、賽場周邊如何規範等問題。

檯盤鄉組織委員、政協聯絡組組長楊光福介紹,“村BA”賽場周圍有8000多個停車位,是村集體用地,大家就是否收停車費出現多種意見。

“經過院壩協商,大家最後達成共識,不收停車費,要讓外地遊客更好體驗‘村BA’,檯盤村才能持續火爆。”楊光福說。

“大家一起討論,形成統一意見,最後纔不會‘扯皮’。”黃興強說,院壩協商讓村民受益良多,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都得到較大改善,自己在家門口創業更有前景。

近年來,貴州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創新探索“開展院壩協商·建設和美鄉村”。下一步,貴州將進一步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提升“開展院壩協商·建設和美鄉村”品牌等,積極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完)

相關文章